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信仰

聖經:以賽亞書25:6~9;哥林多前書15:1~11
啟應:第 3 篇
聖詩:104、100、386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1~11提及他和同工們在各地傳揚的信息是基督耶穌復活的「福音」,而在15:14、17又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根據保羅,基督耶穌的復活可以說是基督教信仰真或假、有效或無效、有意義或無意義的判準。換句話說,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信仰之真實性的基石,若他沒有復活,就不會有基督教信仰,若他沒有復活,卻還有人傳這種信仰,就是騙人的。


復活的確是難以理解的事,無法用所謂「科學的、實證的」方法去探討和證明。但這不足以說明基督耶穌復活這件事是不可能的,或只是想像的。人的生命經驗中,許多事雖是難以用理性了解,或用客觀方法證明,卻非不實在。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憑藉「感受」去體會一件事情的真實,以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和這愛的程度、品質...等為例,若想用科學儀器或客觀方法證明這「愛」的真實性是不可能的,因為愛只能感受與體會。耶穌的復活很難藉著理性去了解和接受,但信徒卻能夠在生命體驗中感受到復活主的臨在,以及他的復活的實在與所帶來的力量。初代教會信徒處在極其危險和隨時會遭遇逼迫的時刻,若非有特別的信仰體驗,若非相信上帝是活的、基督是復活的主,應該不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傳揚一個不可能或不實在的信息,也就是基督耶穌復活了。

保羅在林前15:1~11這段經文中用復活的耶穌多次顯現,以及許多門徒的親身經歷說明耶穌的復活是有憑據的。他特別提到耶穌一次顯現給五百位弟兄看,其中大半的人都還活著,可以見證這件事的真假。(v.6) 保羅這樣寫的目的很明顯,旨在說明耶穌復活是真的。保羅若是故意造假,則還需要其他許多信徒一起同謀配合,才有可能說服更多其他的人相信。但以保羅原是強烈否定耶穌是基督,又採取實際行動積極參與逼迫基督徒的事實來說,突然變成熱心宣揚耶穌基督復活之福音的人,則未免讓人覺得太過不可思議;除非他的確經歷了一件重大的信仰和心靈的改變,而最有可能促成他在信仰和心靈上產生重大改變的,應該就是在前往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途中「和復活的耶穌對遇」這件事。耶穌基督復活這件事是許多初代教會信徒的共同經驗,耶穌的門徒也是基於這樣的經驗,才克服了心靈上恐懼、害怕,態度上退縮,以及行動上隱藏身分,而勇敢地站出來不怕面對逼迫和死亡,堅定地奉獻生命傳揚耶穌基督的信仰。保羅也在督復活這件事上看出了它的重要意義,確認它是實實在在的「福音」,無論如何都必須向大眾宣揚。

一. 人生的希望

基督耶穌復活是什麼樣的福音呢?他的復活帶給人什麼福氣?他若不復活,則又怎樣?這是我們要問的問題。

耶穌的復活,首先讓我們看出未來的希望,而「希望」則是聖經信仰的一個重要主題,不論是舊約或新約經典都在這個主題上不斷重複闡發。聖經論述的信仰,最後總是關注在人如何從困境和捆綁中得到解救 (或釋放) 的問題上,而最後的答案總是在上帝身上。今天選讀的〈以賽亞書〉第25章記載的讚美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信仰的「希望」是什麼,也許還可以進一步明白耶穌基督復活對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


作者在25:4~5的經文裡這樣說:「因為當強暴人催逼人的時候,如同暴風直吹牆壁,你就作貧窮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難中的保障,作躲暴風之處,作避炎熱的陰涼。你要壓制外邦人的喧嘩,好像乾燥地的熱氣下落;禁止強暴人的凱歌,好像熱氣被雲影消化。」這段話說明了上帝的主權作為:祂是弱者、窮乏者、受不公對待的人的拯救者,是以色列人在失望、甚至絕望時的真正希望。因此,世上雖然有許多猖狂的強暴人、欺壓者,以及他們製造的苦難風暴,但上帝才是真正的主宰,所以不要對上帝失去信心。

