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平安

經文:以賽亞書40:1~11; 彼得後書3:8~15
啟應:第 18 篇
聖詩:298、309、391


今天是待降節期的第二主日,主題是「和平」或「平安」,也就是希伯來文的Shalom。Shalom這個字具有雙重意義,它一方面指涉和平,另一方面則指涉平安。和平是社會中人與人、族群與族群,或國與國之間的平安相處,平安則是個人內心的平靜與和平。兩者的基本意義和內容實際上相似,但因適用的範圍不一樣,語意也就稍有不同。不過,兩者有密切關連:沒有個人的平靜、安詳,或心靈的平和,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安寧與和平;沒有社會的安寧與和平,個人的平安與平和必不可得。


和平與平安是世人普遍期待的。除了僅在乎追求權力、地位、利益的政客和軍火製造商及其掮客之外,即使軍人也希望和平。耶穌降生之夜,天使以詩歌向曠野中的牧羊人傳達信息時這樣吟唱:「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 (或和平) 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2:14) 這樣的信息符合了世人的期待。上帝讓基督耶穌降生,其重要意義就是向世人宣告他要帶來和平與平安,因為他是和平的君王,不是來與世人爭奪權力的統治者。


一. 爭戰的日子已經滿

今日選讀的舊約經文係屬「第二以賽亞」(40~55章) 的首章。「第一以賽亞」(1~39章) 的內容多半屬於警告及勸戒的信息,對象是居住在首都耶路撒冷的權貴階級與民間富人。先知看到這些權貴和富人的奢華、腐敗和墮落,以及追求時尚生活,甚至接受異教風俗而得罪耶和華,乃多方警告與勸戒。第39章記載當時的猶大王希西家和以賽亞先知的對話。這位國王曾經備受讚揚,史書記載他在位時「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他) 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18:3, 5~7a) 但在重病獲得痊癒之後卻因思慮不周,或意圖炫耀之故,王將自己宮殿庫藏的所有財富和軍械庫裡所有武器全數大方打開讓巴比倫來使參觀。先知知悉後預言國家未來將因此遭難,但希西家王卻對先知誇口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因為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賽39:8) 歷史證明先知所言甚是,以色列國果然不久之後遭到巴比倫帝國軍隊入侵而滅亡,青壯人民被擄至巴國作奴工。這一段歷史,讓我們看見國家領袖自大、無知、不謹慎的態度,終將導致國家及人民陷入災難,實在值得我們警惕。

「第二以賽亞」的內容,基本上係對遭到亡國之痛的人民和被擄至巴比倫作奴隸的以色列人傳講安慰與希望的信息。第40章起頭的這一段安慰之言,宣揚和平即將來臨的重要信息。先知在這一段信息中,宣告耶和華這位大能者即將臨到,耶路撒冷的受苦即將結束:「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她的罪孽赦免了;...」(賽40:2) 這一則和平即將來臨的重要信息,很實際地給受苦中的人民帶來無比的希望。


戰爭實因人的罪孽而生。個人之間由於忌妒、貪婪、爭權或奪利,或仇恨、猜忌...等生出衝突與爭鬥;而就國際間的形勢來說,強國或大國覬覦弱國或小國之領土、財富,或為了加強及擴大政治影響力而不惜引爆戰爭,無視一般人民之生命尊嚴及價值的可貴。這些都是人的罪所生的後果;消除罪,和平或平安才有可能實現。但罪的真正消除必須仰賴上帝的恩典和赦免,因人只知思考如何除罪化,將不妥或不當之事藉此手續除去內心的罪感,卻忽略了罪的事實仍在。


二. 上帝掌權與牧養

和平之實現是人所希望的。先知傳揚的正是上帝即將到來,和平必定實現在人間的好消息。他的話指出和平、平安來自上帝,真正的安慰也來自上帝,未來的國度上帝將親自掌權。但,上帝如何治理祂的國度呢?


先知說了一段很有意義的話:「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6b~8) 先知指出世間的一切都將如花、草一般,生命短暫而迅速凋零,唯有上帝的真理長存。上帝的治理權柄,所倚靠的不是武力威脅和強力宰制,而是祂自己話語裡面所負載的真理。祂的真裡是永恆的,有力量的,也只有真理之言才能永遠立定,不動搖,人的話或保證則如過眼雲煙,一說出口就瞬間消散。


此外,提及上帝的治理,先知說耶和華「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 簡單說,上帝要以牧者保護、照顧群羊之心牧養自己的子民,而非以強人或暴君擅長的鐵腕控制或恐嚇威脅來統治,祂是一位真正的和平仁君。我們可以從這裡看見上帝的真誠、仁愛的治權,和世間君王追求詭詐權謀的統御術有很大的不同。上帝國的本質也和世間的國不一樣,上帝國堅持公義治理的原則,就像先知所說:「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裏;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10) 然則,地上國追求的往往都只是皇家權柄和地位的長久持續而已,其他都是次要或不重要的。


三. 盼望新天新地

以賽亞先知宣告從上帝那裡來的好信息:「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她宣告說,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她的罪孽赦免了;...」(賽40:2) 爭戰過去,人總盼望新天新地,然則新天新地何時來臨?〈彼得後書〉作者鼓勵信徒要耐心等候,因為上帝一旦來臨就是公義審判的實踐日;面對審判,有人因此得救,卻也有人被判永死。這是一個叫人既感謝又畏懼的重大日子,而這一個日子看起來是耽延了,然則耽延的原因是:主上帝「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作者知道上帝是慈悲且寬容的,只要人願意認罪、悔改,必蒙赦免而得救。


上帝來臨要帶給世人新的天和新的地,或「新的國度」;這個新天新地、新國度的特色又是什麼?〈彼得後書〉作者提及這新天新地時說:「有義居在其中」(3:13),也就是「公義」長存在這個新國度裡面,或說「公義」便是這個國度的最高治國原則。對人民而言,公義何等重要!惟有愛心與公義能使不同利益的人朝著和平的目標邁進。正如南美解放神學家所倡言的:「沒有公義,就沒有和平。」(No justice, no peace.) 平安或和平乃建立在上帝的公義之基礎上。


〈彼得後書〉作者進一步勸勉聽讀這封書信的信徒,在所盼望的新天新地或新國度還沒到來之前要先準備好自己。他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vs.14~15)。上帝的到來既是喜訊,也是警訊,對忠實信徒來說,這是得救之日,是值得歡喜慶賀、高呼的日子,但對以自我為中心而違抗上帝旨意的人而言,這是審判之日,是悲哀的死亡之日。

結語:

耶穌基督是和平與平安的君王,是世人的希望,也是上帝送給世人最貴重、最難得的禮物,可惜世人對此仍然不很了解。大多數人將耶穌降生紀念日的重點放在他的「生日」,全然忽略他的出生是要藉自己痛苦的犧牲,和甘願將自己擺上獻身在十字架死,讓世人因此得到真正的新生命。基督生,是替眾人死;基督死,是為眾人生,這才是耶穌降生為人的核心意義。所以,我們應以嚴肅又感恩的心,用詩歌、頌讚、禮拜向上帝獻上誠懇的感謝,同時效法基督道成肉身的犧牲精神,時時關心世人的得救,努力藉著宣揚將他們帶回上帝的面前。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造成世人之間 (個人、社會、族群,或國際) 彼此衝突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2. 為什麼沒有公義,就沒有和平?
3. 請您說說看上帝的治理,和世界掌權執政者的統治有什麼重要差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