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千年,千年一日

聖經:詩篇90:1~17 (和合p.725, 現中p.749, 台漢p.648)
彼得後書3:8~14 (和合p.343, 現中p.368, 台漢p.274)
啟應:第 54 篇
聖詩:2、645、391

東門教會於主後1946年4月14日在現今這個地址上設立,今天 (2016/4/17) 是設教70週年紀念主日。讓我們藉此機會一起回顧上帝過去的帶領,並記念祂數算不盡的恩典,這些恩典造就了今天的東門教會,值得我們深深感謝。

本教會原址是日治時代日人基督徒聚會的地方,日人結束在台灣的統治後將教會移轉給本地信徒,開啟了現在東門教會的宣教事工。這70年當中,上帝的恩典無窮盡。從創會的第一任葉金木牧師開始,歷經幾位上帝的忠僕和歷代的長執、信徒一起用心努力耕耘,立下了堅固的基礎,使教會在時間的推移中成長迄今而有現在的規模。我們不認為這只是人的努力,更是聖靈的帶領和過去忠信的信徒願意無私地將自己的才能、時間、精力,金錢奉獻給上帝所用,才有今日的光景。今日的信徒應該秉持相同的用心,繼續努力經營並留下好的信仰產業,讓東門成為一間不辜負上帝恩典而在社區如燈塔發光般的教會。70年來,許多兄姊對上帝的恩典帶領心領神會,過去的牧者、長執、信徒投入無私的用心和奉獻,因此成就了今日的東門;今日的東門信徒必須堅持相同的精神和用心,繼續經營下去,讓上帝設立這間教會的旨意得到成全。

70年對個人的生命來說不算太老,卻也不年輕;但是從普世基督教會的歷史來看,幾乎只是嬰兒期的階段,仍屬稚嫩,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這個發展空間的主導者不是我們,也不會是未來的信徒,而是上帝的靈在信徒中的帶領。這也是教會的本質,因為它不只是人自由結社而成的組織,乃是信徒受上帝呼召由聖靈結合起來的團體。

歷史顯示教會發展的事實是:兩千年來,教會的基本使命或宣教 (mission) 就是傳揚福音。每個星期日散居世界各地的教會所做相同的事,不外乎招聚信徒聚會,進行大致相同的禮拜,牧者宣揚同一本聖經裡面記載、千古以來異口同聲不斷闡釋的道理,這道理關係著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給人類的拯救恩典。這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的景象使我們深受感動也讓我們明白,不管文明如何進步、科技如何發達、生活如何改善、壽命如何延長,其實人類需要的最基本道理就是上帝的話語,用更淺白的話說就是「天理」;這「天理」是維繫人類社會不至於迅速崩壞,而能繼續向前走的主要因素。教會是「上帝的道」或「天理」的傳揚者和見證者,既光榮又責任重大。讓我們從今天選讀的經文一起來學習重要的信仰功課。

一、 上帝的時間

〈詩篇〉第95篇的作者從上帝的觀點看時間時這樣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v.4) 作者希望讀者明白世間的一千年在上帝眼中就好像剛剛過去的一日一般,而人一生的歲月不過如睡夢一場,十分短暫,既長又短,既短又長。作者意圖說明的是:生命的重點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內容;人應該關心的不是活多久,而是怎樣活。

從文字的另一個層面思考以及從人的角度看,上帝的「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似乎在告訴我們:上帝總是慢慢來。這又提供我們一種洞見:人急,上帝卻不急,很穩健,凡事叨叨來。許多信徒對上帝常常存著這樣的埋怨:祈求總是得不到上帝的立即回應,或根本沒有回應。不過,有耐心和信心的信徒會發現,若符合上帝的旨意,祂會在人不經意的時候回應人所祈求的;人若回頭看走過的路,的確很容易發現原來上帝已經回應並成就了。

在教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看見上帝慢吞吞的帶領,但這慢吞吞實際上卻是步履穩健地前進。上帝凡事叨叨來,並非要操練我們忍受祂的「慢吞吞」,而是要我們在靜默等候中體會、認知祂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們的作為,明白不是由於我們的努力推動而促成教會的進步與發展,實際上是上帝在人不知不覺中進行的神奇作為。

回顧東門教會走過的70年,我們看見上帝藉著每一代的忠實信徒一步一步推進,沒有哪一代或哪一位特別的信徒是突出的英雄,只有忠心順服上帝、願意讓祂使用,實踐祂旨意的無名信徒才是真正的關鍵人物。普世基督教會兩千年歷史中信徒無數,但真正受高舉的惟有基督耶穌而已,其餘的只是教會這所大建築的一磚、一石、一瓦;這些磚、瓦、石無人被長久記念,卻都是重要的元素。放在教會整體的歷史及生命的脈絡中來看,這正是信徒生命的重要意義。

二、 容忍而非耽延

人常常誤解或甚至不解上帝的旨意,把自己的意思當作上帝的旨意。教會歷史中不乏這樣的記錄,例如中世紀的教會陷入以人為中心的謬誤,錯將人意當做神意,誤認自己就是上帝授權在地上行使權力的代理人,忘了自己只是一個福音的傳揚者和見證者。同樣,耶穌時代以大祭司為首的最高宗教權力機構,誤認自己代表上帝,甚至就是上帝,最後將耶穌上帝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樣的誤解在歷史上不斷重演,導致教會陷入可怕的腐敗,最後經歷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的洗禮才又獲得歸正的機會。

