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的心

聖經:以斯帖記7:1~7; 馬可福音9:38~50
啟應:第 34 篇
聖詩:238、525、391

〈以斯帖記〉是舊約書卷中十分有特色的一本書。猶太人每年亞達月 (猶太曆12月,西曆2、3月間) 14、15兩天在會堂裡舉行「普珥日」紀念活動時,必會安排參與者誦讀這本書的內容,一方面讓人知道這個節日的歷史背景,另一方面則讓以色列人知道這是一個值得感恩的「得救日」。活動過程中包括一項深具意義的慈善行動,即:參與者被要求準備兩份禮物送給別人,此外還要特別準備禮物送給窮人,而窮人也需要預備禮物送給另一位窮人。


根據本書9:20~31的記載,這個節日是波斯帝國王后以斯帖所訂,並要求當時居住在帝國內的所有猶太人遵守。以斯帖是波斯國王亞哈隨魯廢掉王后瓦實提以後,再從全國眾女子中選出當皇后的猶太女子。〈以斯帖記〉的主要內容記載的是當猶太人在波斯國內面臨有計畫的「滅族」陰謀行動時,她如何以堅定的信心、智慧和無畏的勇氣化解危機,使猶太人獲得拯救,並除去了仇敵的威脅。以斯帖可堪稱為古代以色列國的巾幗英雌,值得敬佩。


從所行的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出以斯帖是一位勇敢、冷靜、有智慧,又有堅定信仰的女子。她的人格特質可能是從小身為孤兒、寄人籬下的特殊環境塑造而成,但無疑也是得自她的信仰和社會文化的背景,這一文化背景的底層乃是對耶和華上帝的堅定信仰。這位上帝教導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憑著信、靠著祂完成不可能之可能的任務。所以,這本〈以斯帖記〉裡面雖無一處提及「上帝」這個字眼,文詞中卻充滿了信仰的見證。


一、 弱女子以斯帖

以斯帖是一位可憐的孤女,小時候父母雙亡,被堂兄末底改收養為「女兒」(2:7)。「以斯帖」這個名字是波斯語,意思是「一顆星」,意味著黑暗中的微光。她的希伯來原名是「哈大沙」,意思是番石榴。從家世背景看,她確實是一位柔弱的平凡女子,不像現代被許多人稱羨、仰慕的耀眼明星;若說她身上有光,也只是不很亮眼的光而已。但在她的生命故事中,我們卻看見平凡弱女子也能成就超乎想像的大事,只要她願意適時獻出自己為上帝所用。


雖然憑著美貌以及受人喜愛的謙和個性而幸運受選為王后,但處在王的權柄和宮廷的嚴格規章、法律下備受約束,其地位、權力、權利都是有限的。前王后瓦實提就是太過自恃高傲,違抗了王的旨意而遭到罷黜。


從本書所描述的,以斯帖在生活中知所進退,不驕縱踰越某個規範。甄選王后時,她「按次序當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2:15) 這「別無所求」的特質使以斯帖獲得了眾人以及亞哈隨魯王對她的喜歡,選她當王后,且使別人因她得福,各省租稅得到豁免,又得到王的大頒賞賜 (2:18)。以斯帖受選為王后,不僅是她本人的福氣,也帶給別人祝福,如同她的祖先亞伯拉罕受召時上帝對他的祝福一般:自己蒙受恩典要成為大國之父,他也因此成為別人的祝福。


二、 勇敢的以斯帖

以斯帖雖是一位弱女子,但在必要時卻能鼓足勇氣,冒著生命之危險投入解救民族的行動。在她的堂兄又是義父的末底改不肯向新任宰相亞甲族的哈曼跪拜而得罪他,並遭威脅要滅他的宗族時,以斯帖決定擔負起保護同胞的重任 (參考第4章)。這不是一般人所想像,以王后之身分來說的簡單任務,因為在王未宣召她入宮的時候,她是沒有機會可以向王投訴的;若違反規定而擅入王宮,則可能遭到殺身之禍。


然而經過末底改的勸說,且以近乎半威脅的口氣要求她,終於使原先有所顧忌的她決定冒著生命之危險在未受召時違例入宮見王。根據4:13~14的記載,不能進入宮殿的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聽了這樣的話,以斯帖回應了末底改的要求,並請他告知書珊城的所有以色列人為她禁食三天三夜,不喫不喝,她也將要求宮女這樣做,「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4:16) 最後的「我若死就死吧!」這句話清楚地表露了以斯帖的堅定決心和勇氣。


