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

聖經:詩篇33:6~12; 約翰福音1:1~5
啟應:第54篇
聖詩:298、552、399


教會是甚麼?教會的使命又是甚麼?這是教會和基督徒必須清楚知道的道理。〈彼得前書〉2:9說:「不過,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使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這一節經文的前半段說明了教會的本質:教會係被上帝呼召、揀選之信徒的集合體,擁有祭司、上帝子民、和聖潔團體的貴重特質;後半段則指出它的使命是去「宣揚」上帝拯救世人的美德,但這「世人」首先指的就是信徒自己。

從這一節經文看,宣揚與見證上帝的「拯救」福音是教會無可推託的使命。但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行自問:是否有深刻的得救經驗,以及是否真正體會了生命的福音是甚麼?

所謂「得救」,並不是意外地在生命危急存亡中幸運而奇妙地獲得上帝伸出的援手,像突然得到從天而降的超人把處在千鈞一髮之危險際遇中的人救走那樣。基督信仰所說的得救乃是生命一點一滴的改變,以至於最後成為擁有新生命的人。而真正的福音也不是一種空洞的宗教觀念、教義、或理論,它的實際內容就是生命對上帝的深刻體驗,這個深刻的體驗是上帝對人的生命有著重大影響所生的結果!但,上帝如何影響人的生命?答案是:在聖靈即上帝的靈的帶領和幫助下,藉著祂的「話語」或「道」使人的生命獲得改變、甚至翻轉。因此,上帝的「話語」或「道」是有力量的!

一、 天地萬物的創造基礎

〈詩篇〉33:6~12的經文指出上帝的話或道,是宇宙和世界的存在基礎:「諸天藉耶和華的話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上帝用祂的話創造世界,像〈創世記〉第一章所描述的,上帝說「要有」甚麼,就有甚麼。用〈詩篇〉第33篇作者的話說:「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v.9) 祂的話是被造物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祂的話帶有「創造」的力量。祂的話也是被造物運作、運行的準則,不管是日、月、星辰的顯現和運行,或是季節變化的規律,在在顯示上帝的話是這些自然現象的基礎和所依循的「理則」。這些準則、規律、和「理則」是人所認知的「道」,也就是上帝的「話」。

簡單說,上帝的「話」就是「道」,是萬物生存的基礎和運行的準則。上帝的話和人的話不同,不是隨便說的。祂所說的是人必須注意聽和實行的「道」,也就是希臘文的logos。Logos這個字的內涵十分豐富,指言語、道理、律則、法度、秩序,甚至延伸為「和諧」(harmony)、宇宙 (cosmos) 之意。

由上帝創造,賜給我們居住,適合人生存在其內的世界原本是和諧的;而這和諧得以繼續,乃因人聽從上帝的話,順服祂的旨意,遵循祂的道。然而,後來亞當、夏娃受了引誘,吃下上帝禁止他們吃的智慧樹之果子,以為可以擁有和上帝一樣的智慧,卻因此被逐出伊甸樂園,失去了那與上帝連結的生命。亞當、夏娃的故事是人悖逆上帝旨意的典型案例,故事的重要意義是:聽從上帝的話語,順服祂的道必會帶來如生活在伊甸園內的幸福與和諧,反之若背棄上帝話語的吩咐、遠離祂的道,必然替自己帶來所種的惡果。

今天的人逐漸明白世界的種種紊亂和危機,不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或生態方面,許多都是因為人自身的貪婪、蹂躪環境、和誤用其聰明,不再順應「上帝的道」或「天理」所引起的。這正應驗了俗諺所說「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的真實。

二、 道是實踐的原則,不是抽象的理論

上帝的「道」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行為、行動的原則。「道成肉身」除了用來指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化身成為人,更重要的深層意義是指祂的話或道在人的生命、生活中具體的實現。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道的化身,是上帝的道的實踐;他就是道,是那太初與上帝同在的道。人若不明白上帝的道是甚麼,不曉得道的內涵,可以從耶穌基督的整個生命去學習,因為他的生命就是實踐的道。這位第一世紀生活在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穌,他被揀選成為上帝的道的實踐者、見證者、和啟示者。

不只耶穌被揀選成為基督,去實踐上帝的道,我們也都可能是被揀選成為上帝的「道」之小基督或甚至小小基督。我們的生命之最基本使命,便是學習像耶穌那樣實踐上帝的道。反過來說,當我們實踐上帝的道、祂的教導和話語時,我們也是肉身的道。這才是基督信徒身分真正尊貴之處。

前面提及上帝的道並非僅僅只是一種空洞的觀念、教義、或理論,而是人的生命與生活的準則,它不應只是被藏在腦子裡成為知識,更應被放在心上成為人格的核心和行為的動力。說到這裡,我們可能必須自問究竟實踐了多少上帝的道?上帝的道和我們的生命有無密切的關係?或者:只是聽過,卻未實踐過?

