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的智慧

聖經:哥林多前書1:6〜16 (和合p.229, 現中p.253, 台漢p. 187)
啟應:第54篇
聖詩:238、118、387

依據舊約智慧文學傳統的信仰主張:上帝是「智慧」的源頭。〈箴言〉2:6〜8說:「...耶和華賞賜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他為正直人珍藏健全的知識,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為要保護公正的路,護庇虔誠人的道。」3:19又說:「耶和華以智慧奠立地基,以聰明鋪設諸天」。〈詩篇〉作者也認為宇宙的創造充滿了上帝的智慧:「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全地遍滿了你所造之物。」(104:24) 所以,人要「稱謝那用智慧造天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36:5)

有意義的是,〈創世記〉伊甸園的故事提及對亞當、夏娃最具致命吸引力的東西,是吃了就能「像上帝一樣知道善惡」(創3:5) 這棵樹所結的果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帝是唯一有能力知道及分辨善惡者,這是祂的特殊智慧,人若能學到這樣的智慧當然是好事,但亞當、夏娃卻將重點錯誤放在「像上帝那樣」這個目標。由於重點錯置,所以造成了後世人類社會的悲慘。

因此之故,我們可以輕易在〈箴言〉書中找到勸誡年輕人要努力尋求分辨是非善惡的智慧,而這種智慧來自敬畏上帝:「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9:10,〈詩篇〉111:10同)」從這裡看,聖經裏所指的「智慧」與「聰明」其實和信仰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關。在漢文中,因為聰明的意義十分確定,經常指的是IQ (智商) 的能力,所以我喜歡將「智慧」與「聰明」區別開來,前者指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後者則係世人喜愛追求的,指的是所謂的靈巧、聰明,甚至奸巧。

今日所讀經文和哥林多教會的內部分裂之問題有關。哥林多是一個國際港都,會眾的教育背景和經驗、社經地位可能比其他地區高,但「問題」可能更多。問題的產生或許因「聰明人」多起來了,這些人的聰明使他們表現得有自信,容易自大、自以為是,也輕蔑和他們意見不同的人。若被輕蔑的人也有和他們一樣的態度,則分裂、對立是可能的。

一、分裂的哥林多教會
哥林多教會會眾社經地位、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其實比其他地區的信徒高,能力可能也較強,因為哥林多是貿易港都。但教會發展史顯示,開拓時期的會眾多半是社會低階層級的人。保羅這樣說:「弟兄們哪,想一想你們的蒙召,按著人的觀點,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地位的也不多。但是,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為了使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一無所有的,為要廢掉那樣樣都有的,使凡血肉之軀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1:26〜29) 不過這些世人眼中的弱勢、社會低層階級者在信仰的薰陶和團契生活彼此互動的影響下,大都能迅速地向上提升而脫離低層的生活形態。保羅提醒他們不要忘記這是上帝在基督裡賜予他們的恩典。他直白地說:「你們在他 (基督) 裏面凡事富足,具有各種口才、各樣知識,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裏得以堅固,以致你們在恩賜上一無欠缺,切切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1:5〜7)

遺憾的是,個人的社經地位及生命、生活水平提升,教會卻分裂了。保羅聽說會眾分成四派,各自堅持自己的信仰「派別」之傳承:有人聲稱自己是屬於保羅的,也有其他人分別主張自己屬於亞波羅、或磯法、或基督的傳承。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各有各的信仰傳承之背景,但這可能也只是各自「選邊站」製造勢力的藉口,表達的僅是彼此不服的事實。那麼,是否唯有「屬基督」的可能才對?可能也不對,因為這些人將基督拉下到和磯法、亞波羅、保羅三人同等的地位,忘了他是所有人的「主」(the Lord)。

