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以外

經文:以賽亞書25:9; 使徒行傳4:5~14
啟應:第66篇
聖詩:100、102、397

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死的時候約略33歲,正值人生及事業要開始衝撞的青壯年。他死了,一切歸零,一生的努力在此被死亡的權勢徹底否決,乃至於終結而煙消雲散,實在彰顯不出甚麼意義。三日後,他復活了。這事無人能夠理解,門徒半信半疑,即使希望能有這樣的結果,卻絕對沒有把握。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位馬利亞最先經歷到耶穌復活這件事 (太28:1),但她們不確定這是真的,或只是她們自己的幻想。

雖然難以理解,不過復活這件事具有重要意義。復活的能力唯獨屬於上帝,只有上帝有能力使已死的人或滅亡的生命重新站起,成為復活的見證;沒有其他人有這樣的權能。初代教會的使徒彼得在聖殿所羅門廊下宣揚,說:「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卻叫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徒3:15) 門徒相信上帝使耶穌復活,肯定他的復活是上帝的權能作為。復活這件事宣示了死亡沒有對生命的終極否決權。無人可抗拒與超越的「死亡」,還是服在上帝的權能下。

今日是復活節,是普世基督信徒紀念耶穌復活的重要日子。耶穌復活代表生命在上帝裡面有永恆的希望;上帝所賜的生命超越了死亡的轄制,死亡不再可怕。保羅論到生命的改變時說:「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林前15:54~55)

其次,我們看見彼得、約翰的醫治能力不是自己練就的,是來自復活的基督。沒有復活的基督,基督徒的信仰是無根基的,只算是一廂情願的看法或觀點而已,對其他人也是沒有意義的。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上帝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上帝是叫基督復活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林前15:14~15a, 17)

一、 門徒行醫治的神蹟

彼得、約翰被捕是因他們行了醫治的神蹟,又順著耶穌的復活事件傳揚死人復活的信息,而非因為他們做了甚麼違法的事,但官府、長老、文士卻如此質問他們:「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這句話譯成現代語言的意思是:「誰允許你們做這件事的?」聖殿裡這些宗教權貴看見殘障者受到醫治,非僅沒有高興的感受,反倒向門徒質問起授權或權柄的問題,這事讓人看見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位、權柄,對於信仰所重視的醫治、憐憫、赦免等全無感受,真是讓人感到奇怪,懷疑他們的宗教心究竟何在。

門徒行善事,助人得醫治,耶穌傳道理,讓人接近神都是善事,卻都為此被捕,甚至被殺,這說明了此世的無理性、不公義,關心的只是權威、地位、權力、利益,也說明司法常常是不公義的,變成掌權者的工具。

「拯救」的英文字salvation的拉丁文是salus,意謂「醫治」(healing)、「痊癒」、或「健康」。彼得和約翰在聖殿所羅門廊下傳耶穌基督拯救的福音和死人復活的事,他們也行醫治的神蹟,這些事都有「拯救」的意含,也是猶太傳統宗教所信和教導的;但在知道確實有神蹟醫病這回事的時候,這些宗教權威無視於上帝藉著門徒的手所行之神蹟和嘴所傳的得救信息,只看到自己的權柄遭受挑戰與損害,可見他們的宗教心實在薄弱。

根據聖經的教導,上帝恩典拯救與醫治的主要對象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用保羅的話說,就是人的「內在生命 (inner life)」(參現代中文譯本〈哥林多林後書〉4:16) 的得救。這靈魂和內在生命的得救才是人更應該關心的,正如耶穌所說的:「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馬太10:28)

二、 拯救來自上帝

彼得、保羅的聖殿講道強調人的得救唯獨來自上帝在基督耶穌裡的權能和恩典,除了上帝和基督以外,沒有其他權柄可以靠著得就,且人也無法自救。為此之故,基督宗教常被稱為他力拯救的宗教,而非自力拯救的宗教。基督信仰的拯救觀,當然是建立在對人性之了解的基礎上。基督教義認定人的罪性使人無法靠自己找到一條出路,如保羅所說的:「...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7:18~19) 保羅的話反映出人性的矛盾和自救的無能為力!

如果人無法自救,則需要超越之力量的幫助,但這超越力量或神是什麼?「十誡」第一條這樣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詩篇〉作者也有相同的信仰告白:「惟獨他 (耶和華) 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很動搖。」(62:2, 6) 所羅門王在聖殿奉獻禮所作的祈禱文也表達出相同的思想:「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並無別神。」(王上8:60b) 這種獨一上帝觀也是猶太-基督教的救贖論的特點。字義上,這當然具有無法否認的排他性。處在這樣的信仰脈絡裡,彼得大膽宣稱耶穌是上帝所賜可以靠著得救的唯一名字,除他以外,沒有可以靠著得救的其他機會。

但,這位替人贖罪的耶穌是誰?沒有學問的小民如彼得、約翰等,他們勇敢地站出來說明與見證。在他的宣講中至少有三個重點:○1耶穌這一位拿撒勒人被釘十架死,上帝卻使他復活;○2被釘的耶穌就好像以色列匠人所丟棄的石頭,但在上帝手中成了有用的房角石。這件事說明了人的眼光和上帝的眼光與智慧差得很遠;○3除了耶穌以外,別無拯救。這是使徒們的堅定主張,卻不是教理傳統,因為這是他們生命的親身經驗,而非德字傳統教導的冰冷理論。

三、 人所丟棄的

從上帝來的先知常常遭人拒絕,因為人只喜愛被安慰或讚美,不歡迎責備。耶穌從上帝而來,傳講天父上帝和上帝的掌權,勸勉人追求和平、彼此相愛,最後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世人如此對待他是無理的、不合邏輯的,但事實就發生在人世裡。這顯然足以說明這個世界是黑暗的,〈約翰福音〉作者說:「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3:19~20) 又說:「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1:5)

此外,耶路撒冷那群精通律法和宗教傳統的權貴及掌權者拒絕接納耶穌,認為他褻瀆了上帝,甚至因此將他殺害,這也說明了上帝的價值觀絕對不同於人的價值觀:「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以賽亞先知觀察到人的眼光短淺、視野狹窄,所以無法清楚認識上帝,更不明白祂的道理,以至於他們不理解在耶穌身上所啟示、展現的上帝的道 (logos),因此行事為人常常違反「天理」或「天道」。

耶穌和他所傳的道被世人拒絕、丟棄,認為無用,卻成了上帝所重用的房角石,建造房屋的基礎。面對這樣的事實,信徒更應該回頭來謹慎、謙卑地「反省」自己是否也和世人一樣,無意中落入違抗上帝旨意的陷阱中。

結語:

初代教會信徒在他們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建立了對耶穌基督的特殊信仰,這個信仰藉著教會流傳至今,即使面對不同時代的種種質疑和挑戰,仍然是絕大多數信徒的基本信仰。實際上,初代教會處在一個宗教及文化多元的環境中,且是少數族群,但信徒仍舊勇敢地向世界告白基督耶穌是唯一可以靠著得救的名;這樣的告白除了需要信仰的勇氣之外,也需要有親身經歷復活主的經驗,可能這正是現代信徒最缺乏的。

【問題思考】
1. 對您來說,耶穌基督的復活有甚麼意義?
2. 您對「宗教多元」議題的看法是甚麼?
3. 為什麼人的想法、觀點常常和上帝不同,甚至相反?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