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比喻(1)─導論/

聖經:馬太福音13:10~16, 34~35
啟應:第46篇
聖詩:470、505、398


感謝主,四年一度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已經在1月16日平安落幕,新的國家領導人和國會也將在不久的未來開始運作,發揮功能。這讓台灣這個歷經過許多苦難的國家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人民可以一起努力開創一個新的未來。今天,我們也將開始思考耶穌所傳信息中的核心主題,就是「上帝國」或「天國」,或是「上帝的治權」。對耶穌同時代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新「國度」的信息,和他們心中所想像的國度的確有所不同。耶穌所傳這個上帝國的信息大都是藉著「比喻」的形式來表達。

耶穌開始他的傳道事工時,跟隨他的人大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所受教育水準不高,對於信仰的道理最容易明白的途徑就是藉著說故事或比喻的方法,因此耶穌常常使用比喻對群眾講道。然而今日選讀的經文卻叫我們發現,即使用比喻講道對耶穌的門徒也形成困難。他們不懂耶穌為什麼不用直接明白的話講述天國的道理,卻使用比喻。耶穌的回答還是無法使人了解他使用比喻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更叫人感到困惑的是,不了解他為什麼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v.11)「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v.13) 耶穌傳講的目的不是要人明白上帝的道理嗎?為何只讓門徒知道,不叫眾人明白?

耶穌所講比喻的核心信息是「上帝國」,也就是上帝的主權或治權。本質上,這個國度及其價值觀與地上的國度有所不同,因為地上的國度追求的是「權勢」和「地位」,但上帝的國度追求的是上帝的「真理」或人需要知道的「道理」。耶穌「主禱文」祈求的項目是:「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 這不是政治權力的國度,而是靈或內在人心的國度。

一、 為什麼用比喻? (v.10)

比喻 (parable) 這個語詞的希臘文原意是「比較」。意謂比喻和所比喻的事物與道理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但可以使用淺明的故事 (比喻) 利用比較的方式去說明一個較為複雜或深奧的道理。這是一種文學溝通的方法,一般來說,其目的是要聽眾更容易了解講者所傳信息的內容和意義。

比喻是類比 (analogy,希臘文原意為「比例」proportion) 的一種文學型態,一般人較為熟悉的寓言 (fable) 亦屬類比的一種。寓言多以動物間的故事陳述和說明與「道德」有關的教訓,最為大眾熟知的就是《伊索寓言》;比喻則多以人或實體事物為主說明和靈性或心靈有關的道理,最著名的當推耶穌的比喻。從目的看,耶穌說比喻的主要理由是要講解「天國」或「上帝國」,或「上帝的治權」的道理。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抽象的,不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借用比喻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了解。

然而,使用比喻也有一定的危險,因為比喻和所比喻的事物並不完全一樣,因此有可能被錯解。對耶穌的門徒來說,比喻的意義好像也不是那麼容易了解。〈馬可福音〉第4章記載有些門徒不了解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所以私下要求他做進一步的解釋。(v.10) 同樣,〈馬太福音〉13:36也記載:「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門徒顯然也不了解耶穌所說「稗子」的比喻,因此需要前來求助耶穌做進一步的說明。

二、 耶穌使用比喻傳講天國的奧祕 (v.11)

耶穌的比喻並非關於「道德修養」或「勸人為善」的道理。他的比喻的核心信息和「天國」或「上帝國」或「上帝的治權」有極密切的關係。這可能不是一般聽眾容易明白的事,因此耶穌藉著這些比喻意圖「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v.35) 所隱藏的事就是有關天國的「奧秘」。

天國當然是上帝的國度,以色列人則是上帝國的子民。對他們來說,上帝國或天國也就是彌賽亞王國。但是一般以色列人認為彌賽亞王國是上帝差遣的彌賽亞來到世界所建立的。彌賽亞的主要任務在於幫助他們重建被強權欺凌、被外族入侵的以色列國,藉著他的勝利可以恢復大衛王朝的光輝,因為這是上帝透過歷代先知傳遞給以色列人的信息,也是他們最大的盼望。