以賽亞先知傳遞了上帝是人得拯救之希望的信息,保羅則在〈哥林多前書〉闡釋了基督耶穌的復活乃是世人的希望的記號。用保羅的話說:「...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在復活的事件中,我們看見了上帝所賜復活的生命超越死亡的強大權勢,不被死亡所控制。換另一個角度說,死亡的強大權勢仍然在上帝的主權之下。所以保羅接著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v.55~57)〈以賽亞書〉也表達出相同的信仰:「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25:8) 總而言之,上帝超越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死亡的巨大力量,上帝的超越力量就是人的希望的保證。


二. 上帝的拯救

從基督耶穌的復活我們看見了「上帝必定拯救」這種希望或期待的真實性。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的:上帝「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v.8a)。死亡是否定生命及其意義的最大力量。面對死亡,無人能夠超越,因此許多人恐懼死亡,卻又無可奈何。上帝借著使基督耶穌復活這件事,告訴世人祂超越死亡的權勢,唯有祂才是生命的真正主宰。此外,上帝更以實際的行動實踐祂所應許的拯救:「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並澄清的陳酒,設擺筵席。祂又必在這山上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和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為這是耶和華說的。 」(25:6~8)


〈以賽亞書〉的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拯救和應許是真實而具體的;保羅告訴初代教會和今日的信徒:耶穌復活是真實的,這件事更是上帝的拯救和應許的保證,耶穌復活就是信徒生命復活的典範 (paradigm)。25:9告訴我們拯救來自上帝,所以以色列人耐心地等候祂的拯救。經文如此說:「看哪,這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素來等候他,他必拯救我們。」以色列人確信上帝是拯救者,這是以色列人的歷史經驗。從脫離埃及的奴役生活,到進入西奈曠野生活40 年之久,再進入上帝應許的迦南地,這是一個艱辛、困難的過程,充滿挑戰和危機,但以色列人慢慢體會出他們的拯救來自上帝。上帝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主要因素。


以色列人被拯救的經驗,使他們說出了這樣的信仰告白:「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素來等候他,他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他,我們必因他的救恩歡喜快樂。』」(v.10)

三. 超越死亡與痛苦

耶穌基督的死是確定的。不過,他的死不是結束,而是一種「完成」,上帝要完成的是更大的拯救,這拯救通過耶穌基督的復活而得到確認。基督耶穌若未從死中復活,人的得救仍是空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前段不厭其煩地列舉復活基督的多次顯現,目的在告訴人他的復活是真實的,因為他曾經多次顯現在許多人的眼前,甚至一次顯現在五百位弟兄的眼前,這些人當中還有不少人活著可以做這件事的見證人。

對保羅來說,基督耶穌的復活是對上帝信仰的基礎。從前,他藉著文字的律法認識上帝,如今卻因復活的基督而和祂的生命連結,又因為親自面對了復活的基督,所以可以為此獻上生命。若基督的復活不實,得救也不實,則傳福音是無意義的。對初代教會的信徒而言,基督耶穌的復活給了他們盼望與面對困難和逼迫的勇氣。就像〈彼得前書〉所肯定的:上帝「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1:3~7)


保羅也從自身的信仰經驗中承認他原來「不配稱為使徒,因為...從前逼迫上帝的教會」(林前15:9)。但他能夠成為「使徒中最小的」(林前15:9),莫不是因為基督復活這一件事。而且他被賦予更重的任務,以致「比眾使徒格外勞苦」(林前15:10)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都是因為上帝的恩與他同在。(林前15:10)從保羅和初代教會信徒身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基督的復活成為他們的信仰最大的勇氣來源,讓他們能夠為福音的宣揚繼續向前邁進,這是值得現代信徒深思與學習的一個見證。


結語:

基督的復活對信徒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也是一種挑戰。它挑戰了我們軟弱無力的信仰,叫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究竟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空虛的理念、觀念,或者只是一種超越的思想?這些理念、觀念、思想卻和基督耶穌復活的生命沒有關係,也對自己的生命沒有什麼重要的意義。或者:我們的信仰的確建立在基督是活活的生命之主的基礎上,而我們也能夠因為這樣的信仰勇敢面對困難,繼續邁步向前,展現出力量?願上帝的靈幫助我們每一位兄姊能夠深深體會復活的主的同在。


【問題思考】
1. 復活確實是難以理解的事,您如何接受這件事成為一生的信仰?
2. 基督復活對您有什麼意義?如果他不曾復活,您會如何看待您現在的信仰?
3. 2000年福音運動時,教會採用「耶穌是現代人的希望」作為宣揚的口號,您認為現代人希望什麼?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