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故事你我祂/東門故事你我祂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5-02-22 14:31
回到30年前
1965年代開始,許多臺灣青年知識分子都希望到臺北闖一闖,尋求各種求學及工作發展的機會,原住民何嘗不是呢?別了故鄉,別了族人來台北築夢。
都原的無奈心聲
「有夢最美,逐夢踏實」對原住民何其難!除了要面臨新環境種種生活適應的問題之外,經濟的弱勢即生活無後盾,再加上當時的台灣社會還真不懂得如何看待及欣賞與自己文化不同的族群。其實,社會充斥著因種族歧視的問題,所帶來的不公平對待及傷害;相形之下都市原住民的處境是相當困難的,也導致有很多社會對原住民留下的刻板印象。在台灣大環境的變遷下,也因毫無招架之力所產生的無奈排解,有些人選擇用酒來麻痺無法改變的處境,也有學生到最後沒有錢讀書,而打退堂鼓回部落務農,厲害的則選擇適者生存隱藏原住民身分。還好上帝給原住民的天性特質幽默感,或許這是我們看待社會種族衝突,應對進退化解的一種方式吧!當時我有一位原住民朋友在醫院工作,有一天他值櫃檯掛號人員,病患來掛號第一句話:「怎麼會是番仔?」他也用台語幽默以對:「等一下幫你看診的也是原住民醫生,請問你要看嗎?」
上帝看見原住民的處境;因此感動了東門教會
還好,感謝神!在來台北前,其實大部分的原住民都已有基督教信仰之洗禮,我相信當時在面臨到生活的苦情時,祂的百姓一定向神訴說。感謝神的憐愛,祂看見原住民在台北生活的處境,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信靠祂的人得著及時的幫助。在那時,感動了台北東門教會的洪振輝牧師及長執同工們,來關注當時最需要幫助的鄰舍──台灣原住民,於是開始有了原住民聚會在東門教會的想法。
東門教會為了要推行這件美好的事,也邀請了最愛原住民,對原住民有負擔的宣教師二宮一朗牧師來擔綱這個重要任務;在這個草創時期,他是最適合不過了,他曾是我在聖經學院山音團契的輔導牧師。猶記得,每個寒暑假他都帶著學生,到原住民最深山部落去佈道及訪問,不時關心原住民學生學習的適應及困難,因此我們稱牧師為拼命三郎。可想而知當他接受這呼召時,開始拼命地尋找都市生活的原住民,當他知道我在淡水國花幼稚園當老師,他就來關心我在台北的生活?有沒有作禮拜去教會?當時我已在淡水長老教會聚會,但他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台北有一間教會有原住民自己的聚會,當時在台北的教會可是沒有一間教會為都市原住民開設聚會;牧師的邀請其實也是我的渴望,隔週我就從淡水搭客運轉二班公車約二個半小時到東門教會聚會,現在很難想像台北與淡水的距離有那麼遠嗎?感謝神那時有幸參與了原住民第一次的聚會。
上帝巧妙的安排
原住民聚會初期,東門教會成立都市原住民宣教小組,並派陳桂芳長老及林恩朋執事協助。很感動他們總是在我們的左右,參與及關懷我們的聚會,也代表著教會的關心!那時的宣教方向,是向各部落傳遞若有人到台北,請告訴我們!若得知羊群在哪裡,牧師就會召集同工帶著我們去。有時到新店山上或溪邊,有時到桃園工地,甚或到新竹,到車廠或餐廳,無處不去,只為了替他們禱告及表示關心。大部分因為到北部工作的關係,早已脫離部落的人文,進而也脫離主日到教會聚會的文化。因此東門原住民的聚會人數,在開拓時期一直不是很穩定,但我們的關心持續不減,雖人數不多,我們一樣不停止我們的聚會及關心。回想當時,感謝神在我進入神學院前,讓我看見宣教師投身在福音事工上,總是願意擺上所有的,現在如此,過去也是如此!我想這也是東門教會之所以會請我來接任時的考量,因我曾是他們的一分子,可能最清楚原住民聚會的需要及方向,也能穩定宣教師剛離開後原住民的弟兄姊妹的心情,感謝神!很快地也取得他們的信任,只是身分改變了,但我知道我的任務,就是繼續帶著都市原住民好好在大都會建立起信仰的生活,並常常藉著信仰有力量有見證!
