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做戇人,甘願做戇人/姚孟昌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4-06-22 22:33
今年的6月17日是謝緯醫師離世54週年,看謝緯的一生,他遭遇了許多莫可奈何之事;可是他活得精彩,也活得痛快。他選擇自己的人生,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筆者撰寫此文,用以紀念這位不求己利與名聲, 但求解民痛苦、宣揚主名的好醫生、好牧者。更願曾經感動謝緯的聖靈,也能感動自己。
陳金興先生的新著《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有許多人列名推薦,並寫了推薦文。推薦者無論有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下簡稱長老教會)背景,皆盛讚謝緯醫師對台灣偏鄉、原住民、貧窮者的醫療服務做出重大貢獻。謝醫師年輕時敬佩史懷哲,他也用服事證明:台灣人中同樣有史懷哲。
不曉得推薦者有沒有注意到,謝緯在很年輕時就想做個不同於一般牧師的傳道人。蓋推薦者若有牧職在身,他們大概只記得謝緯是長老教會按立的牧師,並曾任總會議長;而對於非基督徒背景的推薦人,他們大概不會注意謝緯的牧師身分。我必須說,謝緯跟我認識的長老教會牧師都不一樣,甚至很不一樣。
謝緯九歲時,因頑皮出了意外,在生命垂危時,牧師為他禱告,問他:「你願意獻身為主所用?」謝緯用微弱的力氣回答:「我願意獻給主所用,至死後已。」謝緯在讀台中一中時參加教會,當時他立志要作一個能夠自由、自給的傳道者。後來雖然聽長輩的話,乖乖去讀台南神學院,但他已經決定不要當傳統的傳道人,他要以不同於制式長老教會傳道人的方式走上帝的道路。
【聆聽人的呼喚,如同順服上帝呼召】
本書中提到與謝緯同工的,多是非長老教會的信徒,或是長老教會內的非典型信徒。謝緯很清楚自己是奉獻給上帝的人,不是奉獻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人。謝緯立志要做一個自由的傳道人,他一生走的路卻很聽父母、長輩的話,幾乎沒看過他跟長輩、朋友與家人抗爭過--長輩叫他讀神學院,他就去讀神學院;神學院畢業後想讀醫,就去跟神學院院長商量,能否以醫療差派的方式進行。
謝緯去日本讀醫時,看到一位女生很喜歡,豈知對方是五阿姨的女兒。於是,他等到因緣俱足時,才由大姨丈主禮,並在日本結婚。回台灣後,謝緯留在家鄉南投照顧家傳的醫院,有牧長叫他去鄰近的鄉下開拓教會、當義務傳道,從此謝緯就一路義務到成為牧師、中會議長與總會議長。有認識的外國人問他:「要不要去美國深造?」他去了。太太說:「我好想你,你趕快回台灣。」他就回來了。有許多工作都是人叫了,謝緯就去;去了,就固定在那邊成為核心班底。病患叫往診,他更是立刻就去。謝緯真是個好人,個性很好,沒看過他跟人吵架。他很盡責,很會做人,很照顧人。
醫生很好賺,謝緯看那麼多診,肯定賺很多。只是謝緯的義診更多,賺來的錢還隨手奉獻,捐地、興辦慈善的事也不少。於是,在人前,謝大院長沒有黑頭車坐,沒有司機;出門常是坐公車、計程車、騎腳踏車;離世那天,他開的也是跟人借來的國民車。謝緯看來完全沒有美食的概念,隨處亂吃或根本沒吃,於是就有十二指腸潰瘍與嚴重胃病。他這樣的人生,無論怎麼看都不是幸福的人生。
謝緯很不耐於開會的俗務,他唯一堅持的是家庭禮拜與帶信徒的聚會。他不務虛名職位,所以不希望自己捲入政治事務,因為會耽誤為主做工的時間。長老教會的人很有趣,明知謝緯不要做頭,卻硬把什麼中會、總會議長都塞給他,就算他缺席,也讓他當選。這些人知道謝緯是好人,就算把屎缺丟給他,他也會勉強接受後認真以對。於是謝緯離世前,為長老教會的俗事煩心困擾。他的死就算不是本書作者懷疑的黨國造成,也跟長老教會強加給謝緯一個他不願意的職務有密切關係。可惜,這話大概沒有任何一位長老教會的人敢公開講出來。各位朋友如果不相信,請看這本書的第211到218頁後,再自行評斷。