其次,在王宮裡面向亞哈隨魯王陳情時,王詢問是誰有此滅族之陰謀計劃,以斯帖毫不避諱地在王及其他人面前勇敢大聲指稱:「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7:16) 如果排除憤怒報復的心理因素,以斯帖的行為即在於勇敢指出邪惡問題之所在。今天許多人只會在背後指責邪惡,真正面對邪惡時則只求明哲保身,聲不語,任令邪惡橫行;這樣的行為要不是因為軟弱,就是信心不足所致。但,真正的信心必然帶給人有說實話的勇氣,以斯帖的勇氣應該是基於她所固有對耶和華上帝的信心。


哈曼死後,財產被充公並由王下令賜給以斯帖,而末底改也因此獲得擢升成為哈曼遺產的管理者。以斯帖卻不以獲得巨額財物之餽贈為滿足,她進一步得到機會,向王請求將以前頒布給全國人民週知要消滅以色列人的諭旨廢除,(8:5) 因為這一諭旨是有法律執行效力的。以斯帖對王說:「我何忍見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見我同宗的人被滅呢?」(8:6) 以斯帖雖然被允許可以替自己求更多豐富的賞賜,更多的榮華富貴,和更穩固的地位,但她心中惦記的還是猶太族人的安危,這是她讓人敬佩的地方。

三、 智慧的以斯帖

以斯帖也是一位有智慧的女子;她不憑感覺做事,反倒能用冷靜的態度和細膩的心思按部就班逐步進行並完成所負擔的任務。在入宮接受甄選為王后之前,末底改吩咐她不要將自己的籍貫和宗族的資訊透漏給別人知道 (2:10,19),免得因種族歧視或其他相關問題而遭到排斥或殺害,以斯帖紮實地做到了「守口如瓶」的準則,不四處張揚自己的地位和尊貴的身分,這是這一位十分內斂的女子的特色。和今天許多人擅常自我推銷,相信如此才能夠讓別人知道的人對照起來,以斯帖顯然較有智慧。

聽了末底改敘述以色列人即將面臨的種族危機以及他的勸說,以斯帖決定冒險一試,在王沒有召喚的情況下違例進入王宮。但她先要求末底改做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4:16) 禁食是宗教信仰及心靈的操練,因此即使〈以斯帖記〉全書不曾提到上帝,但為重大任務而禁食和向上帝祈禱這些事的信仰意含昭然若揭。以斯帖知道替猶太人向王陳情、解危這件事能否成功不在於她自己的手腕和身段是否有效,乃在上帝手裡,這是她的真智慧所在。今天,有些信徒一方面向上帝祈禱,另一方面則還是比較信任自己「掌控全局」,這無疑是信仰的矛盾。

末底改在勸言中對以斯帖說了關鍵的一句話:「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4:14) 雖是問句,實質意義則是提醒。面對這樣的提醒,以斯帖必須自己思考是否有理,道理何在,最後才產生抉擇的行動。這句話對以斯帖的挑戰和提醒是:今天手中所握有的一切,難道不是為了某種本來不知道而今天逐漸明白的目的嗎?或是:難道這不是上帝替她所預備的嗎?信仰的智慧促使以斯帖做了獻上自己為上帝所用的決定!


當亞哈隨魯王問以斯帖要求什麼的時候,以斯帖心中關注的是如何替猶太遭逢種族滅絕的危機解危。她沒有使用直接的言語,而用婉轉、有技巧、又很有智慧的話回覆王的問題說:「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 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7:3~4) 以斯帖的智慧拯救了陷於危機的猶太人,導致哈曼的陰謀破滅,且使他終於被王處死在原先準備好要用來釘死末底改的十字架上。


結語:

處在權力核心中的人常常容易陷入自我保護不遺餘力的思考和行動中,對於有利自己的盡力爭取,不利的則竭力排除。這其實也是自我中心或自私的表現。今天選讀的新約經文記載了耶穌和門徒們的某次對話。門徒告訴耶穌說有人奉他的名趕鬼,但這些人已經被門徒禁止了,因為他們不跟隨耶穌。門徒似乎在向耶穌邀功,不料耶穌竟然如此回答他們:「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馬可9:40) 耶穌的心胸是寬廣的,而門徒表現的則是狹隘的門戶之見,也是不良的見證。


〈馬可福音〉在這一段經文中接著提到應該如何即時除去小罪,免得讓整個身子受影響最後被丟棄在地獄的永火中銷毀。即使是恐嚇之言,但耶穌的用意其實更像是要門徒努力自省,做一個有見證的門徒,因為他們應該是有味道的好鹽,但「...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9:50) 鹽若失味,只有丟棄一途,基督信徒和教會若失了味又有什麼可以叫人羨慕的?

【問題思考】
1. 在〈以斯帖記〉裡面可以看出上帝的作為嗎?請舉例說明。
2. 以斯帖為什麼是有智慧的女子?
3. 基督徒和教會如何在社會裡作鹽的見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