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立新約,當傳揚

聖經:耶利米書31:27~34; 提摩太後書4:1~5
啟應:第44篇
聖詩:26、109、389

今天是待降節第三主日,信仰主題是「喜樂」,願耶穌基督的降生帶給大家真正的喜樂。喜樂是聖經和信仰教導的重要主題之一,而最為人所熟知的經文首推〈箴言〉17:22的話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此外,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時這樣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值得注意的是,保羅提到「喜樂、禱告、感謝」是上帝所定的旨意。在另一封信裡面,保羅又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要讓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腓4:4~5) 從保羅的觀點看,基督徒的喜樂甚至和末日有關!

現代人已經習於聖誕節的存在,即使是非基督徒也似乎輕易就能感染聖誕節帶來的喜樂氣氛。可惜,世人無法體會與感受耶穌基督降生帶給這世界的真正喜樂是甚麼。他們的喜樂多半是由物質享受、肉體舒暢帶來的感官滿足,而非像基督信仰所追求的內心之平靜與如湧泉不斷般的喜樂。真正的喜樂源自內心的滿足感,而非外在享受的充裕,因此喜樂絕對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信仰問題。

內心的喜樂也有其條件。除了信仰的因素以外,四圍環境的和平、平安帶給人祥和的感受以及內心的滿足也很重要。一個吵雜、不安、或充滿暴力衝突的環境無法帶給人喜樂的感受。因此,待降節期第二主日的主題「和平、平安」是有意義且重要的信息。此外,待降節期第一主日宣揚的主題「希望」,也是使人喜樂的重要因素。在人世問題紛擾難解,或陷入困境不得解脫的情況中,有人提出解決方案或脫困的可行辦法,必然可以替人帶來喜樂。

喜樂對人的生命來說是重要的,人有喜樂才會有幸福感。


一、 耶穌降生的喜樂

兩千年前耶穌降生時,可能除了約瑟和馬利亞以外沒有人感到有甚麼特別的喜樂,因為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家的小嬰孩。他出生時欠缺顯赫家庭背景的襯托,即使有這樣的背景也無人知曉;更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出生,因為所有人都在羅馬皇帝的諭令下趕著回鄉報戶口。這是一個人們專注於自己的事務且又繁忙的時刻,耶穌靜悄悄地出生了,卻出生在旅店卑微的羊廄裡,而不是人躺的床上。然則,那些來自外邦的占星家卻注意到這一位未來君王的出生,遂千里迢迢來看他。另外還有在曠野中照顧羊群屬於勞動階級的牧羊人,他們因為天使的告知,在害怕和疑惑中接受這樣的信息,隨著指示去看耶穌,但有誰會相信這些沒有社經地位的牧羊人?

弔詭的是,對耶穌之降生最有感的反倒是希律王。這位大權在握的王並不歡迎這樣的「好消息」,心中對這一位未來君王充滿焦慮與不安,因此不久後便下令屠殺兩歲以下的嬰孩。耶穌的出生不僅沒有給這世界帶來喜樂、平安,反而帶來刀兵、屠殺的悲劇。直言之,耶穌降生時不但沒有人喜樂迎接,因為沒有人認識他是誰,也不知道他的降生有何特別處,反倒有些權貴莫名所以地感覺受到威脅而緊張。

今天的人對耶穌基督或有更多的認識和瞭解,知道他的降生給人帶來了拯救與釋放,使人得自由的喜樂。實際上,拯救與釋放是新生命的開始,這是聖誕最大、最寶貴的禮物。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在超強軍事大國羅馬治下成為帝國的一部分。雖然羅馬人基本上只在意殖民地人民的納稅和順服 (不允許反叛),其餘如語言、文化、信仰皆可享受自由行使的空間;但被異族統治就是被捆綁而喪失自由,加上猶太人在歷史上屢屢遭受異族侵犯,甚至人民有被擄至他國當奴隸的經驗,他們的確渴望上帝的拯救和釋放。

時至今日,世上的奴隸制度相對減少,但不同形式的捆綁與壓迫仍然存在。現代人仍然需要得到拯救和釋放。對現代人來說,耶穌基督的降生帶給人另一種形式的拯救和釋放,使人有機會成為自由之人。這個自由是上帝在基督裡所賜的自由,不是人所主張「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的隨興、任意之自由。