中世紀的教會如此,今日的教會何嘗不是?教會忙著跟隨潮流,不論是對敬拜儀式、神學思想、社會思潮都欠缺縝密、平衡的批判思考,卻總是在潮流退燒很久後才發現自己的尷尬處境。最遺憾的是,許多今日的教會甚至忘了上帝在基督裡的福音,漠視上帝的道所含蘊的「是非、對錯」之重要意義。

人雖然知道自己有限,卻也常常不自主地擅用自己的觀點、信念解釋上帝的道理。〈約伯記〉藉著主角約伯和三位友人三輪的論辯過程詳細闡明人對上帝之事的錯誤理解。這三位朋友認為約伯遭遇苦難是因他的罪所招致的報應,所以約伯應該認罪悔改。但該書作者最後解明了關於上帝的事乃是人所無法理解的「奧秘」,約伯三位友人對他所遭受之苦難的解釋其實是錯的。

由於人常常誤解上帝,因此有時急於替上帝訂時間表,認為甚麼時候就應該發生甚麼事,做甚麼事就該得到甚麼立即的報應,不料上帝卻有和人不同的時間觀、定律觀。〈彼得後書〉作者認為對於「罪人」或「壞人」的懲罰時間,上帝並非耽延而是容忍,願意給人更多的機會。作者的主張不僅讓我們知道人誤判上帝的作為,也叫我們看見人的急躁和上帝的穩定恰恰成為清楚的對比。所以,我們應該曉得了解與解釋上帝的旨意必須謹慎,不要強把自己的意思加在上帝身上,甚至讓自己變成上帝。

三、 數算自己的日子

〈詩篇〉95篇的作者向上帝祈禱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v.12) 作者所提的「數算日子」並不是計算自己剩多少日子可以活,或還有多少日子就會死,而是要知道怎樣過每一天,活在有意義的日子裡。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怎樣使用以及所填充的內容是甚麼。耶穌在世的生命很短卻有很充實的內容,短短30多歲的生命卻影響了歷代不知凡幾的生命,幫助他們找到生命的目標和意義,激勵他們善用生命,讓生命的價值充分發揮。這30多歲的生命價值勝過歷史上數不清的許多超過70、80歲以上的人的生命價值。

其實從耶穌時代的人的眼光看,耶穌是徹底的失敗者,是「魯蛇」(loser)。從權貴的立場看,他是麻煩製造者,人生可說一無是處,是應該被釘在十字架上死的重大「罪犯」。然而,上帝卻使這一位一事無成的耶穌從死裡復活,借此肯定他的生命價值,原因只是他從頭到尾都過著活在順服上帝旨意下的生命,奉獻自己的生命成為完成上帝救贖人類的器皿,他的生命價值因此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因此使人知道上帝的價值觀、時間觀確實和世人不一樣。

今天,立足在這世界中的教會和信徒,仍然在歷史的洪流中承擔宣揚及見證和此世之價值觀全然相反之福音的古老使命,仍然在不久 (即使是一千年、兩千年) 的未來要面對上帝的終極審判,我們更應該知道如何在有生之年數算自己的日子,發揮生命應有的價值,因為即使在人眼中看做卑微的生命,在上帝眼中仍為寶貴,每個生命都是祂的恩賜!

結語:

信徒受召成為教會,教會的使命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地不變,其基本使命還是和兩千年前十二位使徒領受的「大使命」一樣,最重要的就是出去宣揚:「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其次要緊的是:已經穩固立足的教會應該努力成為社區的光,為這光做美好的見證。耶穌勸勉信徒和教會應該成為「世光、地鹽」(參太5:13~16),但這不應只是理想或口號,或誤認自己真的具有這樣的本質,而應知道這是信徒及教會存在於世間必須努力的目標;不要讓自己成為白佔土地卻毫無作用及價值的組織、機構或建築物。最後也是要緊的是:承接從舊約遺傳下來的先知精神,教會應該更努力成為「上帝之公義」的見證者,因為這世界毫無批判地相信絕對的自由主義任人發揮,呈現了越來越不公義的狀況,成了強凌弱、富欺貧、權貴壓迫庶民,已經變成了不公不義的世界。

基督教會的使命、儀式、基本的信仰自古以來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沒有太大的改變,但這不變並不意謂著僵化。教會因有上帝的靈的同在與引導,所以能在各時代面對不同挑戰時顯出活潑的生命力。詩人如此祈禱說:「願主-我們上帝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95:17) 若有甚麼可誇口的事,教會應將榮耀唯獨歸給上帝,也必須堅守自古以來所承接的基本信仰和使命,即使其中有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

【問題思考】
1. 您如何理解在上帝眼中「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這一句話?
2. 您認為「珍惜生命、善用生命、發揮生命之價值」的意義是甚麼?
3. 教會對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應該持守的最基本信念是甚麼?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