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vs. 膽怯

聖經:撒母耳記上17:32~50; 馬可福音4:35~41
啟應:第 62 篇
聖詩:159、593、400

信仰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宇宙觀,倫理、道德的總和;信仰更是一個人生命及行事為人的基礎和指針。沒有人是真正沒有信仰的,即使這個人宣稱自己什麼也不信。他的「什麼也不信」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以自己為中心,其餘皆為服事自己的一種信仰。

接受或皈依一種信仰,意謂讓自己的生命依據某種具超越性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且在生活上表現出來,有時甚至為此而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有這樣的思考與準備,其所發出的力量當然巨大。第一世紀教會手無寸鐵的基督信徒,面對強大的羅馬帝國之迫害卻毫無懼色,倚靠的便是對上帝及耶穌基督的確信。這樣的信仰不但未被帝國的強大力量消滅,最終反倒成為瓦解帝國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對於信仰這個理念,孫中山向大眾介紹三民主義時曾經說過:「主義是一種思想、信仰,和力量。」表面上,他似乎將主義置於信仰之上,實際卻非如此,也不可能這樣。主義確實是一種信仰,但主義是意識形態,也可能成為一種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信仰,具有信仰之特色,卻不是信仰的全部。主義追求的是世間的價值,而信仰通常指涉宗教信仰,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神聖價值。對不信者而言,信仰的對象是虛無飄渺的,但對信者來說,卻是生命可以體驗與實踐的最高價值。

信仰給人勇氣和前進的力量,不畏懼困難與挑戰,甚至不害怕死亡的威脅。教會史上不乏軟弱的基督徒勇敢投入危險的境地,從事福音宣揚及服事人群的工作;這些信徒憑藉的是對上帝及耶穌基督的信仰,相信祂的同在與保守,便無懼地進入宣教之地,有時甚至遭害。他們的信仰勇氣,使他們成就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相反地,膽怯使人驚恐、退縮,即使有力量也發揮不出來。聖經中有不少關於勇氣和膽怯的故事,這些故事值得信徒參考學習,但為什麼今日不少信徒仍然膽怯多於勇氣?也許我們可以從今日選讀的聖經故事,學習什麼是信仰的勇氣和失去信仰的膽怯。

一. 青年大衛的信仰

大衛的人格並不完美,他是一位勇敢、智慧的戰士,在戰場上,他算是常勝將軍。但在性格上,大衛則有怯懦、愚蠢的一面。不過,我們實在不必質疑他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大衛貪戀部下烏利亞的妻子的美色,設計陷害烏利亞戰死沙場,然後娶來他的妻子拔示巴。他的家庭也因妻妾不和而處處衝突,問題重重。而在處理家務紛爭時他也顯得糊塗、軟弱,導致兒子之一押沙龍的不滿,遂結合黨羽要擊殺他。證據充分顯示,大衛的家庭經營是非常失敗的。

大衛信仰的特色即是專注在上帝身上 (=注神看耶穌)。面對非利士軍隊的巨人歌利亞時,以色列軍隊驚嚇住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只看到歌利亞駭人的巨大身影,卻忘記自己曾經多次打敗強悍的敵人,忘記自己也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旅。他們的目光專注在巨人身上,只看見自己人當中沒有一位高過歌利亞。然而,當大衛請纓出戰面對巨人歌利亞時,他的眼睛不曾停在這一位讓人畏懼的巨人身上,他看見了更巨大的耶和華上帝。大衛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上帝。」(撒上17:45) 原來,大衛的勇氣建立在定睛看上帝的基礎上。

以色列的士兵定睛看軍隊的數量、規模和軍人的體格與外表,以及武器的精良與否,看歌利亞這位可怕的巨人;大衛則不然,他專注看上帝。以歌利亞的大和以色列人的小相比,以色列人自然未戰先敗,但以上帝的無限大和歌利亞小小之「大」相比,顯然歌利亞是必敗的,這便是大衛獨特的信心之眼所生的勇氣。


二. 大衛手中沒刀

面對歌利亞,大衛毫無畏懼,因為他倚靠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上帝。」(撒上17:45) 他向歌利亞挑戰說:「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裏。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撒上17:46) 大衛沒有標榜自己的勇敢,也沒有誇耀自己的戰技,他只提最後要彰顯上帝的名,讓世人知道以色列軍隊的背後靠山是耶和華上帝。

