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操練

聖經:耶利米哀歌3:26~39 (和合p.964, 現中p.1036, 台漢p.910)
彼得前書4:12~19 (和合p.339, 現中p.363, 台漢p.270)

根據學者的研究,〈耶利米哀歌〉的宣讀時機應是在公眾集會的時候。會眾透過吟唱來記念以色列遭遇的苦難並哀傷痛悔,仰望上帝的赦免恩典。吟唱的過程中,會眾一方面學習與明白歌詞的教導,另一方面也獲得心靈的安慰。這本簡短的書雖然掛上了耶利米的名字,但學者認為作者是誰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哀歌〉的內容可能真實地反映了耶利米先知所處的時代情境,其內容主要是為耶路撒冷淪陷,以及猶大亡國而舉哀。

耶利米出身於祭司家庭,父親希勒家是便雅憫地亞拿突城的祭司之一。耶利米在猶大亡國期間受選召成為先知,向猶太人傳達上帝的話。(耶1:1~3) 祭司和先知雖然都是上帝的僕人,但職司不同。祭司的主要任務係幫助人獻祭,向上帝獻上感恩或祈求赦罪,扮演了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 (the mediator,或是「居間的調解者」)角色。祭司平時也負責教導人關於上帝的「教示」(Torah),讓以色列人認識與了解上帝的道理。祭司可說是個重在勸勉、安慰與教導罪人的宗教人物。與此不同的先知,通常出現在以色列人得罪上帝而使國家與社會陷入危機的時刻,他的主要任務是傳達上帝責備、警告、勸戒的話,並指出希望和活路的所在,有時也對失望或絕望的人民講安慰的話。所以,先知常被理解為上帝的「代言人」,對人民宣講充滿挑戰的信息。雖然先知也會傳講安慰的話,但基本上,他所傳的信息和態度較為嚴厲,甚至犀利。


耶利米是被擄到巴比倫當奴工的以色列人之一,這些人因亡國而被迫離鄉背井去到遙遠異地,從事無任何報酬的勞力工作,沒有可以預見的未來,只有失望,甚至絕望。之所以處於這樣的悲慘情境並非沒有理由,乃是因為以色列人不順服上帝的旨意,不遵行祂的道而得罪了上帝。所以,先知一面譴責以色列人的罪行,卻又替他們流下眼淚,另一方面則安慰又勸勉他們要相信一位慈悲憐憫的上帝,因為祂必拯救。但對於被擄的猶太人,他則告訴他們如何正視這段艱苦、悲傷的日子。


一. 仰望耶和華

在今日選讀的這一段〈哀歌〉經文中,先知告訴以色列人要仰望耶和華,耐心安靜等候祂的救恩,因為這是好的;又說:「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vs.26~27) 原來,這些被擄的以色列人不少是年輕人,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朋友可能也在這個行列當中。這些年輕人遭逢料想不到的命運,內心難免鬱悶、憂傷,與難過,甚至有想不開之處。先知用勸勉的口脗開導、安慰這些生命尚未得到發展機會的年輕奴工,要他們安靜等候上帝的拯救,要獨坐無言,不要隨便發出怨言,因為這可能是上帝加在他們身上的操練。(v.28)

「操練」是為使生命更加成熟、茁壯,使信仰更加堅定。生命需要操練才能成長乃至於成熟、堅強,不致像脆弱的花草,無法經受強風烈雨的考驗和打擊。而信仰本就和俗世的流行價值觀常相不合,甚至對立,因此經過磨練或鍛鍊,更可以檢驗自己的信仰是否經得起考驗,是否真實而不隨波蕩漾。


最重要的,是要仰望耶和華,祂是人的終極盼望。雖然他們的祈禱可能沒有獲得祂的立即回應,但絕對不要失望,因上帝有祂自己的時間。要記住祂是信實的,祂的拯救絕不落空。仰望耶和華上帝的拯救是信仰的最佳態度,這代表人的謙卑,願意尊祂為大,倚靠祂。倚靠上帝是一種降服在祂面前,信賴祂的帶領的表示。耶利米先知在這一群內心不存多少希望的年輕人中提醒他們,唯有耶和華上帝才是可靠的。


