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前的盼望~《以賽亞書》查經筆記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4-06-22 22:34
在國中畢業那一年,來台北玩的時候,我的舅舅帶我和同年紀的表弟一起去到基隆和平島的海水游泳池游泳,在那裡,我經歷到幾乎溺水的經驗。從小沒有正式學過游泳,可以說只會一點點皮毛。年紀輕的我,自不量力,想說海水的浮力比較大,應該是比較好游泳。所以,一到游泳池就立刻跳下水,才發現泳池很深,大概超過兩公尺。我發現我踩不到泳池的地板,開始慌張,明明看到表弟在岸上,我一直招手希望他能看見我,並且意識到我快要溺水了。只不過,他根本沒有注意到我,我只能自救。在脫困的過程中,我想到我剛考上我夢想的高中,我想到了疼愛我的父母、哥哥、姊姊,我實在不能溺死在那裡。最後,我也不知道我怎麼脫困,只記得我的手可以摸到岸邊,然後就奮力爬了上岸。
週三《以賽亞書》查經班的進度已經進入了第40章,可以說是一個嶄新的局面,因為整個經文背景從南國猶大面對亞述帝國的威脅,急轉直下,被一個新興的強國巴比倫帝國給毀滅,許多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他們在巴比倫的生活,面對壓迫他們的國家與人民,即使他們不是被拘禁起來,他們可以在巴比倫重新建立新的生活,不可否認地,他們仍然活在壓迫之中,想起了故鄉耶路撒冷和聖殿,即使心中仍期待有一天能夠歸回,卻更加深感絕望,因為,身在異鄉,身不由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回到故鄉的日子真的是遙不可及。他們就好像溺水的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很快就失去所有的盼望。
面對極大的絕望感,從第40章一開始,先知就傳達安慰的信息。即使南國猶大所遭遇的痛苦是來自於上帝的審判,然而上帝認為他們所受的苦難與刑罰已經夠了,透過上帝的赦免,猶大人民受安慰的時間已經到了。有時候,我們會很生氣,認為這些相信上帝的人為什麼都不聽從上帝的話呢?他們不是罪有應得嗎?他們怎麼有資格得著上帝的赦免,而這樣的想法往往偷渡了那些符合人性的「成功神學」的思維。為什麼信上帝的人都不能犯錯,就好像社會對基督徒的道德標準總是高過於社會上的要求,一旦有人上了社會新聞版面,又被人知道他是基督徒,通常就會加深對這個人的批判。不過,先知強調人只不過是花、草,即使可以長得很美,仍是軟弱的,而只有上帝的話語是永遠存在。事實上,人再怎麼虔誠也不可能不犯錯,因此才需要上帝的赦免,只有被赦免的人才能真正得著安慰。
日劇《法醫女王》是2018年上演的戲劇,從法醫工作所遭遇的事件探討一些議題,譬如女性的地位、霸凌...等等的議題。其中,在第二集中,探討了人用怎樣的態度面對困境,甚至是即將到來的死亡。女主角與在事務所打工的年輕人一起去調查一件女屍命案,結果遭遇一個死劫,他們兩個被嫌犯關進了零下20度的冷凍車,並且車子連人都一起被推到山上的水池裡面。當池水不斷湧進車子裡,即使他們已經發出了求救信息,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正確位置,因此,隨著水面越來越高而他們的生命越來越接近死亡。在如此讓人失去盼望的時候,女主角卻不斷說出讓自己和同伴保有盼望的話。一方面,從法醫的專業分析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下來,另一方面,不斷和同伴相約明天一起去吃飯。女主角所要傳達的是,在困境中,即使已經走投無路,只有讓自己仍保有一絲對未來的盼望,仍有機會活下去。
