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信經(16)—肉體復活與永生

聖經:以賽亞書26:16〜21 (和合p.834, 現中p.892, 台漢p.773)
約翰福音6:27, 35〜40 (和合p.134, 現中p.155, 台漢p.111)啟應:第11篇
聖詩:177 (1〜4節)、340、392

〈使徒信經〉在「罪的赦免」這個條目之後緊接的是「肉體的復活,永遠(恆)的生命」,然後就結束了(阿們)。這樣的安排其實很有意義,說明了整個基督教信仰的終極目標在於獲得永恆的生命。然而「復活」這件事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不論是較前面之信條中所提的「耶穌復活」這個單一事件,或是此處所指的在末世審判時發生的普遍性的復活,都是超乎理性理解的範疇。然而以色列的信仰傳統確信普遍性的復活是可能的。最著名的例子應該是〈以西結書〉37章所描述某個平原中一堆枯骨(可能是戰爭中失去生命的軍人)復活成為巨大軍隊的場景。這個場景很生動卻很難想像,但對以色列人來說這一段描述卻深具意義。

〈以西結書〉預言的內容所指涉的年代約在主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落的前後期,以西結先知當時和一群被擄至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住在迦巴魯河邊,從所領受的異象中他一方面指出上帝對以色列的審判,另一方面則預言未來的復興 (33章以下)。第37章所載「枯骨復甦」的異象傳遞的重大意義,就是在絕望中因為上帝的權能作為而得復興的希望。

〈使徒信經〉前段有關耶穌基督的信仰告白之處曾經提及他的復活,這是一個單獨的特例。此處所提的「肉體的復活」卻是指普遍的復活,係指末日時刻將會發生的事,那時在上帝的權能下所有已經死去的和仍活著的人要在祂面前接受公義之審判時的復活。這樣的復活對受欺壓與迫害的弱者來說也是深具意義的。

一、肉體復活的信仰
對現代人來說,肉體的復活要不是不可能,就是只能用象徵語言的方式去理解。即使理性上很難接受,但至少如以西結先知所見的枯骨復活之異象,的確傳達了重要的信息:復活表示對未來的某種「期待與盼望」,並且確信這是真正可以實現的。

對保羅來說,耶穌的復活是他親身經歷到的,所以他不懷疑,甚至更進一步主張耶穌的復活是基督信仰的基石,且決定了這個信仰的真假:「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4, 17〜19) 此外,保羅也視耶穌的復活為未來普遍復活現象的預表:「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簡單說,耶穌的復活保證了信徒的普遍復活。〈帖撒羅尼迦前書〉的作者也有相似的見證:「既然我們信耶穌死了,復活了,那些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因為,召集令一發,天使長的呼聲一叫,上帝的號角一吹,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然後我們這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會。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4, 16) 在這一段話裡,我們看到末日復活最後要「和主永遠同在」的應許。

如果復活是可能的、真的,有人或許會提問復活的身體究竟是甚麼樣子的?其實,保羅的時代就已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了!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對復活一事做了詳盡的說明,他提到復活的身體和現在的身體是不一樣的。他借用種籽埋在土裡的比喻,來說明種子死了,卻長出不一樣形體的結果:埋下土裡的種子是一種形狀,長出來的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形體。像這樣,原先的身體死了,復活的則是「靈性的身體」(spiritual body, 林前15:44),這靈性的身體不受物理空間與時間的束縛,可以隨時出現,例如復活的耶穌能夠自由出入門徒秘密集會的地方。

二、復活與審判
復活一直都和上帝的審判有關。耶穌被世上的當權者以莫須有的罪名釘在十字架上死,但上帝使他復活,並藉此宣告他是真正的基督 (徒2:36)。這樣的宣告其實是對那些當權者的一種審判,也讓世人明白被他們認定為罪犯而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死的耶穌,在上帝的眼中不是這樣,且剛好相反,因此祂使他復活證實了人犯了極大的錯誤。

同樣地,〈啟示錄〉作者約翰看見的天堂景象,也告訴我們那些在大災難中受苦、被殺害的人反而得到上帝所賜的生命水的泉源 (7:13〜17)。這也是對世間擁有權勢和俗世價值觀者的審判,更有意義的是藉此證明上帝的公義:他使在世上受欺壓者在天上獲得獎賞,而使欺壓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上帝的審判一直都是舊約先知宣揚的重要信息之一部分。審判是針對人的罪,這罪常常是因人的所行不義而構成。〈以賽亞書〉第26章的詩歌之一部分描繪世人既不敬畏上帝,又多行不義,先知向耶和華這樣控訴:「(祢) 以恩惠待惡人,他仍不學習公義;在正直的地上,他必行事不義,也不注意耶和華的威嚴。」(v.10) 地上是一個有如「殺戮戰場」(killing field) 般的人吃人的世界,弱者永遠處在被欺壓的地上不得喘息,只能等待上帝的救援和祂對惡人施行公義的審判。唯有審判才有可能抑制惡人的惡行。因此,先知傳達了希望的信息:有一天(主的日子)上帝將施行嚴厲審判,屆時專事欺壓弱者的強人將受嚴厲的審判,而弱者必能得到公義的對待。

三、永生的盼望
若明白上述有關公義和復活的信仰道理,就能知道我們在此世該追求的是甚麼。
耶穌勸那些跟隨他的人「不要為那會壞的食物操勞,而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操勞。」(約6:27) 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世人多半還是受俗世流行價值觀的牽絆,一生忙碌於追求「擁有」如各式各樣的權力、地位、財富...等,卻無法感受最後仍將兩手空空!對於這些,即使例子不勝枚舉,世人卻還是視若無睹地重蹈覆轍。耶穌清楚地指示唯有「永生的食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因為地上的食物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永生的食物」是甚麼?兩千年前,耶穌已經透視了人性說:「我告訴過你們,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約6:36) 現代人也一樣,雖然聽過了、看過了,還是不信!為甚麼不信?因為對許多人來說,「永生」是抽象的、不切實際的,而物質是可以實際擁有的、可以觸摸、數算的,是實在的。

即便如此,耶穌仍然認為救恩的門並未關上,他說:「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願行,而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就是:他所賜給我的,要我一個也不失落,並且在末日使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旨意是要使每一個見了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約6:37〜40)

結語:
普遍的復活和永生的盼望是有關連的,若沒有普遍的復活,則永生是無意義的。相反地,若沒有永生,肉體的復活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有永生,人的生命和「存在」(包括價值、倫理、道德抉擇...等) 才有意義。〈使徒信經〉言簡意賅地將基督教信仰的主要內容呈現給世人,所包含的不僅止於一般人所認知的「宗教信仰」,也清楚地闡釋了基督教信仰所傳遞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及道德信念等。這一份「宗教文件」雖然古老,但其長存的事實卻間接說明了上帝的道的永恆。願所有追尋真理者能從其中得到智慧。

【問題思考】
1. 您想像中的「肉體復活」是甚麼?
2. 為什麼肉體復活和永生是有關的?
3. 您認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價值是甚麼?認識生命?增進智慧?消災解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