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聲音

經文:撒母耳記上3:1~10;約翰福音1:43~51
啟應:第12篇
聖詩:118、558、398

根據真人真事編撰拍攝的〈上帝的男高音〉這部影片,內容故事和優美的音樂讓人激賞並且十分享受;更因為故事主人翁韓國基督徒聲樂家裴宰徹感人的生命奮鬥經歷而在信仰上也頗能激勵人,實在是一部難得又值得推薦的好電影。故事的兩位主角,裴宰徹和他的日籍經紀人輪嶋東太郎至今仍然健在,且四處做信仰的見證。

好的音樂、美的聲音的確值得用心聆聽、欣賞與感受,但除了悅耳的音樂之外,我們更需要學習傾聽上帝的聲音。現代世界充斥各種聲音,除了美音以外,也有不少噪音、雜音,甚至毒害人之身、心、靈的聲音。要在眾多聲音中選擇聆聽對人有益的聲音,其實也不很容易。有些人因為不知要選擇聽什麼樣的聲音,乾脆什麼都不聽,只聽自己的聲音,連上帝的聲音也被排除在外。這樣的人的特色就是對週遭世界無感,只對自己有興趣。人若只聽或只能聽自己的聲音,其餘的都不喜歡聽或聽不見,這可能會是社會的極大危機。耶穌曾對他所處的冷漠世代發出這樣的感嘆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太11:17)這種冷漠的態度,有時會助長邪惡的發生與發展而至於瓦解社會,實在不能不注意。


一. 上帝的言語稀少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遊走40年之久才進入上帝應許的迦南地。定居迦南地初期,他們並未建立王國。除了12支派各自治理所佔的領地以外,整個以色列族群的公共或中央事務則由上帝所揀選的士師統治。歷史上這一段時期稱做「士師時代」。約180年後,以色列人意圖模仿其他國族的制度,乃要求撒母耳先知幫他們選出國王,建立王國。第一位受選的國王是掃羅。今日所讀的〈撒母耳記上〉3:1如此描述以色列人尚未建立王國以前的社會情況:「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很有意思地,〈士師記〉最後一章最後一節經文(21:25) 說:「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兩處經文合起來讀,可以推想士師時代末期的以色列人是處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裡面。根據所描述「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再加上「各人任意而行」的情況,這應該不是一個有秩序與和平的社會。這也印證了〈箴言〉29:18所說的道理:「沒有異象( - 或譯:默示),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


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是上帝不出聲,抑或人聽不見,或甚至是不願意聽上帝的聲音。不論是哪一種原因,當時必然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必定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因為每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所表露「自以為是」的立場,相互衝突的機率太高了。從基督信仰看,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得讓上帝的聲音得到更多傳達的機會,讓祂的道成為超越於人之上的價值標準和典範。

二. 上帝呼召撒母耳

童子撒母耳從小就在聖殿跟著祭司以利學習宗教禮儀的事,準備將來做全職事奉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舊約經文描述他當時「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撒上3:7)一位準備終身服事耶和華的孩子竟然不認識所要服事的對象耶和華!如果這不是孩子的錯,必然是當時宗教教育和操練有問題,可能只偏向儀式的訓練,而沒有信仰的教導。因此,撒母缺乏傾聽上帝話語的經驗,無法分辨睡覺中聽見的聲音來自上帝。用這種情形來檢視今日的神學教育,可能就是指只重神學學術訓練,卻不重視甚至缺乏信仰的操練和體驗,以致受教育者在未來的服事上總是有嚴重的欠缺。


幸運地,近乎眼盲的老祭司以利及時領悟撒母耳聽見的聲音來自上帝,因此叫他注意聽祂的聲音並適當地回應。今日世人可能也像童子撒母耳那樣,聽不見或不懂上帝的聲音,因為沒有人教導它們傾聽。實際上,上帝的聲音從來不曾間斷,對於這些世人,有誰願意又能夠教他們呢?教會是一個教人聽懂上帝聲音的地方,信徒到教會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學習聽懂上帝的聲音,其餘的均屬次要。不過,還是有人不喜歡這樣的功課。這些人只喜歡參加活動,卻不喜歡學習上帝的道,不讀經,也不願意藉著祈禱和上帝溝通,這樣的人斷然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信仰。


撒母耳最後一次聽見上帝的呼聲時立即回應:「請說,僕人敬聽!」當他準備好自己傾聽上帝的聲音時,接著就是受命傳講上帝的話語。同樣地,基督徒學會聽懂上帝的聲音和話語後,也要成為教導別人聽懂的老師,如此才能成為上帝的手腳,讓更多人進入祂的恩典而獲得希望與生命。


三. 耶穌呼召腓力和拿但業

〈約翰福音〉的經文記載著耶穌呼召腓力和拿但業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們看見耶穌簡捷的呼召方式,和腓力的迅速回應以及拿但業的粗魯推辭。耶穌的呼召方式簡單而直接:「來跟從我吧!」(1:43) 腓力的回應也很直接,他沒說話,只是直接去告訴自己的朋友拿但業。但拿但業則以鄙夷的態度出口貶抑,因為耶穌來自一個小鄉鎮,不是一位名聲響亮受人崇拜的拉比:「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可惜拿但業看中的只是外表的名氣和社會地位,不在意耶穌的生命和教導,以致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然則,耶穌並未因此放棄拿但業,卻走近他、稱讚他說話耿直:「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1:47) 接著又和他談話。耶穌的呼召叫我們看見,他要用的是誠實無欺,而非單單有禮貌、口才便捷、花俏的門徒。面對耶穌時,拿但業卻回應:「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從「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這種輕蔑的說詞,到稱耶穌「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這樣的信仰告白,這是何等大的轉變!這個轉變的關鍵所在,可能就是與耶穌直接的對遇。

果然,耶穌並非只想讓門徒,特別是拿但業改變對他的態度而已,他要叫他們進一步看見更大的異像,就是上帝的奧秘啟示。耶穌對拿但業和其他門徒這樣宣告說:「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1:50~51)門徒學會了聽上帝的聲音,懂得了上帝的道理,最後必能看見上帝更大的作為,這也是基督徒信仰進深的一條正確道路。

結語:

對有深厚信仰根基的人來說,上帝的聲音是引導生命穩妥前行的重要因素;但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上帝的聲音沒有意義,因為他們重視的是自己的聲音。但經驗告訴我們:人若只聽或只能聽自己的聲音,最終將陷入困境,走進死亡。舊約聖經許多教導告訴我們:上帝藉著他的話語成就大事;宇宙萬物的創造藉著上帝的說話而完成;以色列人的生命與生活原則之基礎乃在於上帝的教導,也就是「妥拉」(Torah,意為「教示」),這是上帝的話;處在各個危機時代中,上帝選召先知傳講祂的話語,也藉著話語引領以色列人找到生命的拯救。凡此種種,都叫我們看見上帝的話語何等地重要。願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傾聽上帝的聲音,正確了解祂的教導,並在生活中實踐祂的道理。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上帝的言語寡少,對您自己的生命有無影響?對我們今日的社會呢?
2. 什麼因素讓人聽不見上帝的聲音,或看不見上帝顯明的記號 (sign)?
3. 可否請您扼要說明「生命和主耶穌對遇」這句話的意義?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