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貴人,呣通作貴族

聖經:創世記12:1~4; 羅馬書15:1~6
聖詩:298、547、402
啟應:第 25 篇

台灣雖然是個宗教興盛的國家,卻是一個以人而非以神為中心的社會,宗教大都只具供人祈求平安與祝福的功能,鮮少有教化人心改變社會的作用。造成這種現象與結果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但某些宗教教義的模糊、歧義性以及宗教團體本身缺乏自律與反省能力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一個以人而不以神為中心的社會輕易塑造了爭出頭、重競爭的社會氛圍和文化。隨後,如何利用或甚至擊倒別人而成為人上人的方法或也因此成為流行思潮重視的人生目標,使得芸芸眾生爭相學習,徒增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怨懟和對立,這樣的社會必然產生許多困難的問題而無法和諧。


最近在網路上發現一則小小的、以問答形式呈現的社會評論短文,反諷地指出台灣社會存在著有如印度社會那般的種姓制度,雖然在民主制度的表面遮蓋下似乎沒有,事實上這種制度卻是存在的。這則短文所揭示的的確是事實,而非惡意批評。種姓制度的另一種說法就是階級制度,這種階級制度在台灣存在許多年了,只是大家心照不宣,未說出來而已。稍微用心觀察,便可發現不論是在政治領域、社會經濟層面,或教育制度上都存在著不平等的事實。過去的統治階層有意無意地讓這個階層制度存在,近年來不但未曾消失,反倒變本加厲地惡化,其中尤以造成貧富差距嚴重擴大的問題更為清楚。

在社會-政治-經濟層面上,「貴族」與「平民」的階級對立已然確立,好在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以及年底1129的縣市長選舉翻轉了台灣社會大半的權力結構,讓更民主的未來前景出現一些微弱亮光,這勿寧可說是上帝的憐憫與恩典對待,值得深深感謝。從階級對立的現象與事實看,貴族所圖謀的基本上是自己的利益,不管這些利益是屬於政治的、經濟的,或社會的。有時貴族階層被迫行出一些有益於平民的事,但最後的利益依然回饋到貴族身上。這樣的困境需要在整個社會、政治結構上有所改變才能突破,但更徹底的或許更需要處在社經上層地位者內心的革新與思想上的改變,放棄當貴族,勇敢做貴人才能真正有效。

「貴族」和「貴人」有何差別?簡單說,貴族和平民百姓是對立的。貴族圖謀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管在什麼領域,貴族追求的總是更多、更大、更高之擁有;他們追求可以精確計算、估量的金錢、地位、權勢,所努力的終極目標是成為「人上人」,讓平民大眾崇拜、仰望。因此,貴族很難不為自己的利益設想。與此相反的,「貴人」雖為尊貴一族,但其為人處事多為他人的利益設想。貴人不一定有錢有勢,或有尊貴之社經地位,他們的特色是時時想幫助和提攜弱勢者。根據我們的文化和語言所理解的,貴人的簡單定義就是「願意伸手幫助和提攜需要幫助者的人」。所有在我們急需幫助時拉我們一把的就是我們的「貴人」,這些人不求回報,也不期待我們一定要記住或感恩圖報,因為這是他/她們堅信與秉持的基本做人道理。


根據聖經的教導,上帝並不鼓勵人成為貴族,祂希望人人都成為「貴人」,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為什麼上帝要人做貴人?答案可能很簡單,祂希望人成為祂的僕人,就像祂希望每一位小孩都能夠得到神聖之愛的關心與照顧,所以在世界各地造了許多有愛心的母親一般。我們也許可以從亞伯拉罕受召離鄉的故事獲得一些學習。