但耶穌似乎對天國或上帝國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上帝國指的應該是祂在人類世界中的治權,不僅是在以色列國,也在外邦人的國中,因為上帝是全人類的上帝,而非僅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的愛以及所要治理的對象是全人類,而非只是以色列人。對亟盼彌賽亞國度降臨的以色列人來說這是一個他們無法了解的奧秘,這個上帝國和彌賽亞的奧秘在〈馬可福音〉中較常表達出來。例如在趕鬼離開人的時候,通常耶穌會禁止那人四處去宣揚他的名字和所行的神蹟。

三、 凡有的要增加,沒有的要奪去 (v.12)

關於上帝國或上帝在人間治理的道理,能夠明白的人則要增加他們的信心,不明白或無法明白、或抵制、抗拒的,連他們原本有的一點點認識也要奪去。無法藉著耶穌所說之比喻去了解與認識上帝國的,最後可能就與上帝無份。正如許多人讀聖經、聽講道多年,也不見得一定明白上帝的道理。有時反倒常常用自己的偏見或喜好去解釋聖經。耶穌指出了一個認識上帝之道理的盲點:有人「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v.13) 對他們而言,比喻反而成為理解的一層障礙。


和耶穌同時代的許多人並不明白耶穌所傳上帝治權的道理,他們因此常常質疑、挑戰他的權柄,甚至出難題困擾他。例如法利賽人要他行個神蹟,好使他們相信他的權柄來自上帝:「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可8:11) 又比方他們質疑他所行的神蹟,控訴他是靠著「別西卜」的權柄趕鬼,而不是出於上帝的能力:「...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啊。』」(太12:24) 耶穌也曾指出他那時代的人和他所傳上帝國的真理幾乎背反:「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有古卷: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太11:16~19)

對於這些不明白上帝道理的百姓,耶穌形容他們的情景是:「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v.15) 簡單說,他們是一群心智被蒙蔽,無法了解真理,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上帝作為和真理的盲目之民。


四、 聽懂的是有福的 (vs.16~17)

然而,對於那些和他親近,明白他所傳上帝國治權的真義,懂得上帝旨意和道理的人,耶穌這樣讚美他們:「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v.16) 舊約時代的人們和上帝的距離遙遠,他們必須透過先知和祭司才能知曉上帝的旨意,自己卻無法和上帝親近。不幸的是,每個時代都存在著不少假先知,而祭司階層中也不乏貪瀆、圖謀私利的假祭司,因此人們對上帝的認識有可能是錯誤的。所以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v.17)

如今,上帝之子耶穌親自來到他們中間。他們可以直接聽見上帝的言語及真理的教導,不必再經過轉述。他們也能夠用最親密的語言稱呼上帝「阿爸」,知道祂是愛、慈悲與赦免的神,不是只用冷酷面貌對待、嚴厲審判人類的上帝。信徒能夠親自與上帝之子基督耶穌面對面交通是一種祝福,一種無上的福氣。這些都是過去連先知和義人都沒能享受到的機會。而耶穌帶給他們的,正是上帝的恩典與慈愛、憐憫。


結語:

其實,舊約時代先知所傳的「主的日子」(the Lord's day) 和耶穌所說的「上帝國」之降臨有某種程度的類似,也指向大約相同的時刻。但先知強調的是上帝審判後的掌權,因此人必須徹底認罪悔改、獻祭才有可能進入;而耶穌所傳的上帝國強調上帝無條件的愛,是任何願意悔改並順服祂旨意的人都有機會和資格進去的地方。這是一個如同而小孩之單純一般的天國,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19:13~14) 另一處經文則記載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太18:3~4) 在這一點上,耶穌所了解的上帝國,和以色列人認識的彌賽亞王國確實有本質上的極大差異。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耶穌所說的比喻可以幫助人了解「上帝國」的信息嗎?
2. 為什麼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不明白耶穌所說「天國」或「上帝國」的比喻?
3. 為何耶穌說「人要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才可以進天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