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週 第三天 4月15日 星期二 ~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5-04-13 18:07
經文:馬可福音 14:1-11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面對希特勒以及納粹所發動的戰爭與大屠殺,認為他的呼召就是為了上帝的公義而發生,因此參與了反抗運動,最終被抓入監獄裡。正在受苦的他,也持續憂心納粹當時惡行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在邪惡力量橫行之下,人總是感到無助,在獄中寫下這首詩《所有美善力量》。詩中提到「所有美善力量都奇妙遮蓋,不論如何都期盼那安慰。在每天早上每個新的一天,上帝都與我們同在。」這首詩歌展現了潘霍華的信心,他相信上帝那美善的力量仍繼續遮蓋、安慰所有受苦的人,並與他們同在。
當受難週進入了第三天,耶穌即將受難的日子越來越近,那些想要陷害耶穌的力量也越來越加強。不可否認地,即使耶穌知道祂來到這世上的使命,仍可以感受到邪惡力量不斷橫行。今天,在潔淨聖殿後的隔日,猶太宗教領袖們在聖殿中質問耶穌的權柄,被耶穌透過壞佃戶的比喻所刺激。這似乎加強了他們想要陷害耶穌的動機,於是就派了兩派人馬~法利賽人和希律黨徒去詢問耶穌納稅給羅馬政府的問題。他們並不是真正關心耶穌所回答的答案,而是問題的本身就是要「找把柄陷害他」(可12︰13)。因為這兩派的人對於是否繳交人頭稅給羅馬政府有極大的分歧。
任何造成經濟負擔的政策,總是讓人民感到厭倦,而猶太人繳交人頭稅給羅馬政府,更是意味他們仍然受到帝國的統治,沒有任何的自主權和自由。對於這個議題,在猶太群體出現了分歧,故事中的法利賽人就是典型的反對不應該交人頭稅的群體,而希律黨徒卻恰好相反,他們是羅馬政府的走狗,當然是比較會贊成的群體。面對納稅的問題,耶穌的答案必然會違背其中一個群體的立場。
在他們的計謀中,完全不打算讓耶穌有逃避的機會,在問問題之前,對祂說「你不管人怎麼想,也不看情面,總是忠實地把上帝的道教導人。」(可12︰14)這看起是稱讚耶穌的話,實則就是讓耶穌的回答是無法閃躲。接著才說出他們的問題「向羅馬皇帝凱撒納稅是不是違背我們的法律?我們納還是不納?」(可12︰14)耶穌回答「納」或「不納」都陷入他們陷阱之中,若回答「納」,那麼耶穌可能很快失去猶太群眾的民心;若回答「不納」,那麼羅馬政府就會以煽動叛亂的罪名逮捕祂。換句話說,耶穌任何的回答都可能讓他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這樣的困境,耶穌先請他拿一個銀幣,上面鑄有凱撒皇帝的頭像和名號,耶穌故意反問他們說「這上面的像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回答「是凱撒的」。(可12︰15-16)趁他們回答之後,耶穌給予他們致命的一擊說「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可12︰17)無論是身為世俗的公民或者是上帝的子民,都必須向各自的國家或上帝繳納。這樣的回答讓耶穌脫困,也讓本要陷害耶穌的所有人感到驚訝。然而,耶穌的答案隱藏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什麼是凱撒的?什麼是上帝的?」面對創造者上帝,所有一切都是上帝的,即使是凱撒的,也都是上帝的。
在生命中,邪惡的力量經常想要吞吃我們,陷入困境無法逃脫的我們,也經常問「這一切何時才會結束」。面對法利賽人以及希律黨派的夾擊,耶穌用其從上帝那來的智慧去化解。就如潘霍華在獄中仍堅信「所有美善的力量都奇妙遮蓋」,上帝不會因為我們受苦而離開,反倒是在苦難中更能深刻體會到上帝的同在。面對邪惡的力量不斷攻擊,相信所有一切都是創造者上帝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天清晨、每個新的一天,再次立志奉獻生命給上帝,「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面對希特勒以及納粹所發動的戰爭與大屠殺,認為他的呼召就是為了上帝的公義而發生,因此參與了反抗運動,最終被抓入監獄裡。正在受苦的他,也持續憂心納粹當時惡行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在邪惡力量橫行之下,人總是感到無助,在獄中寫下這首詩《所有美善力量》。詩中提到「所有美善力量都奇妙遮蓋,不論如何都期盼那安慰。在每天早上每個新的一天,上帝都與我們同在。」這首詩歌展現了潘霍華的信心,他相信上帝那美善的力量仍繼續遮蓋、安慰所有受苦的人,並與他們同在。