哥林多教會的分裂是人的問題;其實,所有教會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聰明」提升,人性的「單純」就減少。彼此爭勝或互相猜忌的心理就強化,紛爭也就增多。保羅勸勉哥林多教會信徒要「說話要一致」(1:10),並且清楚指責他們說:「你們中間有紛爭。」(1:11) 紛爭產生的原因就是過度強調人的「自我」;因為強調自我,所以容易產生壓制、霸凌、抑制或宰制「他者」的傾向。但基督信仰勸人不以「自我」為中心,反倒強調「虛己」或用更白的話說:「不在人前宣傳、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而是以「僕人」的做「服事」的工作。人若能彼此謙虛、接納、順服、欣賞,則即使意見、想法仍有差異,也不至於產生分裂。

二、教會的合一
保羅以自己為例說明他只是「蒙召作基督耶穌使徒的」(1:1),而且是受差遣作「傳福音」的 (1:17)。在教會裡,他不是「主」,唯有「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1:2) 他受託更不是奉他自己的名替人施洗 (1:13, 16)。

教會不是建築物,而是「信徒」的集合體,教會的健全與否取決於信徒的合一。保羅勸勉哥林多的信徒說:「你們中間不可分裂,只要一心一意彼此團結。」(1:10b)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要有堅定清楚的共同信仰 (以基督為中心)、價值觀 (知曉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及教導)、和目標 (傳揚福音的異象)。有了這樣的共同性,合一就有可能。

「合一」(unity) 和「統一」(unification) 不同,前者尊重差異和多元,手段上盡量利用對話和接納差異追求成為一體,後者則強勢者或多數者利用強制或利誘之手段要求弱勢或少數臣服並順從強勢或多數的旨意,且多半不容許差異和異議。一個合一的教會是多元背景的會眾彼此之間相互尊重與接納,並能擁有同心協力追求共同目標的動機。這一直都是教會的常態,可惜教會因為是「人」的集合體,難免因人的罪性和軟弱而無法真正體現和見證「基督是主」、是「教會的元首」的信仰。

三、屬靈的智慧
vs.世俗的智慧
保羅在這一封信裡提到他傳道「不是用智慧的言論,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17) 甚麼是保羅所說的「智慧的言論」?保羅在本書信裡面也提到了「上帝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之對比。他指出當代的「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1:22)。希臘人追求的智慧基本上就是人的哲學思辯,是展現人的聰明、才智的認知或知識的結果。然而「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本著自己的智慧樂意藉著人所傳愚拙的話拯救那些信的人。」(1:21)

簡單說,人的智慧把關於上帝的道理看為愚拙,上帝卻用人認為愚拙的道理 (信仰) 拯救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這樣的對比讓我們深深體會上帝的道和人的道、上帝的意念和人的意念正好相反。因此,從對上帝和基督的信仰所衍生的價值觀也應該和俗世的價值觀不一樣。

福音的信仰看起來是愚拙的,人所重視的是世界的聰明、巧智,並且以能擁有這些為傲。基督的信仰則教導人要從相反的角度看:信仰的智慧是永恆的,俗世的智慧經常隨著環境變化而更改,不具永恆之價值。俗世的智慧屬於這世界,屬靈的智慧則和靈魂及永恆之生命相關,哪一個才真正重要其實很清楚。人真正需要的是一個信仰的眼光,為有信仰的眼光能幫助人分辨清楚,信仰的眼光就是智慧的眼光了。

結語:
關於上帝的愚拙和人的智慧相比,保羅相信前者絕對勝過後者。世上再怎麼聰明、巧智的人和他們的言論總有一天會過去:「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裏?上帝豈不是已使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了嗎?」(1:20) 憑著世上的智慧所追求到的世上財富也總有一天會消逝。所以,屬靈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分辨何者才是重要的。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得到上帝所賜屬靈的真智慧。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教會不合一、甚至分裂的原因可能是甚麼?
2. 「合一」和「統一」有甚麼不同?教會應該怎樣做才能求得「合一」?
3. 屬靈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有甚麼差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