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救主為樂

聖經:彌迦書5:2~5 (和合p.1090, 現中p.1164, 台漢p.1027)
路加福音1:46~55 (和合p.76, 現中p.91, 台漢p.64)
啟應:第 53 篇
聖詩:2、58、390


今天是待降節第四主日,信仰的主題是「愛」。在安靜準備心,等待基督耶穌降臨的待降節期中,教會訂定四個重要的信仰主題勉勵信徒一起省思、默想聖誕節的重大意義。這四個主題分別是:「希望」、「和平/平安」、「喜樂」、「愛」。這些主題提醒信徒:第一,耶穌基督的降生帶給世人真正的希望;其次,唯有在基督的生命裡面世界才有真正的和平,個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第三,因為基督降生所帶來的希望、和平/平安,世人才能享有真正的喜樂,而非外表的短暫歡樂;最後,整個基督耶穌降生,亦即基督聖誕的「事件」,表達且見證了上帝對世人的真實之愛。即使世人悖逆、常常違抗上帝的旨意,偏行自己的道路,上帝也不撇棄人,讓人自食其果、自生自滅,反倒藉著讓人深感意外的方法將獨生子耶穌賜給世人,擔當、償還人的罪債,使人在絕望中仍然保有希望。


基督耶穌降臨帶給此世希望、平安或和平、喜樂、和愛。在基督耶穌裡的愛是上帝給人的最大禮物,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最高峰。誠如保羅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聖誕節最該慶祝的便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下的大愛。今天,我們要從聖經的話語中再度學習上帝的愛的真諦。


一、 上帝愛卑微的人

聖經啟示我們關於上帝的重要道理之一,就是上帝特別疼愛卑微的人。伯利恆的以法他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上帝眼中卻被看為大,因為有一位以色列王要從這裡出來。世人普遍持有的價值觀認為偉人、領袖理所當然應該出自王室或富豪之家,至於平民家庭則不可能產出甚麼重要人物來。拿但業首次見到拿撒勒人耶穌時脫口而出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翰1:46) 在他眼中,原來拿撒勒也不是甚麼地靈人傑之所在,偉大的人物不可能從這裡出來!這便是世人的眼光。與此相同,伯利恆的以法他是個鄙陋的小地方,還能有甚麼希望出產偉人或領袖嗎?!


然而,上帝的權能超越一切的障礙和困難,使不可能之事成為可能 (to realize the impossible possibility),使奇蹟發生。先知彌迦預言說:「伯利恆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裏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5:2) 先知清楚地指出了世間一切都是上帝所命定,也叫人看見上帝的權能作為。這一位上帝顛覆了世人的道理,特別提升卑微與弱小,重視鄙陋之地,讓這個在世人眼中鳥不生蛋、沒有甚麼價值的所在轉變成為尊貴的。


其實,舊約先知對以色列人的教導一直都指向照顧貧弱、孤寡、出外人,這是來自上帝的吩咐。上帝特別關顧弱勢、孤苦者,這種作為彰顯了上帝的愛與憐憫。世人卻只顧求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無暇顧及別人,無形中造成貧富不均、階級對立、權利義務不等的不公義之社會問題。更甚者,有人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原則,所以視此不公義、不平等之現象為理所當然。但這絕對不是上帝的道理,祂的道理是愛與憐憫。


二、 上帝的道(way ) vs. 人的道(way)

〈路加福音〉的「馬利亞尊主頌」(1:46~55) 說明了上帝的道和人的道不同,祂的作為和人的作為有別。表面上,頌詞似乎在於歌頌及闡釋上帝顛覆世人的價值觀,其實反過來說才正確:是人離棄了上帝的教導,走自己愛走的路、做自己愛做的事,所彰顯的是自己的權利、驕傲、和榮耀,而這些正好是違背上帝旨意的事。在〈創世記〉的「巴別塔」故事中,人類如此誇口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11:4) 但盲目而又自大的人,卻無法看見人類世界的許多問題根本是從這裡開始的。一直到今天,「宣揚自己的名」還是許多人的人生目的和意義所在,結果為了爭名,鬥爭、混亂、衝突、對立變成無可避免。