接棒的心情
何其榮幸我也能參與上帝在這當中的計劃,2000年台灣神學院畢業,分發至東排中會森永長老教會,2002年時任東門教會的盧俊義牧師帶著教會的長執同工一行人,從台北來到台東森永長老教會,也將這個異象傳遞給我,原住民聚會需要一位牧者帶領他們;感謝教會誠意十足的邀請,但當時的我是害怕的,過去的經驗我好像是二宮牧師的好幫手,如今我可以勝任嗎?其次我的角色好像橋樑,如何在不同文化的聚集或同工中搭起友誼的橋樑?我又是部落的女子,好像無法勝任到大都會來牧會?盧牧師及長執千里迢迢來這裡,他們一定會失望的,因為我好像什麼都不會。......想著想著,要接受這個任務好困難又好慚愧,想到自己有很多的限制,又沒有什麼能力能夠回應上帝的呼召;當時也才剛結婚不到二個月,夫婿可能看到我愁苦的樣子,竟然對我說,「家的事情交給我,我很擅長;我們的軟弱及難處上帝會幫助我們的!」就在同時,也有一股暖流注入我心,安慰我,鼓勵我勇敢負起這使命。「不要怕,您無論往哪裡去,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於是我們回應了神揀選的愛,並求主幫助我們成就祂的旨意,為主使用,於是我來到台北東門教會,負責原住民事工。
在東門的事奉──邊學邊做
1997年盧俊義牧師受聘就任台北東門教會牧師。提到盧牧師及台北東門教會,一定離不開關心原住民事工的議題。我在台北東門教會三年的傳道師服事工作中,我看到盧牧師盡心地帶領台北東門教會在靈性上成長,同時他也用盡所有的資源,協助原住民聚會的發展及扶持原住民部落教會的牧養事工。來台北牧會,其實是抱著我還年輕,還可以被形塑的心情前來就任。因為我期望自己也可以成為好牧者,特別可以跟著一位好牧者學習,在牧會的生涯中是實屬難得的機會,如老師傅帶著學徒;就像保羅帶著提摩太,耶穌帶領著他的門徒。感謝神給我這個機會,猶記得剛到東門就任的第一個主日禮拜,早上6:30他就和我約在禮拜堂。他吩咐我說,以後每個主日禮拜都是如此,他說,我們要比長執同工更早來預備心,用禱告來朝見神,也將祂的教會交託;也因為早到,還可以看一看還有哪一些需要補強跟預備的地方;況且牧者是主人家,我們理當等待且歡迎羊群回家,讓他們心靈吃飽飽,有了神的話,才有抵抗力面對生活的處境。禱告完後,他帶著我打開教會大門的鐵捲門,要我注意絕不能離開現場,因爲一個不小心有可能有調皮的孩子,或貓、狗經過而產生意外,教會經不起這個疏失所造成的意外;並且吩咐我在鐵捲門上升時,注意捲門不能到捲到底,因為很容易鬆脫;必須在目測捲門收尾還有30公分的矩離時就要按停,這樣是最安全的狀態。所謂愛教會的心就在細節裡,我看到一個牧者如何全心全意管理教會及愛他的羊群,也知道給予什麼是最好的。不會因為要給多,而給了很多其實不需要的垃圾食物,知道唯有認真地帶會友好好的讀聖經,才能滿足羊群的胃口。因此,我常常透過盧牧師的講道及查經班,提供我每日靈修時的研經材料。盧牧師的查經態度也影響我到現在,講道也是一卷一卷帶著會友來認識聖經。
在東門的大家庭──同舟共濟
其次,也感謝盧牧師對於原住民事工的尊重及協助;很多人問我,他一定對你很嚴格?有沒有常常教訓你?其實,這是對牧師的不認識。盧牧師是我遇到過最好的主管,他會信任的把工作交給你;給予你時間;但他不會緊迫盯人地要求,甚至不會對同工的私領域過度干涉。他會在交代事項的日期接近時,給予關心的探詢,是否有需要協助,或有要解決的事。如果真的有碰到困難或問題,他一定會提醒我,別忘了要有回報的機智,牧師及教會可以成為原住民聚會的後盾喔!