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之後

經文:創世記1:1~5;使徒行傳19:1~7
啟應:第11篇
聖詩:31、379、387


根據教會曆的傳統,聖誕節期後1月6日是主顯日 (epiphany),今天是主顯節期第一個主日。這個節期的設立在於提醒信徒:此時上帝在基督裡道成肉身,顯現並住在我們當中,充充滿滿有恩典、真理和榮光 (參約1:14)。上帝的同在是值得高興的大事,因為這表示上帝不離棄這個世界和世人。祂不遮眼不看、掩耳不聽,任憑我們自生自滅,卻仍然定意要拯救我們脫離罪的綑綁和束縛。對信徒來說,這更說明了祂與我們同在,成為我們的力量,幫助我們更有能力活出豐富的生命,更有勇氣致力傳揚耶穌基督、作見證,甚至與黑暗勢力對抗。


主的同在讓第一世紀社經地位不高的卑微基督徒,大有勇氣和能力傳揚基督耶穌的福音,信徒數目也因此迅速增加。五旬節時,耶穌的門徒領受了聖靈的能力,說起方言,無障礙地和各地回來的猶太人以及到訪的外邦人溝通,使他們有機會做關於耶穌的見證。彼得也在那時無懼地公開講道,向眾人闡釋耶穌基督的道理,並造成驚人的成果,甚至留下一天內替三千人施洗成為門徒的驚人記錄(徒2:41)。這不是門徒的作為,是上帝藉著他們做的。


第一世紀基督信徒所傳信息的重點是:認罪悔改,信耶穌,謙卑順服,服事見證...等。悔改是初代教會的重要信仰教導,可惜時至今日似乎不太受重視,甚至遭到排斥。有時,悔改好像只變成單單具有儀式性的意義而已,悔改之後應有的信徒生活見證都被忽略了,這是很值得深入思考與重新檢討的信仰問題。

一. 信仰的迷失

今天選讀的新約經文讓我們看見,某些初代教會信徒對信仰的認識不清,只是隨俗遵行某種廣被接受的宗教禮儀 (如洗禮) 而成為門徒,卻不知其意義,所以無法回答保羅的問題:「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徒19:2a)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徒19:2b) 於是保羅問他們所受的是什麼洗禮,這些門徒回答說:「是約翰的洗禮」(徒19:3)。保羅接著很清楚地向他們解釋,說明約翰之洗禮的意義和重點乃在於「悔改」,但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耶穌是救主」(徒19:4) 所以,這幾位門徒又奉了耶穌的名再受洗一次。

這件事看起來荒謬,卻呈現了一個事實:某些信徒因認識不清而至於信仰迷失。這幾位受了洗的門徒正屬於此類信徒。因此保羅必須進一步告訴他們:洗禮並不止於悔改而已;悔改是信徒生命的開始,悔改之後的生命應該和之前的生命有所不同。洗禮要帶領這些門徒進入的生命新境界就是信耶穌,但,信耶穌的內涵和意義是什麼?根據經文的記載,保羅在意的是領受聖靈或稱做「聖靈的洗」,意思是信徒生命悔改之後還需要有聖靈的同在,生命才會有所改變。這幾位受過洗的門徒,顯然缺少的便是生命的改變。

洗禮是教會對信徒實施的一個重要宗教儀式,是兩個稱為「聖禮」的儀式之一,另外一個是「守聖餐」【天主教會傳統則認定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五個聖禮,即:堅信禮、神職按立 (封牧)、懺悔禮 (告解)、臨終傅油、結婚】。洗禮與聖餐的儀式雖然重要,但若不明白其意義,亦屬無效。眾所周知,信徒接受洗禮時必須誓約悔改,但誓約之後若無與悔改相稱的生活與行為表現,則這誓約與洗禮亦無意義。

