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能看見

聖經:約伯記42:1~6, 10~17 (和合p.657, 現中p.658, 台漢p.579)
馬可福音10:46~52 (和合p.63, 現中p.75, 台漢p.53)
啟應:第 2 篇
聖詩:31、242、402


備受電子科技產品發達影響的現代人常常處在使用眼睛過度的情境中,需要不時或長時間使用眼睛看電腦、電視、手機、電子看板等而得到資訊,加上閱讀實體書、報紙等,眼睛不免過度使用又少休息而導致眼力普遍不佳。因此,需要帶上眼鏡輔助視力的人也越來越多;取下眼鏡,就普遍成為近視、短視或甚至弱視。雖然基本上這是肉體面的問題,卻也隱含靈性面的重要意義。

此外,因為受到物質享受和花花綠綠新奇事物過多的吸引,很多事物幾乎都只是瞄過而已,未能深入研究與了解,以致心靈的眼力也不好,常常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導致眼光短淺,對事物的認知多半只是表面而不深,有時又受限於狹窄之興趣而眼界不廣,如此這般甚至變成視而不見的睜眼瞎子。不論是肉體的眼睛或心靈的眼睛看不清或看不見,都可能導致身陷危險中而不自知,實在是使人憂心之事。

今日選讀新約經文記載的故事,除了馬可之外,馬太和路加也記下了這一個事蹟,不過編排和細節多少有些不同。根據〈馬可福音〉所記,耶穌醫治盲人巴底買的故事發生在他帶著門徒向耶路撒冷行進的途中。出發前,耶穌清楚告訴他們目的地是首都耶路撒冷,同時讓他們知道會發生的事:他將遭到祭司、經學教師等宗教和社會領導階層的迫害,最後將被殺死,但三日後復活。門徒可能無法了解及體會這一段說詞的意義,誤以為這只是出發前主對他們這些鄉野小民的警告,藉此提醒他們凡事要表現得符合都市文化的體統。或許門徒心想終於要前往耶路撒冷了,主已經準備展開救世彌賽亞的任務,將在首都掌權,所以雅各、約翰這兩位兄弟抓住機會忙著向耶穌懇求,將來安排他們兄弟在新國度裡的出路,一個當右丞相,一個任左丞相。他們完全不懂耶穌的話,也看不清前面巨大的挑戰和危險。


耶穌沒有大聲斥責這一對白目的兄弟,只是告訴他們:他所要喝的杯他們喝不起,卻也要喝,所受的苦他們擔不起,卻也要擔;但關於權位則不是他所能賜,乃是取決於上帝的主權。在即將離開耶利哥的時候,一向坐在路邊乞討的盲人巴底買知道傳聞中這位來自拿撒勒的風雲人物耶穌來了,便大聲呼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馬可10:47) 旁人卻嫌他吵,禁止他大叫,勿要擾亂秩序。然而,耶穌聽見了他的呼求,請人叫他過來。

一、 眼盲的巴底買

巴底買因眼盲而無法正常工作,只能依賴乞討得到人的施捨,成為無法自主而生命有缺陷的人。這樣的人大概只能像他自己所表現的,對耶穌呼喊:「可憐我吧!」雖然無人能夠真正完全獨立於他人之外而活,但若只能依賴別人的施捨而無法自主生活的人實在可憐,因為「自主性」象徵著人的尊嚴。有些細心的聖經學者推測巴底買其實並非全盲,因為當他聽見耶穌叫他過去時,就立刻丟掉衣服、跳起來走向耶穌,沒有人牽他或幫助他。不過,乞討可能是一件比較容易做的事,所以陷入其中亦無不可。這毋寧就是人性軟弱的表現。

人的生命成長過程從倚賴他人的幫助開始,出生及幼小時必須依賴父母或家庭的養育及照顧,接受不算短的多年培育後慢慢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可以替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寬廣的出路和更充實的內容,並且累積能夠助人的能力,讓生命的價值獲得更美好的發揮。直到最後年老體衰,又回復依賴他人幫助的生命情境中。這似乎是一個必然的循環,但有些人或因不同的理由變成肉體上或心靈上無法自主而必須大大依賴別人的人,不管如何總是生命的遺憾和缺陷!

因肉體缺陷而不能自主是無可奈何的事,但心靈無法或不願獨立自主的人可能是疾病所致。獨立自主 (不必然意謂一定「與眾不同」) 是成熟的記號,也是一個「成人」應有的表現。環伺今日社會,比起從前似乎存在著更多「不獨立自主」的人,如「靠爸族」、「啃老族」等。這樣的人看不清生命的真相,也看不見未來的困難。這樣的生命不是祝福,而是負擔,充滿失望,而非希望,但生命的可貴在於擁有希望。盲人巴底買知道耶穌來了便大聲呼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馬可10:47) 巴底買的希望之所寄託就是耶穌。從這裡開始,他可以更進一步向耶穌開口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馬可10:51)


二、 耶穌的醫治

巴底買大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旁邊的人卻「責備他,不許他作聲。」(馬可10:48) 這些人或因認為在一個重要的公共場合大聲叫喊實在有失禮貌,亦係破壞公共秩序之舉而斥責巴底買;也可能是因認為巴底買是個乞丐,本就不該如此囂張而責備他,但現場似乎沒有人看見或聽見巴底買呼求耶穌幫助的聲音,雖然他們多少都知道耶穌是個傳揚福音、又能行趕鬼、醫病神蹟的人,看起來似乎就是人們期待著來臨的彌賽亞。大家只看到有著巨大光環的耶穌,無法看到這位需要彌賽亞幫助的乞丐。