一. 叫別人得福氣

亞伯拉罕75歲的時候,上帝呼召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祂指示的地方去。對亞伯拉罕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上帝實際上幾乎是要求他完全拋棄一生努立奮鬥所掙來的一切,這一切都已經是他的固有資產,包括土地、財富、社會地位、親人朋友...等。上帝的吩咐等於要他將一生的累積全數歸零,從頭開始。對一位已經75歲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大挑戰。而更大的挑戰是:上帝雖然告訴他要前往所指示的地去,卻沒有告訴他是哪裡。換句話說,對亞伯拉罕的整個呼召是捨棄一切,甚至捨棄自己,不要有自己的計劃,只要全心仰賴上帝的帶領,這是一項嚴厲的信心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上帝未事先告訴亞伯拉罕去哪裡,他也沒向上帝提問。被要求一切歸零的亞伯拉罕和上帝之間,存在的只有極單純的信賴關係,這樣的關係是亞伯拉罕備受祝福的原因。然則,上帝卻又呼籲這位老人成為祂的僕人,並進一步成為讓人得到祝福的人,而非把一切祝福留給自己。這是一個表面上看來平凡,實際上卻很奇特的呼召和使命,因為上帝吩咐他的乃是將福氣帶給別人,要他成為別人的「貴人」,而且適用範圍竟然是「地上的萬族」。所以,無論到哪裡去,亞伯拉罕都必須成為一位讓人得到祝福的人。


從亞伯拉罕的生平事蹟看,雖然需要和別人分享從上帝來的祝福,卻沒有因此減少自己的福分,反倒因與別人分享,自己蒙受了更多的祝福。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8章勸勉哥林多教會的基督信徒,要勇於捐輸資助,幫補其他地區貧弱信徒的缺乏。他在8:15引用並重新詮釋舊約〈出埃及記〉16:18的經文「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勸勉富有的信徒不要只為自己積聚,要善用上帝的恩典與祝福,成為別人的貴人。


二.為他人的益處著想

貴族為自己著想,累積並佔有各樣的「資產」來壯大自己,而這種「壯大」的野心是無止盡的。貴族即使行善,多半也是為自己爭取更多、更大的益處,因為他們需要倚靠自己的擁有來襯托或維護自己的「貴氣」。貴人則捨棄自己的資產,扶助需要幫補的人;因此,貴人越幫助人,自己可能變得越窮,可是這窮僅是外表的,因為他的貴重身分是上帝的「僕人」,他的生命是豐盈而充滿貴氣的。

在〈羅馬書〉的經文中,我們聽見保羅熱烈呼籲基督信徒多替別人的益處設想,多伸出援手幫助軟弱的人,以便「建立共同的信心生活」(15:2)。換言之,信心或信仰的目標在於鼓勵信徒過一種有意義的,如同兄弟姊妹和睦相處一般的「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雖然每個家庭的實際住處不同,甚至可能分離很遠,卻能彼此體貼關心,能夠彼此支援、扶助。


保羅說:「我們信心堅強的人應該幫助信心軟弱的人,分擔他們的重擔,而不求滿足自己。」(15:1) 信仰的貴人更應該「幫助」信心軟弱的人;不僅幫助,更要「分擔」他們的重擔。此外,要像基督那樣,不求滿足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別人」而非「自己」,多為其他信徒著想,建立共同的信心生活。


三. 學習基督耶穌的榜樣

耶穌自己是貴人的榜樣,因他為別人而無保留地付出自己,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成全別人的生命。保羅說:「基督並不求滿足自己,倒是像聖經所說:『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羅15:3) 我們在耶穌身上看見了謙卑服事弱小的實踐,他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10:42~45)

耶穌的教導,和上帝要求亞伯拉罕捨棄所擁有的一切而歸零的吩咐相同,都是重在「捨棄」:從捨棄「為自己」開始,變成「為上帝」、「為別人」。這樣做,才是作貴人的開始。


貴人是尊貴的,但他的尊貴不是因為他擁有許多可以誇耀的頭銜、地位、權勢、財富,乃因為他是上帝的僕人。貴人心中永遠有上帝,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恩典。貴人自己引導我們看見上帝,而不是看到他自己,希望替自己集人氣,獲得掌聲,享受讚美。貴人自己領受了上帝的恩典,他所做的是將所領受的上帝恩典分享出去。耶穌的生命正是貴人的典範。


結語:

在一個強調功利的社會中,基督徒的社會使命之一就是成為別人的貴人,將上帝賜給我們的福氣藉著我們的分享,讓更多的人也成為被上帝祝福的人。基督徒不應將上帝給我們的「福報」據為己有,反倒要成為忠實的「管家」將「家主」交付的產業與福氣分享出去,因為拯救全部的世人正是上帝這一位世界的主人的最終心意。


【問題思考】
1. 「貴族」和「貴人」的生命之最大差異在哪裡?
2. 耶穌如何是貴人的典範?
3. 基督徒要如何將生命獻給上帝,為祂所用?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