基督信仰帶給我們的盼望,絕對不是那種錦上添花的祝福,而是在各種人生的困境中,無論是自己罪有應得的,或者是他人以及環境所造成的,再怎麼絕望都仍保有一絲的盼望。就如同溺水的人只要身邊可以抓得到的東西都緊抓著不放,因為那可能是他僅存的一點盼望。當然,這樣的反應往往造成要去救溺水者的人的困難,一不小心,不但沒救到人,反倒自己也被拖下水。然而,這卻帶給我們一些人生的啟發,面對困境,即使只剩下一絲絲的盼望,仍然要緊抓著不放。而這個盼望就是上帝的恩典與憐憫,在上帝的恩典以及赦免中,讓我們在困境中得著安慰,並且得著真實的幫助。就如同保羅提到上帝曾經對他說「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林後12:9)
週三《以賽亞書》查經班的進度已經進入了第40章,可以說是一個嶄新的局面,因為整個經文背景從南國猶大面對亞述帝國的威脅,急轉直下,被一個新興的強國巴比倫帝國給毀滅,許多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他們在巴比倫的生活,面對壓迫他們的國家與人民,即使他們不是被拘禁起來,他們可以在巴比倫重新建立新的生活,不可否認地,他們仍然活在壓迫之中,想起了故鄉耶路撒冷和聖殿,即使心中仍期待有一天能夠歸回,卻更加深感絕望,因為,身在異鄉,身不由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回到故鄉的日子真的是遙不可及。他們就好像溺水的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很快就失去所有的盼望。
面對極大的絕望感,從第40章一開始,先知就傳達安慰的信息。即使南國猶大所遭遇的痛苦是來自於上帝的審判,然而上帝認為他們所受的苦難與刑罰已經夠了,透過上帝的赦免,猶大人民受安慰的時間已經到了。有時候,我們會很生氣,認為這些相信上帝的人為什麼都不聽從上帝的話呢?他們不是罪有應得嗎?他們怎麼有資格得著上帝的赦免,而這樣的想法往往偷渡了那些符合人性的「成功神學」的思維。為什麼信上帝的人都不能犯錯,就好像社會對基督徒的道德標準總是高過於社會上的要求,一旦有人上了社會新聞版面,又被人知道他是基督徒,通常就會加深對這個人的批判。不過,先知強調人只不過是花、草,即使可以長得很美,仍是軟弱的,而只有上帝的話語是永遠存在。事實上,人再怎麼虔誠也不可能不犯錯,因此才需要上帝的赦免,只有被赦免的人才能真正得著安慰。
日劇《法醫女王》是2018年上演的戲劇,從法醫工作所遭遇的事件探討一些議題,譬如女性的地位、霸凌...等等的議題。其中,在第二集中,探討了人用怎樣的態度面對困境,甚至是即將到來的死亡。女主角與在事務所打工的年輕人一起去調查一件女屍命案,結果遭遇一個死劫,他們兩個被嫌犯關進了零下20度的冷凍車,並且車子連人都一起被推到山上的水池裡面。當池水不斷湧進車子裡,即使他們已經發出了求救信息,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正確位置,因此,隨著水面越來越高而他們的生命越來越接近死亡。在如此讓人失去盼望的時候,女主角卻不斷說出讓自己和同伴保有盼望的話。一方面,從法醫的專業分析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下來,另一方面,不斷和同伴相約明天一起去吃飯。女主角所要傳達的是,在困境中,即使已經走投無路,只有讓自己仍保有一絲對未來的盼望,仍有機會活下去。
基督信仰帶給我們的盼望,絕對不是那種錦上添花的祝福,而是在各種人生的困境中,無論是自己罪有應得的,或者是他人以及環境所造成的,再怎麼絕望都仍保有一絲的盼望。就如同溺水的人只要身邊可以抓得到的東西都緊抓著不放,因為那可能是他僅存的一點盼望。當然,這樣的反應往往造成要去救溺水者的人的困難,一不小心,不但沒救到人,反倒自己也被拖下水。然而,這卻帶給我們一些人生的啟發,面對困境,即使只剩下一絲絲的盼望,仍然要緊抓著不放。而這個盼望就是上帝的恩典與憐憫,在上帝的恩典以及赦免中,讓我們在困境中得著安慰,並且得著真實的幫助。就如同保羅提到上帝曾經對他說「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林後12:9)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