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一」以貫之

聖經:詩篇29:1~11; 以弗所書4:1~16
啟應:第 62 篇
聖詩:20、559、392


「1」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電腦是用「1」和「0」這兩個數字進行程式運算的工作。這兩個數字也分別代表「有」和「無」的分界。「1」也常常表示「最高等級」的意含,如第一高、第一大、第一名、第一要緊...等。「1」也有「集中」、「緊密連結」的意含,如統一、合一、一致...等。此外,「1」在哲學上也可以表達宇宙萬物生成的源頭。老子〈道德經〉第42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相對於舊時代、舊社會強調「統一」、「一致」、「一體」的概念,現今的時代和社會則強調「多元」的價值。過去的時代與社會重視「相同」或「統一」的思想、理念、價值觀、意志,現在的多元時代與社會則重視「不同」與「差異」。今天的時代和社會不僅承認,也容許,甚且接納、尊重「不同」與「差異」的存在和價值,這些大都是舊時代與社會所排斥或摒棄的。過去威權時代主張統一在最高的「中央」(標準) 底下,堅持「去異求同」,忽視、甚至犧牲差異;現在的多元社會則重視人、事、物的「不同」和「多樣」。過去認為差異是社會凝聚、進步的阻礙力量,現在則認為中央、統一發令才是不能進步的最大原因。


接納多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能力接納多元的前提是「開放」或「走出自己」,不再以自己為中心,承認許多其他不一樣的「中心」。不僅承認,還得尊重、接受。「尊重」不同是「多元」的重要意義之一,即使是面對反對者亦當尊重。但這並非意味無是非對錯之可遵循。今日選讀的〈以弗所書〉經文,指出了在信徒個體多元與差異中尋求「一」的連結。即使在今日重視多元價值的時代,連合「一體」或尋求「一致性」也不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將就今天選讀的聖經經文一起來思考「一」的重要意義。

一. 行為與信仰一致

保羅語氣堅定地主張:信徒「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換句或說,他認為一個蒙召的基督信徒,其信仰必須和生活合一;或是說:「行」與「信」要一致,不能信一套,行一套,為人處事和信仰脫節甚至互相背離。這也是〈雅各書〉所強調的。雅各甚至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2:17~18)


為什麼要一再叮嚀信仰與行為的一致?原來,自古迄今總有一些人僅止於作禮拜天和禮拜堂內的信徒,只在禮拜堂聚會時才表現出有信仰的樣子,一旦踏出教會外,或是除了禮拜天進入教會做禮拜時像個基督徒,處在這些時間和地點以外則將信仰拋諸腦後。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信徒,因為真正的信徒必須藉著他的處事為人和生活在世界作基督美好的見證。若不是信與行合一的虛偽基督徒,即使在教會內仍有可能製造怨恨、嫉妒、分裂、挑撥、攻擊、毀謗...等不符信仰的行為。這樣的人不僅無法使教會和諧進步,讓其他信徒的信仰深耕、進步,生命得到豐盛,反倒有極大的破壞與禍害。


保羅所提「蒙召的恩」是信徒受選藉著聖靈的感動和帶領,而領受了基督的信仰成為基督徒,這是上帝所賜的「永恆恩典」。這信仰和恩典既然具有永恆之價值,則應該讓它在一生的生命中發揮作用,可惜有人待之如「一時之感動」而未能放在生活中予以實踐,造成行事為人和蒙召的恩相背,這真是遺憾的事。


二. 信徒全體合而為一

保羅又勸勉以弗所信徒要有合一的心,要「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 教會實際上是一個多元的團體,成員來自各種可能的背景,除了年齡、性別不同以外,其餘如種族、文化、生活經驗、習性、教育程度、專業領域、社經地位...等也都存在著大、小不一的差異。即便如此,卻因追求共同的基督信仰而能夠聚集在一起,這也是一種奇蹟。然則,因人的軟弱和每個人信仰的體會和根基深淺不同,在生活實踐和行事為人上也可能有很不一樣的表現,有時難免發生牴觸甚至衝突,所以還是需要特別付出努力,追求信仰及生命的合一。

