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力造成災難~ 《當權力背叛人民》第二章第一節讀書心得

上週,教育組辦理全教會聚會,邀請舊約教授曾宗盛老師演講,主題是「台灣教會如何面對『反猶主義』的暗黑歷史?」。在演講中,談論到「反猶主義」如何形成與發展,最終,反猶主義釀成很大的悲劇。其中,規模最大的悲劇就是德國納粹時期的大屠殺,大約600萬猶太人被殺。面對這樣的黑暗歷史,有時候我們會想包括希特勒這些掌權者,是需要有多大的仇恨讓他們願意昧著良心做這樣的事。當然,反猶主義的起源是來自於對於宗教信仰的了解,基督徒認為猶太人就是殺死耶穌的群體,希特勒卻因此而遂行其政治目的,可謂殺人不眨眼,必然也不能只怪「反猶主義」。

在《當權力背叛人民》的第二章〈政治暴力:骯髒事vs.忠誠〉中,一開始就提到「如果統治者有了足夠的權力可以保護他的人民免受外侮威脅,統治者就有能力可以把這樣的權力用來虐待自己的人民,而且在政治上不用負責」。在《撒母耳記上下》所記載的統治者故事中,也發生這樣的情況,譬如掃羅殺害在挪伯的祭司,以及大衛殺害忠心的軍官烏利亞,連帶害死數名以色列的優秀勇士。當細讀這些故事,就會發現他們濫用原本保護人民的權力,最終殺害自己的人民。

在《撒母耳記上》第22章記載著掃羅瘋狂追殺大衛不成的時候,殺害了挪伯的祭司。對掃羅來說,大衛透過許多人的幫助,包括米甲無私的幫助,自己的兒子約拿單也警告大衛,掃羅王遇到的困境似乎是他無法再信任任何人。其實,這是統治者的悲歌,為了讓政治權力極大化,再怎麼親民的統治者都必須建立一些威信,好讓人民可以持續對他尊敬與敬畏。當擁有的權力極大化的同時,也產生對人強烈的不信任感。特別是,當時的掃羅面臨了世代的交替,眼前的大衛就是將要挑戰他王位的人。當掃羅想要鞏固王位時,所有身邊的人就變成維持其權力的工具,這樣的人是被權力慾望支配的人,他是無法和周遭的人建立真誠的關係,反而陷入彼此猜疑的情況。

在這樣充滿不信任的狀態,往往就會有一個「忠誠」的人來打破沈默,提供陷害某個特定對象的情資。掃羅身邊的以東人多益向他通風報信,告訴他大衛的行蹤。原來大衛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曾經去到祭司亞希米勒那邊,而亞希米勒提供大衛食物且提供武器給他。多益提供給掃羅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對的,唯獨他強調亞希米勒有替大衛求問上帝(撒上22︰9-10),對於猜疑心爆棚的掃羅來說,這無疑讓他怒氣沖天。原因是若亞希米勒要替大衛求告上帝,那他就等同於大衛的祭司,而祭司通常是在急難時,或在君王的請求下,才會執行與上帝溝通的聖職,替大衛求告上帝,等同於大衛挑戰了掃羅的王位,而亞希米勒成為叛國行為的共犯。最終,掃羅派多益殺死祭司亞希米勒家族大小共85人。

掃羅爆棚的猜疑心,加上多益的陰謀謊言,造成這件害死那麼多無辜的人的慘案。本書的作者便分析在掃羅政治偏執所產生的行為中,揭露了兩個關鍵、危險的特點。第一,被逼迫、被謀害的駭人幻覺,會使人認為實際敵人或明確威脅之外,還有更大的危險,這就是偏執。身邊的奸臣操弄這樣的偏執,引導統治者去執行他的意志,而結果就是犧牲更多無辜的人。希特勒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他的偏執,反猶主義的助燃,加上他身邊不乏奸臣,就造成歷史級別的慘案。第二,若是過度擔心親信叛變,統治者內心深處的不安就會無限上綱。這樣的感受是揮之不去的,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緩和這樣的感受。

統治者的權力是要來保護人民的,但統治者一旦走向了政治偏執,這權力也將用來傷害他的人民。坐擁權力者像掃羅、希特勒......等等這樣極度不安時,權力就會造成災難。當然,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像統治者這種極大的權力,不過,人卻也總是將自己擁有的小小權力,無限上綱到極大的權力。就如同對自己的孩子家暴,甚至於性侵的父親,往往就是無限上綱為父的「權力」,誤以為可以任意掌控、對待孩子。在教會中,我們也會在某些職份上得著權力,這些「權力」是為了讓人可以服事上帝,服事人。不過,若我們走向了某種的偏執,特別是開始擔心可能會失去的權力,最終,我們可能用所擁有的權力來傷害教會、傷害兄姊,而這樣的權力終究不是造就人,而是造成了災難。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