三、 做禮拜或坐禮拜

若從實踐的角度去理解「道成肉身」這個信仰教理,且用來檢視信徒的敬拜生活,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並檢討對這件事的實踐效果。值得問的問題是:信徒每個主日到教會參加聚會禮拜,究竟是來「做禮拜」或是「坐禮拜」?

禮拜是基督徒事奉上帝的一種行為,英文用service來表達。另一個比較嚴肅的字是worship,意謂「值得」或「有價值的」,同時指敬拜的對象和敬拜這一件事。合併起來說,敬拜意謂著在特定時間中,以敬虔的心和態度尊崇、讚美那位值得我們如此做的上帝,並且謙卑聆聽祂的話語,心靈上和祂保持密切的交通。整個過程是信徒在「做」禮拜,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是坐著的。因此,本質上禮拜是一種「行動」。然而,必須提問的更重要之問題是:做完禮拜以後呢?禮拜的最重要目的是洗滌自己受世界汙染的心靈,重新得力?或是多增加一些信仰的知識?所以聚會結束後,踏出禮拜堂那一刻禮拜就結束了?這是禮拜的最大價值嗎?顯然不是,因為禮拜中最重要的是面對「上帝的道」,這「道」是我們生命及生活的力量和準則,是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實踐的原則。從這個角度看,禮拜是信徒和上帝之間激烈而親密對話的重要時刻。所以在基督新教傳統裡,講壇上的講道受到高度的重視,牧者或講道者被期待應該好好傳達上帝的道,如此信徒才知道生命應堅持、生活需實踐的是甚麼「道」。

遺憾的是:有些強調信仰之「感性」要素的教會認為講道不重要,或認為許多信徒在牧師講道時打瞌睡或心不在焉,所以講道沒那麼重要。這樣的說法大大違背改革宗信仰的基本精神:教會係建立在上帝的話 (道),和先知、使徒之傳統的基礎上。保羅自己雖然擁有多種聖靈的恩賜,卻說:「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是造就教會。......但在教會中,我寧可用理智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過說萬句方言。」(林前14:4, 19) 上帝的道是生命的動力和生活的準則,則「道成肉身」對信徒的意義十分清楚:聽道後必須行道,使抽象的道具體化身為生命的力量。

結語:

〈約翰福音〉說:道的「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4) 約翰明白上帝的「道」像種籽那樣,裡面蘊藏著生命,這生命在種籽落入土裡時開始成長,人可以看見它。這「道」在人的生命裡和身上,藉著所行的光明之事讓人看到,因為道的生命是人的光,而「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1:5) 若如此,我們就來看看自己發出了甚麼光!

許多信徒長期做了禮拜,聽了道,生命卻仍在黑暗中,生活無法發光做上帝之道的見證,反倒在行事、為人、思考方面和俗世無異,擁有的價值觀也和世界相同,被黑暗所勝。這是違背道成肉身之信仰的,是必須特別警惕的。否則,能有甚麼見證呢?

教會的設立是為宣揚、見證上帝的道,使上帝的真理成為世人共同遵守的生命準則,使上帝國能夠在世界實現,而非只是提供另類的社會活動讓人憑著好惡選擇。願上帝神聖的靈幫助我們,一起努力追求成為一個能見證、有行動的教會,一個通過「做」來禮拜,而非「坐」著禮拜,且在做完禮拜後以行動見證的教會。

【問題思考】
1. 您如何闡釋上帝用「說話」或「話語」創造世界這樣的信仰或教理?
2. 「道成肉身」對您的重要意義是甚麼?
3. 請您分享自己將上帝的「道」化為生活上的「肉身」這樣的經驗。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