〈使徒行傳〉這一段經文叫我們看見信仰的迷失問題:受洗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受洗的意義何在。這不會只是初代教會這幾位門徒的問題而已,也是現代許多信徒面對的問題。有人或許只是一時感動而決志受洗,或誤解受洗等於完成了信仰追求的終極目標,而不知道洗禮只是認真追求信仰的開始,洗禮後的生活需要更努力、更認真地活出基督的氣味來。

二. 認罪悔改的意義

信徒接受洗禮的前提條件,除了對主耶穌基督和基本的信仰有所了解並接受之外,也包括認罪及悔改的告白。認罪是面對且承認自己生命之錯誤與軟弱的表達,又願意謙卑在上帝/主耶穌面前低頭,讓自己的生命交由祂掌權;悔改則表示決意不再以自己為主、為中心,願意尊上帝/基督為主,以祂為中心,這是生命的新契機。從這裡看,認罪悔改是「因信稱義」的要件,是新生命的起點,不是終點,更不是信仰大功告成的證明。

認罪悔改的決定和行為引導人向上帝開放,讓「耶穌基督是主」的信仰紮根在生命裡面,過一個信仰在生命裡主導,生命在信仰裡順服的生活。生命在信仰裡順服可說就是在基督耶穌裡的新生命。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簡單說,「在基督裡」悔改是新造的人的要件,也應該是他的生命情態。


上主日的講道向兄姊說明了「在基督裡」的道理可能是保羅信仰與神學的核心,其重要意義便是信徒的生命和基督耶穌緊密聯合,並且因這樣的聯合可以勇敢見證「...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加2:20)信徒有這樣的體驗與決志,則能更進一步順服上帝的旨意,接受基督的帶領,以他的心為心 (腓2:5),活出基督的生命。


三. 悔改之後的生命

悔改是生命之事,是人的身、心、靈的事,是整全的人格行動;悔改不應是教條,觀念、理論或知識,只存在「大腦」裡面,而沒有用「心」去儲存與實踐。悔改的告白固然重要,但悔改以後的生命表現更重要。那麼,認罪悔改成為信徒後的基督徒生命之本質又是什麼?


前面提過認罪悔改,以及相信耶穌、願意接受「他是主」則是因信稱義的起點。而因信稱義乃是基督徒徒生命的起點,從這裡開始的信徒生命是屬上帝、屬基督的,不再屬於自己。所以,接著要過的便是聖徒的生活,也就是聖化或成聖的生活。「神聖」這個宗教詞語的重要意義便是和其他的人或物有所「分別」。信徒被分別出來的生命是要經歷聖化過程的生命,而從「稱義」(justification)到「成聖」(sanctification) 是基督徒生命的重要歷程,這一段生命歷程更需要上帝的幫助和帶領。


根據今日選讀的〈使徒行傳〉經文,那些原本對信仰認識不清的信徒再度奉基督耶穌的名受洗之後,聖靈就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的生命也立刻有了改變,能夠說起方言和先知的話,這些話語能力所代表的意義是上帝要他們傳講真理的道 (logos)。這些屬靈生命的奇異現象,應該是聖靈內住在他們生命裡面的證據。從這些門徒所經歷的事情看,生命有了聖靈的內住或同在就成了信徒天路歷程的最大幫助。

結語:

真實基督徒的生命歸屬在基督之下,信徒生活的每個時刻都與基督相關。但人的軟弱常常導致信徒生活不完全,甚至偏離正道,我們需要聖靈的同在與幫助。〈創世記〉的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用祂的話創造宇宙萬物,祂的靈則運行在渾沌不清的水面上,成為分開光和暗的原動力。有了光,就開始有了生命,宇宙萬物的序幕由此展開,所以信徒的生命若有了聖靈的內住與幫助,也必成為光明的生命。願上帝幫助、帶領我們,讓我們學習如何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過成聖的生活,最終得到完全的接納,進入上帝恩典的國度。

【問題思考】
1. 「認罪悔改」的意義是什麼?有何重要性?
2. 您認為像「洗禮」和「領聖餐」這樣的宗教儀式有什麼意義?
3. 信徒生命的「稱義」和「成聖」有什麼不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