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信經(11)—基督再臨與末日審判

聖經:詩篇50:3-6; 啟示錄22:6-17
啟應:第66篇
聖詩:125、46、386

世人對「時間」的看法大略有兩種:一種是循環式的時間觀,另一種是直線式的時間觀。「循環式」的時間觀大都存在於非基督的宗教和文化如埃及、希臘、印度、中國...等裡面。舊約〈傳道書〉表達的也屬於這一類型的觀點:「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太陽上升,太陽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停旋轉,繞回原路。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回原處。萬事令人厭倦,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4-9) 這種觀念認為時間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它是一種不斷重複的單調循環。

基督教信仰與此不同,承襲了猶太宗教及文化的直線式時間觀,主張時間有起點、有終點,因此這個世界總有一天要面對結束之時,那個時刻就是俗稱的「末日」。時間的起點始於上帝創造之時,但何時結束則是上帝所定,無人能夠知道。耶穌在描述「大災難」末日預言的教導中這樣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你們要謹慎,要警醒 (有古卷加「祈禱」),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時刻幾時來到。」(可13:32-33)

除了上述兩種觀點之外,還有一種是20世紀法國神學家德日進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 綜合上述兩種觀念而提出的線性循環時間觀。這種觀點主張在時間和歷史推進的過程中雖有「重複」的情形,但最終還是會在上帝的帶領下抵達時間的終點,也就是「俄梅戛」(Omega) 點。從宗教文化觀點分析,非基督宗教主張時間的循環,因此在時間裡面存著無止盡的「輪迴」,而猶太-基督宗教則認為時間在線性的進程中而有「末日」。

末日有甚麼意義?末日之後呢?這可能是某些好奇者喜愛追問的問題。被普世教會接納的〈使徒信經〉仍舊維持著末日的信仰,並且列入讓今日信徒繼續誦讀的條目中。普遍接受理性及深受科學教育影響的現代基督信徒,如何理解諸如「末日」這樣的信條?如何合理地告白?這可能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

正如耶穌所說,無人知道宇宙或世界的末日將發生在何時,但人人都知道每個人的時間有限,肉體生命終有結束之時。因此,即使個人的末日時間無法確定,但生命結束後的問題卻可以事先思考。從聖經的教導,我們可以得知「末日」和「審判」有十分密切之關係。華人文化關於人生或生死的問題也有「蓋棺論定」的說法,其中的「論定」一詞係針對人生或生命內容的問題,多少含有「審判」的意義。〈使徒信經〉提到基督要從天上再來臨,執行審判活人、死人的工作。聖經中不只新約,舊約也有上帝「臨到」的教導!

一、 上帝來臨

當面對危急、險惡困難之時,呼求上帝降臨乃人之常情,因祂是拯救者 (savior) 或救贖著 (redeemer)。所以,尋求、等候上帝來臨原本具有好的意圖。希臘文用於說明上帝來臨的詞語是parousia,這個字等於英文的arrival,意謂「抵達」或「到來」。為何上帝的「抵達」或「到來」那麼重要而有意義?

今天選讀的〈詩篇〉經文,反映了作者相信「上帝必定到來」人世施行「審判他的子民」的決心 (50:4, 6),祂「絕不閉口」不言 (50:3)。上帝來臨時會有「烈火在他面前吞滅,有暴風在他四圍颳起」的可怕景象 (50:3);而且,祂要「呼召上天下地,為要審判他的子民」(50:4),命令它們說:「召集我的聖民,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到我這裏來。」(50:5) 顯然,上帝的來臨係針對祂子民的罪與過犯。因此,上帝來臨的日子常常被稱為「主的日子」(the Lord's Day),也叫做「審判日」。

不過,上帝的來臨不只為了審判,也為了「拯救」。當人處在危急、困境中呼求上帝,上帝也將到來。以色列祖先在埃及做奴隸,苦難中呼求上帝四百年,最後祂選派摩西帶領他們出埃及,並且一路陪伴他們經過曠野的試煉和操練,最後由約書亞接棒引導以色列人進入所應許的迦南地。這一段歷史充滿了拯救與救贖的意義。同樣,新約〈馬太福音〉第一章所載關於耶穌降生的故事 (1:18-25) 也說明了他是上帝所設立的基督彌賽亞,是上帝賜給世人的「拯救者」或「救贖者」。他的名字「耶穌」(希伯來名字「約書亞」的希臘語翻譯) 意謂「上帝的拯救」,這是一個充滿意義的名字。此外,「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 這更表達了上帝拯救之應許的實現。