當受難週進入了第三天,耶穌即將受難的日子越來越近,那些想要陷害耶穌的力量也越來越加強。不可否認地,即使耶穌知道祂來到這世上的使命,仍可以感受到邪惡力量不斷橫行。今天,在潔淨聖殿後的隔日,猶太宗教領袖們在聖殿中質問耶穌的權柄,被耶穌透過壞佃戶的比喻所刺激。這似乎加強了他們想要陷害耶穌的動機,於是就派了兩派人馬~法利賽人和希律黨徒去詢問耶穌納稅給羅馬政府的問題。他們並不是真正關心耶穌所回答的答案,而是問題的本身就是要「找把柄陷害他」(可12︰13)。因為這兩派的人對於是否繳交人頭稅給羅馬政府有極大的分歧。
任何造成經濟負擔的政策,總是讓人民感到厭倦,而猶太人繳交人頭稅給羅馬政府,更是意味他們仍然受到帝國的統治,沒有任何的自主權和自由。對於這個議題,在猶太群體出現了分歧,故事中的法利賽人就是典型的反對不應該交人頭稅的群體,而希律黨徒卻恰好相反,他們是羅馬政府的走狗,當然是比較會贊成的群體。面對納稅的問題,耶穌的答案必然會違背其中一個群體的立場。
在他們的計謀中,完全不打算讓耶穌有逃避的機會,在問問題之前,對祂說「你不管人怎麼想,也不看情面,總是忠實地把上帝的道教導人。」(可12︰14)這看起是稱讚耶穌的話,實則就是讓耶穌的回答是無法閃躲。接著才說出他們的問題「向羅馬皇帝凱撒納稅是不是違背我們的法律?我們納還是不納?」(可12︰14)耶穌回答「納」或「不納」都陷入他們陷阱之中,若回答「納」,那麼耶穌可能很快失去猶太群眾的民心;若回答「不納」,那麼羅馬政府就會以煽動叛亂的罪名逮捕祂。換句話說,耶穌任何的回答都可能讓他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這樣的困境,耶穌先請他拿一個銀幣,上面鑄有凱撒皇帝的頭像和名號,耶穌故意反問他們說「這上面的像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回答「是凱撒的」。(可12︰15-16)趁他們回答之後,耶穌給予他們致命的一擊說「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可12︰17)無論是身為世俗的公民或者是上帝的子民,都必須向各自的國家或上帝繳納。這樣的回答讓耶穌脫困,也讓本要陷害耶穌的所有人感到驚訝。然而,耶穌的答案隱藏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什麼是凱撒的?什麼是上帝的?」面對創造者上帝,所有一切都是上帝的,即使是凱撒的,也都是上帝的。
在生命中,邪惡的力量經常想要吞吃我們,陷入困境無法逃脫的我們,也經常問「這一切何時才會結束」。面對法利賽人以及希律黨派的夾擊,耶穌用其從上帝那來的智慧去化解。就如潘霍華在獄中仍堅信「所有美善的力量都奇妙遮蓋」,上帝不會因為我們受苦而離開,反倒是在苦難中更能深刻體會到上帝的同在。面對邪惡的力量不斷攻擊,相信所有一切都是創造者上帝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天清晨、每個新的一天,再次立志奉獻生命給上帝,「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思考問題:
1. 在我們生活中,常常因爲忙碌而忽略了我們作為上帝子民的身分與使命?什麼時候我們把心思、時間、都給了「凱撒」,卻忘了「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2. 回想您生命中的困難時刻,您是如何經歷上帝的同在與安慰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