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站著望天了!

在《使徒行傳》第一章,我們看見復活的耶穌與使徒們共度四十日,期待他們在未來祂離開之後,可以透過聖靈的同在繼續延續祂所做的事工。而離別的日子總是要到,就在他們聚集的時候,耶穌回答他們最後一個問話,就突然被接升天。即使他們對耶穌的離開早就有心理準備,面對新的階段的開始,使徒們仍然躊躇不安。因此,當耶穌離開他們的視線,他們仍站在原地望天,這時,有兩位穿白衣的人來到他們身邊,提醒說「加利利人哪,為什麼站在這裡望著天空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天,他也要怎樣回來。」(徒1︰11)

這兩個人所說的,正是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站在這裡望著天空呢?」對於這些使徒來說,面對新的階段的開始可能是焦躁不安,也可能是不知所措,因此,第一時間,他們選擇「望著天空」,不知該如何是好。然而,耶穌早就已經給他們接下來的使命,「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會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徒1︰8)因此,他們不應該繼續站在那裡望著天空,而是開始預備去各地為耶穌作見證,傳揚復活耶穌所帶給人的救贖恩典。

耶穌復活後,用了「四十天」的時間,顯現給門徒看,並向他們談論到「上帝國的事」(1︰3)。這告訴我們信仰並不僅是關心個人是否得著救贖,而是要拓展上帝國,讓更多人可以認識耶穌基督,並引領人進入上帝國。而這個使命不只是給予當時的使徒,更是給每一個相信基督的人。我們不應該消極等候主的再來,而是承接耶穌給予初代教會使徒的使命,也就是到天涯海角為主作見證。使徒行傳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基督徒與教會都承擔著這項使命。因為在上帝的國度尚未完全臨到之前,每間教會、每個基督徒都有責任延續使徒的使命,直到基督再來的日子。

因此,我們不應該繼續站著望天,應該如同耶穌用「四十天」的時間幫助使徒預備好他們自己。而必須承接宣教使命的我們,也要裝備好自己。使徒們離開目送耶穌的橄欖山,回到耶路撒冷靜靜等候聖靈的降臨,好藉著聖靈的引領去到他們傳福音的地方。而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呼召、恩賜都不一樣,有人擔任牧師、長執,透過這些職分將福音繼續廣傳;有人確實能夠透過嘴巴傳揚福音,引領人信主;也有人沒有刻意去做任何事,只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為主作見證。無論如何,必須按照聖靈的感動,按照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傳揚上帝國。

然而,傳揚上帝國的福音,不只是藉由聖靈的感動和引領,就如同宗教改革家加爾文所說的「所有對聖靈的體驗,都必須經過上帝話語的檢驗。」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必然要承接使徒的使命。除了聖靈的同在以外,更要有扎實的聖經裝備,好可以透過上帝的話語轉變我們的生命,才能為主作見證。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參與查經班的課程,教會提供了五個不同時間、不同經卷、不同性質的查經班,讓我們可以透過了解真理,讓自己的靈命可以更新。因此,期待所有的兄姊,至少能夠選擇一班的查經班,好裝備自己,有份於宣教的事工。

宣教或者服事絕對不是少數人的事,若我們這麼認為,那麼我們就如仍然「站著望著天空」的人,雖然內心期待基督再來,所行的卻是拒絕上帝給予我們的使命。使徒行傳提醒我們,身為基督徒都必須參與在上帝國的事工,因此,我們必須積極裝備好自己,身體力行。特別是透過查經班的課程裝備,讓真理轉變我們的生命,這就是一種積極傳福音的態度。因為當有人看到我們美好的生命,就知道福音所帶來的好處,這樣做便是為主作見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