二、 基督快來

上帝回應了人的呼求而賜下基督耶穌。基督已經降臨在世上,為人帶來拯救的盼望,但人的問題和世間的困境仍未獲得解決,信徒因此盼望基督「再臨」(second coming)。〈雅各書〉作者勸勉初代教會信徒說:「所以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你們也要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口了。」(5:7-9)作者提醒信徒注意「審判的主站在門口了」。顯然,基督即將在很短時間內再臨,展開對世界的審判。〈使徒信經〉把這樣的信仰保留下來且這樣表達了。

〈啟示錄〉經文也描述了約翰在異象中看見天使傳遞主耶穌的話,說:「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22:7, 12)「我必快來!」這句話顯示主自己的急迫感受:這世界已經到了非主親自到來進行審判不可的地步了!因此,基督再臨的終極任務就是審判。耶穌時代的社會充滿了末日的氛圍,施洗約翰所傳信息的兩個主題:「○1天國近了;○2當悔改、信福音 (太3:2)」清楚顯示末日警告的意味。耶穌在曠野受試探四十天後開始他的傳道事工,所傳信息和約翰一樣 (太4:17)。兩人對於天國的迫近有著相同的見解,直到耶穌招聚門徒又進入城鎮傳揚天國的福音,在行動上才和約翰有所區隔。

「天國近了」意味著「主的日子」或是上帝的「審判日」近了。為何上帝創造的美好世界,交在人的手中變得如此不堪?人到底做了甚麼?或甚至:人是甚麼?人性為何經過麼長久仍然沒有進步?從〈創世記〉所記上帝與人之故事開始,人就深陷於「自己」或「自我」(the self) 的困擾問題中。亞當、夏娃故事的核心是人的「自我膨脹」或「自我中心」抵擋、對抗上帝旨意的問題而無法解決,也因此沉溺於更深的罪中,離神越遠。所以耶穌的最佳人性典範是「虛己」或「看無自己」、或「倒空自己」(腓2:6-8)。


三、 面對審判

基督再臨之時要審判的對象是人的「自己」或「自我」。但「自己」在被審判之前仍有認罪、悔改的機會。認罪是面對上帝承認自己的違逆、不信的過錯;悔改則意味回到跌倒之處,重新出發。簡單說,即「在哪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或更確切地說:回歸上帝的道路。

審判是「面對上帝,作生命的省察和報告 (生命的意義與責任)」,這應該符合「蓋棺論定」的說法。然而,主雖然說「我必快來!」,但這「快來」的應許似乎一直都未實現,信徒不免因此產生懷疑:主改變心意了嗎?或是遲延了他的時間?主的時間和人的時間有所不同嗎?或是祂另有計畫?〈彼得後書〉作者在3:8-15的經文裡針對這個問題如此教導:○1主的時間和人的時間不同,因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v.8);○2「主沒有遲延他的應許,...其實他是寬容你們,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v.9),並「要以我們主的容忍作為你們得救的機會」(v.15);○3末日是確定的,必然會在人料想不到時發生 (v.10);○4要耐心「等候並催促上帝的日子來到」(v.12);○5因此,信徒「為人處世必須聖潔敬虔」(v.11),且要「竭力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責,在主前和睦」(v.14)。

聖經的教導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的審判表面上似乎遲延了,實際上卻是因為上帝的容忍 (tolerance)。上帝的容忍不是寬容人繼續活在罪裡面,而是基於上帝的慈悲、憐憫,不願見到有人永遠沉淪,所以給人更寬鬆的時限把握這恩典機會悔改。耶穌在「不結實的無花果樹」這個比喻裡,清楚說明雖然無花果樹已經白佔土地三年了,但經過園丁的懇求「今年且留著,等我 (園丁) 在樹周圍掘開土,加上肥料,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它砍了。」(路13:6-9) 主就照這樣應許了審判時間的寬容!

結語:

「末日」的重要意義不在於使人知道何時何日是世界的終結日,而是在於上帝對人活在世上的生命的審判。不管末日將在何時發生,當人遭遇自己的末日時,也必同時面對上帝的審判,審判的結局當然有好有壞,但其好壞取決於一個人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和發揮其價值。願上帝的靈幫助我們藉著末日的提醒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問題思考】
1. 末日時,耶穌再臨對您的意義是甚麼?
2. 基督再臨要審判甚麼?
3. 您是否從今日世界的許多現象「看見」末日即將來臨?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