二. 學習謙卑與忍耐

先知也勸勉這些年輕人在苦難中學習謙卑與忍耐。其實,困境常因人自己的驕傲自恃,背離上帝及不願受祂管教所造成。所以先知看人臉俯伏於地、「口貼塵埃」為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或許人會因此而有指望。(v.29) 雖然一時之間不容易理解又難以接受,他卻更進一步勸勉這些年輕人要「由人打他的腮頰,要滿受凌辱」,也要把這一切當作一種心性的操練。但這絕對不是鄉愿或示弱之舉,因為耶穌也有類似的教導:「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5:39~41)

落在敵人手中或面對不如意的困境,忍耐應是一種生命的操練,但知「主必不永遠丟棄人。」(v.31) 先知再次強調上帝的慈悲與憐憫,要受苦的人相信「主雖使人憂愁,(卻)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vs.32~33)打擊人的是人,不是上帝;上帝不打擊人,祂容讓祂的子民受打擊,有時是了為使他們接受考驗和操練,而不是出於甘心,就像義人約伯遭受撒但一連串嚴厲的打擊,或像耶穌在曠野接受魔鬼的誘惑,或像初代教會信徒遭受羅馬政府和猶太人的巨大迫害一般。他們所遭受的惡劣打擊,不是罪有應得的結果,而是出於上帝的容忍,因為上帝終究不喜歡撒但或迫害者加害於人。

〈哀歌〉的歌詞清楚地說:「人將世上被囚的踹( - 原文是壓)在腳下,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這都是主看不上的。」(vs.34~36)上帝並不畏懼惡勢力,也不會容忍惡勢力長期猖獗,但祂的確有自己的時間拯救祂的子民,在拯救來臨之間,信徒必須安靜等待。

三. 當反省認罪

生命本就充滿種種挑戰,強者勝在勇敢面對,弱者則逃避或投降;強者可能遭遇肉體創傷,卻在心智上得到淬鍊而造就堅毅之精神,弱者雖可能免除皮肉之痛,心靈卻因投降或妥協而扭曲。先知知道以色列人乃因罪而招致禍患,所以他們首先應當好好自省認罪,不要怨東怨西,將責任推給別人、環境,甚至上帝。先知基於堅定的信仰宣告說:「除非主命定,誰能說成就成呢?」(v.37)惡者若非上帝允許,又如何可能打擊義人?


先知相信唯有上帝才是歷史與人生的真正主宰:「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v.38)〈雅各書〉的作者很清楚人不是自己生命的主權者,上帝才是。他說:「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4:15) 人的罪性常常使人有意無意地將上帝排斥在生命之外,自己做自己的主,走自己愛走的路,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的:「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走迷與偏行卻是背離上帝的行為。

人因犯罪而得懲罰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但人常常犯錯卻不肯認罪,乃至將過錯推給別人,埋怨上帝。先知提醒以色列人說:「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vs.38~39)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是的無知之傲慢。「自以為是」使人看不到自己的軟弱與缺點,「傲慢」則常常成為對抗上帝的武器,所以教會傳統將「傲慢」(pride) 列為七大罪狀 (seven cardinal sins) 之一,因為這是來自亞當、夏娃呈現出來的人性原罪。然則,耶穌基督以「謙卑至於死」的生命態度向信徒展現對抗傲慢之罪的新生命情操之典範。(參考腓立比書2:6~8)

結語:

信徒的生命的確需要操練,操練促使生命成長與茁壯。生命也不是孤立無援的,因為生命常在上帝的護衛與帶領之下。只是上帝予人自由,讓人可以在順服與不順服、善與惡之間選擇生命的發展,即使人多半選擇背離上帝,順從自己。信徒卻是學會了如何順服上帝,知道應該順從祂旨意的人。順從上帝旨意者,即使遇到逆境,也知道應該靜默等候祂的拯救,因為耶穌曾經說過:「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24:13)願聖靈幫助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耐心等候上帝的拯救,因為祂是信實的。


【問題思考】
1. 為什麼信了上帝,生命與生活還是會遭遇困難和挑戰,而非一路順遂無事?
2. 面對困境時,信徒應該如何表現堅定的信仰?
3. 可否請您以自己的經驗說明信徒要怎樣接受生命的操練?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