受上帝揀選成為耶穌之母親的馬利亞在〈尊主頌〉裡面卻告白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1:46~49) 馬利亞尊主為大,不以自己為大的態度;以上帝救主為樂,不以己意得放任、自由而不受約束為樂的心志是回歸上帝的道的第一步!此外,承認自己卑微,尊上帝的名為聖,願意謙卑讓祂帶領,這是讓上帝的大事得以成全的條件之一。而馬利亞更進一步相信上帝「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1:50) 根據加爾文的解釋,「敬虔」(piety) 是信徒的愛與畏懼之心的組合。畏懼上帝又愛祂的人才是真正能夠領受祝福的人。

上帝的憐憫使卑微、飢餓的弱者得到特別的幫助。馬利亞〈尊主頌〉的頌詞說:「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裏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2:51~53) 這一段頌詞指出上帝伸出祂的手臂驅趕那些狂傲、擁有權力和財富的階層,讓那些卑賤、飢餓、弱勢者從受欺壓的困境中獲得拯救,使他們從失望和絕望中得到希望。這些人陷入無法自救的困境,是因受權勢階級不公義之強暴對待與欺壓之故,而上帝的作為之目的和目標便是掃除世間的不公義。

三、 上帝設立的牧者

回到先知彌迦的信息,先知宣布上帝要在伯利恆以法他這個俗鄙之地興起一位掌權者;這位掌權者是上帝所揀選、設立的,他是上帝的僕人,要成就上帝的公義。他也是一位謙卑的領導者,不以擁有極大權力為榮,反而要成為以色列人的「牧者」,牧者必須擔負起引領羊群到青翠之草場獲得餵養與飽足、至安靜的水邊得到解渴,又能夠安穩地躺在草地上獲得真正的安息,遇有危難或野獸的攻擊,他必須盡全力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因為他是上帝自己揀選與任用的,要成為上帝的得力幫手。彌迦先知特別指出說:「這位必作我們的平安。」(5:5) 他可以說是一位和平/平安的君王。

這一位牧者君王行事不靠自己,反倒要「倚靠耶和華的大能,並耶和華-他上帝之名的威嚴,牧養他的羊群。」(彌5:4) 雖然是人民的領袖,但他的權力來自上帝的授予,為要實踐上帝的旨意。他是「牧者」,負責帶領、餵養、和保護交在他手中屬於上帝所有的羊群;他不是「領袖」,只對屈居底下的人民大眾發號施令,要求眾人服事他。他是從上帝那裏來真正的彌賽亞救主,而不是為了謀求自己更大權柄和力量的假救主。這些假救主不但不能帶給人民和平和平安,反倒引領人民陷入無謂之爭戰的威脅以及可怕的死亡境地中,就像世上許多政治上的假救星、假偉人一般。這些假救星、假偉人藉著許多無辜民眾的犧牲,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業和名聲,並且期望人民將他們當作神一般地膜拜,他們不能稱為上帝的僕人。

耶穌基督的生命彰顯的是真正救主的典範。他到世上來,最後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藉此換回眾人的生命。他用自己的「死」使人因此得「生」。上帝藉著他啟示真愛的意義,就是無條件的奉獻與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因此能夠將人帶回上帝的生命之道上。

結語:

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上帝的愛的實踐。上帝是愛,這愛不僅只是上帝的行動,應該也是人的行動,因為愛不是空泛的信仰理論或觀念,而是實踐的行動。耶穌基督降生是上帝實踐、完成祂拯救人,讓人得到解脫與自由之應許的確據。願上帝的靈幫助我們在紀念耶穌基督聖誕的節期中重新得力,能在信心的生活中有愛的見證。

【問題思考】
1. 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怎樣彰顯了上帝的大愛?
2. 為什麼上帝特別要照顧卑賤、飢餓、窮乏的弱勢者?這樣做的意義是甚麼?
3. 上帝差遣之彌賽亞君王的特色是甚麼?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