然而,耶穌聽見了這位乞丐的呼喊!上帝的耳朵實在厲害,他必聽見微弱細小的聲音。大衛在他寫的詩裡面說:「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篇22:24) 又說:「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詩篇34:6) 上帝並非不關心、故意離棄富有、強壯的人,但他絕不忽略或掩耳不聽那弱者發出的聲音。耶穌因此吩咐人叫巴底買過來。只要上帝關心,人所盼望的拯救就可能實現。


當巴底買丟下衣服,跳起來走近耶穌,耶穌問他:「要我為你做甚麼?」(馬可46:51a) 換個方式說:「我能替你做什麼?」耶穌的提問叫人體會到即使知道人要甚麼,上帝還是要人自己說出他的需求,這也是祈禱的特性之一。基督教信仰沒有「心想事成」這樣的教導,人必須將自己心裡所期待和所需要的「排列」在上帝面前並且向祂開口。這樣的要求促使人聽見也謹慎自己所求的是甚麼,不至於隨口亂求。

耶穌其實已經聽見巴底買的呼求:「可憐我吧!」但他希望巴底買確定自己要的是甚麼:大筆充裕的金錢救濟?協助安置在妥善、可靠的慈善救濟機構?良善的義工幫助生活起居?或以上皆是?巴底買的回應卻否絕了上述的推測,他對耶穌說:「我要能看見。」(馬可46:51b) 巴底買的回應直擊靶心!盲人缺的是看見光,瘸腿者缺的是正常走路,痲瘋病患缺的是完好的皮膚與肌肉、尊嚴和自信,可是人們 (不管是罹病者自己、家屬、旁人) 通常認為他們缺的是錢,很少人想到他們真正缺的是上帝的憐憫和醫治;也好像都認為身體殘缺的問題是無法醫治的,只有錢才最重要。巴底買的呼喊則提醒我們: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對上帝似乎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聽見巴底買的回應,耶穌僅只對巴底買說了一句話:「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馬可10:52) 耶穌沒有藉著任何可以讓人觀察到的醫治行為,巴底買就好了!這也讓我們「看見」神蹟是因人的信而成就,不是上帝單方面的作為。


三、 親眼看見上帝

盲人因無法看見光明、看清事物而無奈或痛苦地活在黑暗中,渴求能夠看見,但也有明眼人自認看盡或看透世事而變得憤世嫉俗,或對週遭環境感到絕望,因此拒絕看見,常常自嘆說:「不看比較好!」約伯的妻子看見接二連三發生在他身上的悽慘遭遇卻仍堅持相信上帝,這樣的愚蠢使她氣得不想再看見他而斷然離去。約伯的妻子無法在他身上看見上帝的作為,許多人亦是如此,總是無法在苦難中看見上帝。他們因所面對的苦難而認定沒有上帝或上帝不公平,所以離開了上帝。「苦難」確實很難使一般人看見上帝的作為,但聖經作者卻常常勉勵人要從苦難中學習信仰的功課,看見上帝的帶領。

其實,約伯也有很長一陣子因與朋友論辯所遭遇的苦難而陷在無法看清其中意義的迷霧中,因此而愈感痛苦。三位朋友 (以利法、比勒達、瑣法) 出於好意來陪伴遭受巨大打擊的約伯,但聽見約伯一開口就咒詛自己的出生,間接地向上帝抱怨,便忍不住強烈勸戒他反省、思考自己或子女得罪上帝的地方,且提醒他應該真誠悔改才能得到赦免。然而約伯堅持自己所受的苦難和犯罪無關,也無關上帝的懲罰,而是生命的一部分。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後上帝出現說話,最後使約伯說出信仰的見證:「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 (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42:5~6) 是的,人總是在摸索中臆測上帝的作為和旨意,並非真能認識、知道上帝。但在經歷了風暴之後,約伯有了對上帝的清楚認識。

從約伯的生命和信仰經歷中,我們得知「苦難」是和上帝相遇的場域。生命經歷苦難後更能認識上帝。新約聖經也常常用受苦或苦難勉勵信徒看出其中的積極價值,例如〈彼得前書〉多次所說的:「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1:6~7)「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4:12~13)〈雅各書〉的作者也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1:2~3) 在苦難中能夠親眼看見上帝的人,必能明白這些教導是真的。


結語:

我們處在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很進步、很方便且極度開放、自由,但價值、倫理觀念卻紊亂的時代。科技進步帶給人更多資訊,從好的方面說,使人可以認識更多事物,眼界更寬廣;但從壞的方面看,卻也可能讓人對許多事物只留下短暫、膚淺的印象,而非深入的認識,致使無法看見真相,甚至因此產生對重要事物的無感,反倒更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心態。肉眼能夠看見誠然重要,但心靈的眼睛能夠深入看見事物之本質可能更重要、更是成熟智慧的表現。巴底買回應耶穌說:「拉波尼 (就是夫子),我要能看見」,這句話對習慣享受五彩繽紛之美好、舒適世界,而不太能夠理解、分辨是非黑白的現代人來說,實在具有警示和醍醐灌頂的作用。


【問題思考】
1. 若說:「現代人知識豐富,眼光短淺,智慧缺乏」,您的看法如何?
2. 「耶穌醫治盲人巴底買」的故事最讓您感動的是甚麼?
3. 信仰如何從「風聞有上帝」提升到「親眼見上帝」的層次?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