【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看謝緯的一生,他遭遇許多莫可奈何之事;可是他活得精彩,也活得痛快。他選擇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如同他離世前給妻子的最後一句話:「我如果慢一分鐘到醫院,病患們便會多痛苦一分鐘,我不能讓病人多受一分鐘痛苦。若是我能早一點到,甚至可以多救一條生命。」
謝緯在最後一次參加長老教會總會會議後的日記寫道:「今天是總會成立以來最羞恥的場面,......是應該要反省與檢討的。總會機構要改正、要簡化、要強化。許多問題只是擱在那邊,實在是應該認真思考,不得不去想解決之道。」我不曉得謝緯講的檢討、改正與解決是什麼事?我也不曉得謝緯死了之後,經過50多年,長老教會檢討、改正與解決了沒有?這或許要請教推薦這本書的陳南州牧師與盧俊義牧師才能曉得。
書中提到謝緯死後,教會、中會和總會爭著為他主辦葬禮,後來是以總會葬送別謝緯。依照謝緯的個性,這應該又是個無可奈何、只求與人圓滿的作法。我曾寫文章說:「謝緯的終局是他選擇的結果。」謝緯在20歲時,聽到宋尚節博士的奮興講道後,在日記寫下:「我已經決定了我的將來,我立志不再為名譽心所動,乃要受上帝純然的聖化,成為主的器具來活動。上帝啊!我將自己獻給你,作為你的器具,請你悅納。」他以堅定的信心迎向自己的終點。他知道離世或早或晚,總在上帝的決定中。就如保羅自稱:「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19b~20,和合本)以及,「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8)
【效法謝緯做戇人】
謝緯說自己「甘願做戇人」,他也真的是一個戇人;而且照我們台灣人的看法,他這個戇人完全沒有得天公的疼愛。他一生奔波勞碌、常帶著病痛,最後還意外死在路上,也未能積蓄豐厚財富遺留給後人。在世人眼中,謝緯根本是傻瓜一個。我曾問許多教會弟兄姐妹:「你們佩服謝緯?」大家都說佩服。我問:「你們希望子女效法謝緯做醫生、做牧師?」大家都說希望。我又問:「你們願意子女像謝緯一樣奉獻一生給上帝使用?」大家就沒有聲音了。
謝緯為何值得我尊敬?因為他選擇了一條大家不願學習的道路,並且堅持走到底。謝緯真的是戇人。我希望台灣能多一點像謝緯這樣的戇人,起碼教會能多幾個。更願上帝的靈教導我做戇人,甘願做戇人。
(原文登載於2024年6月10日出刊的新使者雜誌第196期)
陳金興先生的新著《甘願做戇人:良醫牧師謝緯的醫療交響曲》有許多人列名推薦,並寫了推薦文。推薦者無論有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下簡稱長老教會)背景,皆盛讚謝緯醫師對台灣偏鄉、原住民、貧窮者的醫療服務做出重大貢獻。謝醫師年輕時敬佩史懷哲,他也用服事證明:台灣人中同樣有史懷哲。
不曉得推薦者有沒有注意到,謝緯在很年輕時就想做個不同於一般牧師的傳道人。蓋推薦者若有牧職在身,他們大概只記得謝緯是長老教會按立的牧師,並曾任總會議長;而對於非基督徒背景的推薦人,他們大概不會注意謝緯的牧師身分。我必須說,謝緯跟我認識的長老教會牧師都不一樣,甚至很不一樣。
謝緯九歲時,因頑皮出了意外,在生命垂危時,牧師為他禱告,問他:「你願意獻身為主所用?」謝緯用微弱的力氣回答:「我願意獻給主所用,至死後已。」謝緯在讀台中一中時參加教會,當時他立志要作一個能夠自由、自給的傳道者。後來雖然聽長輩的話,乖乖去讀台南神學院,但他已經決定不要當傳統的傳道人,他要以不同於制式長老教會傳道人的方式走上帝的道路。
【聆聽人的呼喚,如同順服上帝呼召】
本書中提到與謝緯同工的,多是非長老教會的信徒,或是長老教會內的非典型信徒。謝緯很清楚自己是奉獻給上帝的人,不是奉獻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人。謝緯立志要做一個自由的傳道人,他一生走的路卻很聽父母、長輩的話,幾乎沒看過他跟長輩、朋友與家人抗爭過--長輩叫他讀神學院,他就去讀神學院;神學院畢業後想讀醫,就去跟神學院院長商量,能否以醫療差派的方式進行。
