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On Line──追思鄭連德牧師

三年多前,當我來到東門教會牧會時,曾與吳牧師一同攜帶就任東門教會牧師的邀請卡,前往拜訪連德牧師。雖然因年事已高,加上疫情因素,他未能親臨現場,但在拜訪的過程中,他特地準備了一本《人生二十:台灣生命線之父鄭連德牧師蒙恩的一生》贈予我們,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對晚輩的關愛與提攜。這簡單的「人生二十」四字標題,對了解他生平的人來說,其中蘊含無數故事,見證了他被聖靈充滿的一生。

從使徒行傳中記載了耶穌升天後,使徒們領受聖靈,進而建立教會,將福音傳遍天涯海角的歷程。使徒行傳第二章描述,五旬節時,眾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領受聖靈降臨,使他們能用不同地方語言宣講上帝所行的偉大事工--耶穌在世所言所行,以及祂被釘十字架、死亡、復活與升天的救恩。當眾人對此現象感到驚奇時,彼得在耶穌升天後的首次講道中,以上帝的話解釋聖靈降臨的意義,使當天約有三千人接受洗禮。

《人生二十》一書開頭寫道:「我的生命原本在二十歲就要在特攻隊飛行員時結束,卻能留到『八十幾歲』的今天(最終活到100歲),這多出來的六十幾年歲月實在是上帝特別的憐憫、恩典。」相信在座大多數人都知道,連德牧師在日本時代被徵調入伍,接受飛行員訓練。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前,日本為挽回頹勢,培訓了大批飛行員執行自殺式攻擊。連德牧師也在其中,然而,上帝的引領使二戰在他完成訓練前三十六天宣告結束。以今天的主題「生命On Line」來看,若非戰爭結束,鄭連德牧師很可能已殞命於戰場。正如聖靈降臨後,門徒向眾人宣講「上帝偉大的作為!」,這事工正是上帝使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雖然連德牧師並未真正赴死,但從當時情勢來看,這確實是上帝的奇妙作為--使原本已「on line」,隨時可能赴死的生命,因祂的旨意得以在世間延續。

連德牧師從日本歸國後,在長兄連坤牧師及陳溪圳牧師等人影響下,決心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當時,連德牧師的父親認為已經奉獻長子成為傳道人,故反對他也走上此路。然而,「人生二十」的經歷使他清楚認識:上帝保全他的生命是為要他奉獻給主,因此他堅持獻身。從使徒行傳可見,耶穌升天後,使徒們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領袖,雖然知道自己肩負使命,要繼承耶穌的事工並將福音傳到地極,但直到聖靈降臨,包括彼得在內的所有使徒才真正鼓起勇氣,四處傳揚福音。我們也相信,若非聖靈的工作,經歷「人生二十」的連德牧師可能不會加入傳道人的行列。在連德牧師精彩的牧會生涯中,他所建立的教會,如同使徒行傳第二章所描述的團契生活,不僅帶領信徒聆聽聖經教導、敬拜上帝,更實踐「凡物公用」的精神。這不僅是物質資源的共享,更包含靈性與心靈上的互相關懷。

如使徒行傳3:1-11記載,彼得在聖殿的「美門」口醫治一位生來跛腳的人。當彼得和約翰看見這人時,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生來跛腳的人的需求。根據經文,這人不僅需要身體醫治,他作為一個乞丐,每日在「美門」向進出聖殿的人乞討。當他注視彼得和約翰時,心中所想很可能是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些什麼,直覺會認為他想得到金錢。事實上,這位「生來跛腳的人」,生命中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缺乏。按猶太律法,身體有殘缺的人不得進入聖殿敬拜上帝。因此,即使他是猶太人,是敬拜上帝的人,他在靈性上的缺乏就是從未能進入聖殿敬拜上帝。所以當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是我要給你我所有的: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起來走!」(徒3:6)彼得關心的不僅是他身體的缺陷。這人腿得醫治後,經文記載「就跳起來,站直了,開始走路。然後他跟他們一起進聖殿,邊走邊跳,頌讚上帝。」(徒3:8)。原來,他靈性上的缺乏也得到了補足,他已不再有殘缺,能夠進入聖殿與眾人一同敬拜上帝。不僅如此,他乞討為生的原因很可能是身體殘缺使他無法工作,現在若他願意工作,經濟問題也能解決。由此可見,彼得奉耶穌基督之名所行的醫治,是全面關顧這人的各種需要。

在連德牧師的牧會生涯中,他對教會與社會中有缺乏的人,同樣展現全面性的關懷。他在都市宣教中關心基層勞工;在良鄰會事工中,致力成為「出外者的好鄰舍」,幫助從鄉村來城市工作的人們適應生活;與馬偕醫院合作創立「協談室」,服務眾多家庭;更創立「馬偕生命線」,發展成為全台灣的「生命線」網絡,使生命陷入困境的人能透過電話獲得心理輔導,幫助許多人度過生命難關。此外,他還參與對談運動,培訓基督徒關心社會議題,並主動關懷都市原住民,可視為東門教會都市原住民事工的先驅。連德牧師的關懷可說是全方位的,正如他被稱為台灣「生命線之父」,確實體現了愛鄰如己的牧者精神。

「生命On Line」,或許這不是最嚴謹的英文用法,但我想表達的是:在「人生二十」時刻,他的生命已「on line」,一聲令下即將結束;然而,上帝在他身上行了偉大的作為,藉著聖靈引導,使他轉換人生軌道,成為傳道人。此後,他的生命「on line」是為主作工,時刻準備為需要的人付出。他的牧會生涯如同他關心電話那端生命的「生命線」,在電話這端「on line」服務需要幫助的人。如今,他的生命雖在人看來已「下線」,但從信仰角度,他的生命仍然「on line」。正如約翰福音12:24所言:「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當我們延續他在世所服事、關懷的事工,他的生命仍然「on line」,因為結出豐盛果實,延續上帝在他身上所行的偉大事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