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事奉

約書亞廿二:1-5;羅馬書十二:3-8

        這個世界是上帝賞賜給人類享有、享受的地方,也是上帝託付人人去工作,開墾、勞碌與操練的場所。
一、流奶與蜜之地
亞伯拉罕是順服上帝的帶領,大大蒙受賜福的人,他的祖先原先住在吾珥(今日海珊掌權的伊拉克),經兩河流域遷往哈蘭,亞伯蘭在此受召南遷,他與他的後裔進入巴勒斯丁這塊中東地區最佳美地(被喻為「流奶與蜜」之地)。
擁有一片廣大的土地不是易事,要在這片土地上長久安居、妥善建設,更非易事。亞伯蘭在彼處過游牧生活,到了第四代,巴勒斯丁遭到飢荒,全族人馬在青銅時代後期(主前十六世紀)避往埃及求乞,一住四百年,過著奴隸生活,直到摩西帶領他們出埃及,才恢復出頭天的日子。他們返回故土分配土地給十二支派,人人耕耘土地,人人事奉上帝。
剛剛所讀的舊約聖經,就是摩西的繼承者約書亞已經收復巴勒斯丁、重新擁有祖先土地之記載:
「約書亞召集呂便、迦得、和東瑪拿西支派的人前來…」(書廿二:1)
翻開聖經地圖(現代中譯本421頁)就知道那是約旦河東─貧瘠的曠野地。
十二支派中,這三個支派之土地被分在貧瘠的土地上,約書亞吩咐:
「你們應該回家,回到你們所擁有的土地,就是上主的僕人摩西給了你們那塊在約旦河東岸的土地…要愛上主─你們的上帝,遵守祂的旨意、服從祂的誡命,忠於祂,全心全意事奉祂!」(書廿二:4-5)
這段極平凡的經文令我深受感動。祖先留下的財產土地,若分到貧瘠之地界給你,心中豈能平衡。呂便、迦得與東瑪拿西支派之選民,感恩接受、努力耕耘,使荒野成為牧場;使「流奶與蜜之地」因他們的付出而實現,尤其在俗世生活中他們特別為著紀念上主恩典,建造一座「證壇」(書廿二:34),提醒子子孫孫,不要因為遠離耶路撒冷(約旦河西)之偏遠而與上帝疏遠。通過祭壇(敬拜上帝之場所),使他們的信仰得到培育,人人熱心事奉主。
在十二支派的事奉中,有一個很特殊的支派稱為利未。利未是屬於有祭司職位之支派,他們於聖殿中協助崇拜之專業人員(參見現代中譯本第405頁「名詞淺註」),為著使事奉上帝樣樣事工臻達完美無疵,十二支派中保留一個支派專門做聖殿的大小事工,其他支派每人都奉獻十分之一向上帝感恩、同時支付利未支派人事及聖殿所發展的各項事工經費,建立教會專業事奉及什一奉獻之基礎。
上帝的恩典與十二支派間之互助,令這塊荒地成為流奶與蜜之美地。「上主使以色列人享受太平、不受四境仇敵的騷擾!」
二、事奉神人之心
兩週前在禮拜中舉行的幹部就任式,站在講台上的都是各團契的幹部同工,他們在上帝與眾信徒面前決意要在各人的職份上事奉主。
路德馬丁說過:「沒有別的比順服上帝的呼召和委妥派而工作更尊貴。只要我知道並確定這事能討上帝的喜悅,它就不但不苦,而且變得甜美而可以忍受。」(推介良書基督徒的職業觀─基督徒全人小百科)。
其實,聖經中之事奉包括「事奉上帝」與「事奉人」雙重的組合。
「參加教會的事奉,是為了更充實自己的信仰與體認,進而能夠在世上做更正確、更好的事奉。」(台灣教會公報週刊一月九日社論)
單單事奉上帝,卻忘記事奉人,有如一條煎成「半生半焦」的魚,不是一盤人所喜悅的料理。保羅說:
「憑著上帝給我的恩賜,我要對你們各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羅十二:3)這是熱心的基督徒幹部、長執─尤其是牧師所容易陷落的危險。
讀經與準備講道時,牧師也在聖經真理面前顯出虧欠,容我向信徒告白:「自獻身讀神學院立志傳道,心靈第一要務是要事奉上帝。結婚後,也一直認為家事(俗世)應該是內助之務,鮮少有舉手之勞的舉動,每日思想總是放在如何準備講章(每年都要準備上百篇的講道),腦子裡在思考的是教會事工如何發展?行政事務該如何整理得更完整,信徒肢體如何關顧等等,被認定為屬上帝國之事,自以為這些較為高貴,卻忘記:耶穌屈低自卑做世俗之事洗學生之腳。所以,信徒到牧師館,大概看得見的牧師,大部份是在接受師母之服事,不夠實踐「彼此洗腳」之教導。」(「主漸漸改變我」這首詩在星期五祈禱會中吟唱時,牧師向主如是祈禱。)
結語:
「人人事奉」是今年總會所定之總主題,盼望也成為本教會每一位信徒所追尋的目標。
在教會「各人按照上帝所賜給他的信心來估量自己…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互相連絡…好好地運用上帝給我們的不同恩賜,做所應該做的」(羅十二:3-6)
在家庭:好好整理上帝所賜這塊寶貴的園地,不管你是被安置在約旦河西肥水之地,或是天生就在貧瘠荒野的約旦河東都能感謝上帝,用愛心與耐心修建,使家庭充滿流奶與蜜的甘甜。
在社會:把投入的職業與勞碌、當成服事人、見證主愛的良機。加爾文說:「人被造的本意,是叫他為謀大眾利益而勞碌。」

[回目錄]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東門教會版權所有
地址:10063台北市仁愛路二段76號
電話:02-23513589 / 傳真:02-23918685
Copyright ©2011 eastgage.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