謝緯去日本讀醫時,看到一位女生很喜歡,豈知對方是五阿姨的女兒。於是,他等到因緣俱足時,才由大姨丈主禮,並在日本結婚。回台灣後,謝緯留在家鄉南投照顧家傳的醫院,有牧長叫他去鄰近的鄉下開拓教會、當義務傳道,從此謝緯就一路義務到成為牧師、中會議長與總會議長。有認識的外國人問他:「要不要去美國深造?」他去了。太太說:「我好想你,你趕快回台灣。」他就回來了。有許多工作都是人叫了,謝緯就去;去了,就固定在那邊成為核心班底。病患叫往診,他更是立刻就去。謝緯真是個好人,個性很好,沒看過他跟人吵架。他很盡責,很會做人,很照顧人。
醫生很好賺,謝緯看那麼多診,肯定賺很多。只是謝緯的義診更多,賺來的錢還隨手奉獻,捐地、興辦慈善的事也不少。於是,在人前,謝大院長沒有黑頭車坐,沒有司機;出門常是坐公車、計程車、騎腳踏車;離世那天,他開的也是跟人借來的國民車。謝緯看來完全沒有美食的概念,隨處亂吃或根本沒吃,於是就有十二指腸潰瘍與嚴重胃病。他這樣的人生,無論怎麼看都不是幸福的人生。
謝緯很不耐於開會的俗務,他唯一堅持的是家庭禮拜與帶信徒的聚會。他不務虛名職位,所以不希望自己捲入政治事務,因為會耽誤為主做工的時間。長老教會的人很有趣,明知謝緯不要做頭,卻硬把什麼中會、總會議長都塞給他,就算他缺席,也讓他當選。這些人知道謝緯是好人,就算把屎缺丟給他,他也會勉強接受後認真以對。於是謝緯離世前,為長老教會的俗事煩心困擾。他的死就算不是本書作者懷疑的黨國造成,也跟長老教會強加給謝緯一個他不願意的職務有密切關係。可惜,這話大概沒有任何一位長老教會的人敢公開講出來。各位朋友如果不相信,請看這本書的第211到218頁後,再自行評斷。
【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看謝緯的一生,他遭遇許多莫可奈何之事;可是他活得精彩,也活得痛快。他選擇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如同他離世前給妻子的最後一句話:「我如果慢一分鐘到醫院,病患們便會多痛苦一分鐘,我不能讓病人多受一分鐘痛苦。若是我能早一點到,甚至可以多救一條生命。」
謝緯在最後一次參加長老教會總會會議後的日記寫道:「今天是總會成立以來最羞恥的場面,......是應該要反省與檢討的。總會機構要改正、要簡化、要強化。許多問題只是擱在那邊,實在是應該認真思考,不得不去想解決之道。」我不曉得謝緯講的檢討、改正與解決是什麼事?我也不曉得謝緯死了之後,經過50多年,長老教會檢討、改正與解決了沒有?這或許要請教推薦這本書的陳南州牧師與盧俊義牧師才能曉得。
書中提到謝緯死後,教會、中會和總會爭著為他主辦葬禮,後來是以總會葬送別謝緯。依照謝緯的個性,這應該又是個無可奈何、只求與人圓滿的作法。我曾寫文章說:「謝緯的終局是他選擇的結果。」謝緯在20歲時,聽到宋尚節博士的奮興講道後,在日記寫下:「我已經決定了我的將來,我立志不再為名譽心所動,乃要受上帝純然的聖化,成為主的器具來活動。上帝啊!我將自己獻給你,作為你的器具,請你悅納。」他以堅定的信心迎向自己的終點。他知道離世或早或晚,總在上帝的決定中。就如保羅自稱:「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19b~20,和合本)以及,「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8)
【效法謝緯做戇人】
謝緯說自己「甘願做戇人」,他也真的是一個戇人;而且照我們台灣人的看法,他這個戇人完全沒有得天公的疼愛。他一生奔波勞碌、常帶著病痛,最後還意外死在路上,也未能積蓄豐厚財富遺留給後人。在世人眼中,謝緯根本是傻瓜一個。我曾問許多教會弟兄姐妹:「你們佩服謝緯?」大家都說佩服。我問:「你們希望子女效法謝緯做醫生、做牧師?」大家都說希望。我又問:「你們願意子女像謝緯一樣奉獻一生給上帝使用?」大家就沒有聲音了。
謝緯為何值得我尊敬?因為他選擇了一條大家不願學習的道路,並且堅持走到底。謝緯真的是戇人。我希望台灣能多一點像謝緯這樣的戇人,起碼教會能多幾個。更願上帝的靈教導我做戇人,甘願做戇人。
(原文登載於2024年6月10日出刊的新使者雜誌第196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