除了個人的差異性之外,教會在其歷史進程中也由於種種因素而形成不一樣的發展,造成了不同系統與巨大差異的結果。自初代教會以降,則有大公教會 (catholic,或稱天主教會)、東正教會 (orthodox,第11世紀教會分裂為東、西而出現,西方教會即大公教會)、改革教會 (protestant或稱新教或基督教,第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的產物) 等三大系統的發展。這三個系統各自衍生出不同的制度、禮儀,甚至神學理解,但都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信仰上。教會的普世合一精神 (ecumenism) 及其運動便是基於這個信仰而產生。實際上,新教系統底下也發展出千百個教派,各有其堅持之特色。即使如此,所有的教會一樣都在耶穌基督這相同的信仰基礎上有其合一之重要性和意義。

保羅精闢地闡釋基督信仰建立在上帝的獨一性之基礎上:「身體只有一個, 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vs.4~6) 這一段話指出了「差異」的合一,這合一不是藉著外力的強制命令而達成,是藉著信仰和上帝的靈的連結而完成。或者,像保羅說的:「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弗4:13)「在真道上同歸於一」意味著出於信徒自願的合一,這與統一不同,因為統一是出於命令或強制的要求。

三. 與元首基督連結為一體

延續「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這個信仰主幹,保羅最後勸勉信徒要「連於元首基督」(弗4:13)。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信仰指示,是多元合一的方向和終極目標。在這個指示下,信徒並未被要求或命令統一順服某人的指揮,而是被期待要自己與基督耶穌的生命連結,且更進一步合而為一。這樣的合一如耶穌所說:「我與父原為一。」(約翰10:30) 他也因此替門徒和信徒祈禱合一的實現,「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翰17:21~23) 與基督耶穌合一是何等地重要,因為他是信徒共同敬拜的「主」,是真正的唯一「元首」。


「基督是主」一直都是處於危機時代幫助教會度過迫害與難關的基礎信仰,特別是在教會面對世上擁有極大權勢的許多「主」們之命令時。處在危機時代,信徒被告知唯有基督是「主」,他是信仰的根基,也是敬拜的終極目標,更是連結所有信徒的因素和力量。但他不以力量強迫人接受,而是用愛吸引人接近,並獻出自己和他連結,合而為一。


與基督連結是基督信徒得到新生命的關鍵,因為與基督連結意味著捨棄以個人為中心的生命情態,願意和一個更高、更完美的生命建立親密關係。生命也將因此更豐盛、完全。除此之外,與基督連結的生命才能建立起和其他信徒生命的連結。這情形就像葡萄樹那般,所有的枝子都連在樹上,雖是不同的枝子,卻因為連結在同一株樹而彼此有密切的生命關係,形體上雖然各自獨立,但生命則不是各自分離或切割的。所以,連於元首基督的信徒之教會,其實是一個有機的生命網絡,個體的生命也將因為與其他肢體的交通而更豐富。這種「信徒相通」其實是聖餐 (communion) 的最基本和更深的意義。

真正的信徒之生命與基督密切連結,也和其他信徒連結成為一體。這「一體」指的便是基督耶穌。保羅提到教會裡面某個層面的多樣性及其終極意義時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基督是信仰追求的目標,建立基督的身體才是信徒生命努力的目的。目標與目的清楚,則必能在基督的愛裡建立自己。所以保羅說:「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v.16)


結語:

生命從上帝而來,就當回歸于上帝。在回歸、返抵天家前,基督徒需要仔細聆聽上帝的聲音,回應祂的呼召。〈詩篇〉29篇的作者提醒我們在生命的暴風雨中認識及分辨上帝展現的各種聲音,這些聲音是有力量、有效果的。其實這是指引我們回歸獨一上帝的重要聲音,因這些聲音的威嚴,人應該將榮耀歸給唯一的上帝,並且成就生命返回並連結於宇宙的「一」的目標。


【問題思考】
1. 您對基督宗教有關「獨一上帝」的信仰有什麼樣的體會?
2. 保羅在〈以弗所書〉4:4~6的經文中提到「身體只有一個, 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這一個信仰的教導之意義是什麼?
3. 基督徒生命連於元首基督的教導有什麼重要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