感謝牧師及教會,給予原住民聚會在事工有很大的空間及支持;特別在幾次的會議裡,我看到牧師怎樣帶領教會的長執,去面對原住民聚會各項事工應有的認知,「既然原住民聚會已是台北東門教會的同一個肢體,教會的同工組織裡,就應該要有原住民的小會會員名額;這樣我們也才能知道他們的困難,原住民的會友也才會知道教會在做什麼?」在會議中取得這個共識決讓人很感動,也是教會對原住民聚會最大的尊重。並且,牧師隨後在禮拜的報告中,也一直不斷地呼籲此理念,才會在當時的長執選舉中,原住民聚會推派的馬金生執事被推選為長老,而且還是得票數最高的一位。另外,還有一項議決也令人印象深刻,確實在剛成立的階段,原住民聚會與東門的關係,只建立在一個大教會提供一個場地給原住民來使用,其實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有很多的教會在嘗試合作的初期會做到,但持續不久就告終了,原因有很多。但東門教會一直在同為基督肢體的關係中,來思考及調整。從剛開始與日本耶穌基督教團合作,當時二宮牧師的謝禮,是由日本耶穌基督教團來支付;因此每個暑假,牧師就會帶著幾個原住民的兄姊到日本巡迴訪問及募款,當時我也在其中。所以,為了減輕原住民聚會的人事預算,盧牧師就在那次的會議中,帶著長執同工來思考,「既然東門有原住民的事工,我們應該更進一步來協助,讓他們對東門有家的感受,好好善待出外打拼的都市原住民,他們就如同寄居的,在台北生活很不容易!」因此在議決裡,就將原住民聚會牧者的謝禮及原住民聚會所有的事工費用,都由東門教會全額支付。感謝教會為了原住民的需要而做了很大的調整,使原住民聚會在最需要的經費上得到了極大的幫助!
原住民聚會深植你我的心
你可能會問,有必要嗎?為什麼要有原住民聚會,而不直接參與台語或華語的禮拜就好呢?這好比在北美的台灣人為什麼要有台灣人教會,而不直接參加美國的教會。又好比以色列人被擄時期,會堂因而被興起,成為教導聖經與禱告的地方。同樣地原住民何等需要信仰的力量,來面對在都會區所遭受的各種處境的艱難,在這裡我們可以一起禱告將生活的勞苦重擔交託給神,每次的禮拜也幫助我們更認識上帝的話,並成為每日的力量來源及依靠;在這裡我們也喜歡一起傳唱原住民的詩歌來讚美神,猶如黑人靈歌的音樂性;其歌詞也充滿隱喻性,涵括了黑人對於奴隸制度的不滿及批判;無怪乎,在原住民的傳統曲調大都會有虛詞,甚至在一個歌曲當中,可表達心境及哀求,可快可慢,大部分為小調;例如:娜魯彎一詞,就可以是表達整首歌第一節的歌詞;在副歌的部份,大都將基督教信仰所帶出生命力的意涵,及對自由和應許之地的憧憬給唱出來。因此每次在原住民的聚會中,都會帶給我們無比的力量及感動,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曲調,很盡性地唱著故鄉的歌來敬拜上帝,是何等地美好!提醒著自己「出門在外要好好生活,但不可忘記祂的恩惠,更不能忘記敬拜耶和華,因祂是我們的主,不管在部落或是在都會,祂永遠是我們心靈的避難所及隨時的幫助,離了祂我們什麼也不是,也不能做什麼!」我們要唱出我們對上帝的感恩!
三十而立、努力跟隨
感謝台北東門教會原住民聚會給予的成長,回顧過去原住民聚會30年的宣教軌跡,感謝上帝、感謝有你,原來我們都在上帝的恩手中往前行。在未來的日子,我們要「三十而立、堅定志向、同心努力、在主心裡」,因此,不論是原住民的聚會我們彼此鼓勵,或是平地的聚會我們彼此欣賞,學習互相共融共處,沒有對與錯、高與低;除去成見,就會看見上帝美好旨意成就在我們的當中,讓主的名得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