走讀分享

前言:今年2025教會全教會教育聚會,上半年是認識教會與社區的信仰關聯,三月第一次專講之後,四月安排走讀。4月20日復活節禮拜結束,總計64位參與者,出發前往基隆。先在正濱教會由陳景松牧師(駐堂牧師吳麗雲牧師的先生)和眾長執接待,並由林肇燦牧師分享「正濱教會」創建艱辛過程,接著分成三組,由林益仁教授、李昭興教授、任將達先生分別帶領,認識這一帶的人文、地景、教會與社區的發展。

以下由幾位參與者分別分享他們參與的感想。

分享一:台語文詩
作者/黃政枝
復活禮拜才抵煞 基隆走讀就起行
正濱教會企山壁 和平島景盡眼看
講著建堂艱苦代 肇燦牧師含目屎
關關挑戰關關解 全靠上帝好安排
港邊彩樓早出名 遑遑一看北歐影
若是周圍稍整摒 遊客定留好名聲
和平島上古蹟多 諸聖教堂留基座
當年戰船旗飛高 四百年後又如何
果然基隆是雨港 參觀結束雨濛濛
深澳海產塞嘴孔 食飽歡喜說回航


分享二:大家一起去走讀-A組分享
作者/藍瑞珍
這次A組由林益仁教授帶領詳述舊時漁港發展過程和文化遺址。
「正濱漁港」由富有歷史意義的美麗古蹟建築「舊漁會大樓」出發,1934年日治時期發展養殖漁業與漁產加工事業之基地,外牆飾材面磚鋪設非常有特色的「13溝磚」,二戰盟軍不斷空襲轟炸基隆港,日本人有先見之明,利用13道高低凹槽深淺不一的黃磚,阻礙陽光反射,當敵軍飛機從高空俯瞰,等同打了一層馬賽克,讓「正濱舊漁會大樓」得以免於戰火波及。
1989年漁會遷址至八斗子新大樓後,建物被閒置,於2003年被列入基隆歷史建築。目前暫不開放,未來將作為藝術策展空間。沿著漁港走到「舊正濱派出所」,現在規劃建成「正濱遊客中心」。
「正濱漁港」早期可以停泊遠洋漁船,是基隆漁業發展、商業繁榮的要角,林教授憶起兒時,漁業繁榮時期,漁工將一箱箱漁獲拉起時,會滑落各式魚樣,漁工會罵附近居民、婦女在旁礙事,卻也放水讓困苦的人,撿拾裝滿水桶,就足以養活一家子,可見鼎盛時期繁榮盛況。
敬虔的基督徒米勒鉅作《拾穗》描繪殘酷的階級差距,農人卻如此懂得謙卑、感恩與分享,並關懷弱勢的人道精神。在林教授口述當中,我們心中也勾勒出屬於「正濱漁港」良善感動的一幅畫。
隨著漁船噸位增加、水位不堪負荷,漁港沒落,「正濱漁港」功成身退,經由政府規劃,轉型懷舊風的觀光碼頭,氣氛閒適,漁港旁一字排開的樓房換上五顏六色的外牆,和港灣漁船、遊艇相互輝映,景色夢幻,網路快速竄紅,我們也一起分享媒體介紹的美食手工碳烤(吉古拉)好開心!有了不同族群的人聚合,年輕人帶著創意返鄉開咖啡店、文創產品店與此共創在地生活,共享發展,現在「正濱漁港」堪稱基隆特色打卡亮點之一!
林教授對基隆正濱歷史文化深度的記載貢獻,讓身為親友的我與有榮焉!走讀林益仁教授的課程,漫步在海味的空氣中,彷彿舊時代漁港風光栩栩如生呈現眼前,用深入視角讓我們感受基隆「正濱漁港」的魅力和周邊生命有趣的故事,今天在心中記下美妙又知性的走讀篇章。
最後,我們的晚餐是在永信餐廳享用豐盛海鮮料理,締造6桌共同飲食的幸福。


分享三:大家一起去走讀-A組分享
作者/陳立威
印象中我若準無佇台北東門參加過全教會的出外活動,佳哉這改教育講座的「生態宣教走讀」我綴有著。經過受難週,復活節主日予(hō͘)規的人攏輕鬆起來,猶咧吟尾遍詩,已經有一陣姐妹驚袂赴市佇辦公室趕欲出發。這工天氣翕(hip)熱無風,兩隻遊覽車載著六十外人挨挨陣陣來到基隆正濱教會。正濱交台北東門自古就是好馬吉,咱的鄭連明牧師毋但(m̄-nā)是林肇燦牧師的老師,閣協助起造學生中心,咱的林瑞隆牧師、Kino牧師攏捌從遮受造就。簡單紹介了後,逐家佇大教室飲涼水配檨仔乾(阮叨兩人將規盤清了了),欲成百歲猶中氣十足的林肇燦牧師出場,講起伊六十年前開拓大專事工,將學生中心佮正濱教會合起的艱難過程。除了經費不足佮土地糾紛,上吃力是剝(pak)山起造到一半,規排的山坪(phiân)竟然崩落來,袂輸天咧受氣,煞毋知這是上帝大祝福的開始。重起好的學生中心毋但造就濟濟學生成作傳道者,也提供場地開拓原住民事工,建立原住民教會。
紲(suà)接我參加林牧師公子林益仁老師的走讀小組,老師先講起教會頭前的漁會舊大樓,外壁貼北投生產的「十三溝面磚」,專工設計來擾亂天頂軍機的視線。日本時代的正濱漁港是台灣第一大港,當時入港避風的船隻將港路窒(that)甲滿滿滿,老師細漢捌(pat)從這爿岸跳過一隻一隻的漁船,免過橋就到對岸的和平島。港區有現代化的魚市糶(thiò)場,散赤人只要抾(khioh)交落(ka-la̍uh)佇塗跤(thôo-kha)的魚仔就夠額度生活,工人看著雖然共噪(tshò)甲大細聲嘛袂出手阻擋,若親像聖經記載抾麥屑的景象。熱人的時,囡仔人上愛走去魚市,徛佇大大塊的冰角邊仔,隨有冷風透甲規身軀起寒。總是長期過頭討海無留魚栽,致到台灣近海的魚況愈來愈䆀,政府閣無才調開拓遠洋漁區。附近八斗子新港起無偌久,正濱漁港就快速衰微到今四十年久,連新起的公路抑無按遮過。
阮散步到港邊,看著外國漁工坐佇駁(poh)岸邊釣魚,一般的港區攏禁止釣魚,毋過這款所在就出在伊去。微微的涼風伴阮行向內港的彩色厝,老師講這區古早是船隻上架保養的工區,囡仔人較毋敢倚近,印象中做工師傅是歹衝衝(tshìng),塗跤垃圾(lah-sap)兼滑溜(ku̍t-liu),定定有人佇遮跙(tshū)倒就直接落海。此時溫度較降,有人坐佇駁岸邊的石坎仔咧撈(hôo)魚仔,老師講較早船靠岸了愛共魚貨搬起來坎仔頂拍賣,連五路人馬欲撨(tshiâu)代誌嘛定定約踮坎仔頂,在我看,在地人講「坎仔頂」毋但代表市仔,顛倒(tian-tò)較倚意眾人聚集的所在。
阮停跤佇上內港的空地,組員總算買著規路思思念念的吉古拉(竹輪)閣好意佮我分享。我勻勻仔哺(pōo)著這味,暗暗想像眼前這片曠闊的港面,佇古早時代是啥物情景。無疑悟,雄雄聽著熟識的囡仔聲,共我飛遠遠的心神搝(giú)倒轉來,原來媠某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