大衛又更進一步宣稱:「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裏。」(撒上17:47) 大衛堅信戰爭或爭戰的得勝關鍵不在於所使用的武器裝備,而在乎上帝。從頭到尾,大衛不看人,只看上帝。這段聖經的最後一節這樣說:「這樣,大衛用機弦甩石,勝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撒上17:50) 很清楚地,擊斃巨人歌利亞的不是軍人的武器,因為大衛手中沒有刀。打敗非利士軍隊的是全能的上帝。

其實,人的失敗常常是因為將眼光放在「人」身上,而沒有放在上帝身上。《靈命日糧》5月20日的靈修短文中有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將人當成自己的門徒,而非耶穌的門徒。」將眼光放在人身上,特別是「自己」的身上,便很容易以自己為重,也很容易因為和別的「人」比較而看不見上帝,最後走上毀滅之路。

三. 為什麼膽怯?

信徒的膽怯其實並非罕見,這也叫人看見純全的信心實在是很難得的。我們看見跟隨主、且主時刻與他們同在的門徒,還是一樣會因環境的變化而心生膽怯,為什麼?耶穌的門徒在疲憊工作一天結束之後,趁著夜晚要渡到加利利湖對岸,這是耶穌所吩咐的。主耶穌也和他們同船,可是因為突然在湖中起了巨風大浪,又在黑暗當中,更不是他們事先預料到的情境,所以即使耶穌同在船上,這些門徒還是心生懼怕。門徒的情況不也是一般信徒的情況?許多信徒雖然自認有信心,但當遭逢意外時仍然措手不及而心裡慌亂,手足無措。因為晚上黑暗、風浪巨大、事出突然等因素,門徒只看見這些意外的情境,就如以色列士兵只看見歌利亞那樣,看不見上帝,門徒一時也忘記耶穌就在他們身邊,這可能就是信徒身上最常發生的信仰尷尬困境。

熟睡中被吵醒的耶穌,第一句話就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馬可4:40) 耶穌的問話直接指出門徒的信心困境:「還沒有信心嗎?」這些跟隨耶穌已有一段時間的門徒,真的還缺乏信心,或至少信心不足!這可能也是現代許多信徒的問題。大多數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對那一位看不見的上帝的權能與保守不太有把握。反觀大衛,他對上帝的信心是完全的,所以在面對巨人的時候,他能夠看見比巨人更大的上帝而不懼怕。


醒過來的耶穌對風和浪說:「住了吧!靜了吧!」他平息風浪,展現出超越「自然」的力量和權柄。門徒親眼見到耶穌所行的神蹟,應該更能強化他們的信心才對,然而奇怪的是,他們看到耶穌命令風浪停止的神蹟之後,心裡反而更為「大大地懼怕」!這樣的反應,清楚說明了這些跟隨耶穌的門徒們並不真正認識耶穌,所以心裡自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今天的信徒可能也跟隨了耶穌很常的一段時間,但不一定認識耶穌;他們可能參與了教會的宗教組織和活動,但不一定有信仰,因為他們的腦子裡或許有一些聖經或信仰教條的知識,卻沒有真正在內心和生活中證驗上帝和復活主的真實力量。所以當環境變化或變得超出所預期的,便心生懼怕,而未能依靠信仰站立得穩。


結語:

信仰是生命與生活方向的指針和力量,而非像某些人所說的是生活的點綴品,或是有品味的、高尚的社會活動。信仰也不能僅是紙上談兵或呈現為口舌論辯的題材。每一位有信仰的人都應該成為信仰的見證人,無論是生命整體或生活方式都能夠讓人看見信仰所發出的力量。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百姓,但在面對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時所表現出來的害怕與軟弱,叫人無法看出他們是有信仰的人。同樣地,耶穌的門徒和耶穌一起生活,也常有機會聆聽耶穌的信仰教導,並親眼看見他所行的事蹟,可是在親身面對「困難」時卻像是沒有信仰的人,這樣的信仰有何意義?這樣的信仰態度問題出在哪裡?這也許是信徒應該誠實、認真面對的嚴肅問題。


【問題思考】
1. 某些基督徒的祈禱被形容成:「越祈禱,越煩惱」(Oàt jú kî-tó, oàt jú hoân-ló),為什麼?
2. 年輕的大衛面對巨人歌利亞時毫無畏懼、害怕的理由是甚麼?
3. 當您處在和耶穌的門徒相同的情境時 (黑暗的環境、意外的風暴、侷促在狹小的船上無處可逃),您會有怎樣的反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