二、 上帝與人立新約

第一世紀的猶太社會,摩西律法傳統已經逐漸失去效能,沒有太多的正面價值,反而成為某種捆綁。這也是後來從事上帝國宣教的耶穌,和堅守律法傳統的法利賽人之間常常發生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約在主前第七世紀的耶利米先知早就看出了以色列人的律法變成了徒具形式的文字傳統,悖離律法的基本精神,成為沒有正面價值的桎梏。因此,上帝要與人立新的約,提供人另一次獲得救贖的希望。

律法原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生活中上帝藉著摩西頒布的,基本目的在於讓這些被稱為「上帝子民」的以色列人知曉祂的旨意,並在生活中遵行祂的道。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律法條文逐漸增加,許多人忙於研究律法,學習律法,無意中卻忘了遵行律法。這使得律法變成沒有生命教導的冰冷條文,反而成為生命與生活的捆綁。上帝要和以色列人立新約的目的即在於替他們找回生命的機會。

直到第一世紀,成為冰冷之文字傳統的律法還是沒有多少改善。擅守律法者可能只是按著律法文字表面照做,內心缺乏真誠順服上帝旨意的決意。這些人在歷史的進程中成為所謂的律法主義者,他們並不確知也不在乎律法的真義是甚麼,而心中可能還是充滿不符律法精神的汙穢、虛假、和惡意之罪。因此成為上帝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之降生,可以視為上帝和人立新約的記號,因為耶穌的降生「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b)

上帝藉著耶利米先知的口所說的新約是心靈之約,屆時律法將寫在人心上,不再只是外在的文字之約或刻在石版上的文件。因此,人從小就認識上帝的道,不需要別人提醒或教導。換句話說,上帝的道就是人的生命和生活實踐的一部分。基督徒對待信仰的態度本就是要將上帝藉著基督所教導的道理溶化在生命中,活出基督的樣式而成為「小基督」。就像耶利米先知所闡明的,上帝的律法應是人從小就知道並且遵守的,這才是真正的信徒之生命和生活的實在。

今日教會存在著不少的表面信徒,言行不一,心口悖離,或只會要求別人,自己卻不用力行、實踐,或教會生活是一套,社會生活又是另一套,成為人格分裂的怪物,也成了沒有見證的假信徒,甚至把不對的事當做對的來做,還用美麗的言詞騙取別人的信任,使基督的名受到嚴重汙損。但,基督徒是與上帝立新的心靈之約的人,生命、生活本應成為見證上帝信實與愛的器皿,怎麼可以任令它墜入腐敗之地?

三、 務要傳道

保羅知道教會中存在著言行不一的假基督徒或表面的信徒,因此在給提摩太的信裡勸戒他務要傳道,不管聽的人喜不喜歡,總要將上帝的道講解清楚,甚至要敢於「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保羅強調的是信徒不打折扣的信仰生活,也是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保羅所處的第一世紀,猶太人普遍有著「末日將到」的危機意識。不論是政治上、社會上,或文化上都讓人感受到潛藏著的種種危機。在這樣的時刻,人會「厭煩健全的教導」(提後4:3),只聽自己愛聽的話,對於扎心的真理避之唯恐不及。此時的人「掩耳不聽真理,偏向無稽的傳說」(提後4:4),大眾變得喜歡聊八卦、論別人的是非,甚至造假抹黑,一切都隨心所欲而無所遵循的規矩,誠實與真實也不再受到應有的重視。

末日是危機時刻,危機時刻要警醒,要反省,要悔改。若能在危機時刻這樣做,則這一時刻未嘗不是轉機。耶穌在論及內心的怒氣或仇恨時曾經這樣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祭物的時候,若想起有弟兄對你懷怨,就要把祭物留在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祭物。」(太5:23~24) 如果用在自己身上,則意味著敬拜之前,若想起和弟兄有甚麼嫌隙,就應該趕快先向他道歉、請求寬恕、原諒,然後才去敬拜。同樣地,面對末日時刻,人應先行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祈求赦免與接納,用真誠的心敬拜祂,這樣做才能進入祂永恆的國度。


結語:

信仰的價值在乎內心的真誠和行為的實踐,將心中相信並決意遵行的道理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而非只是在眾人面前和儀式上行禮如儀,假裝虔誠博取讚美。保羅勸勉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要他不論得時或不得時,聽者喜歡或不喜歡,「凡事要謹慎,忍受苦難,做傳福音的工,盡你的職分。」(提後4:5) 保羅的話提醒我們要盡力傳揚上帝的道,即使這道不是世上流行或世人喜歡聽的!


【問題思考】
1. 請與人分享耶穌基督降生帶給您甚麼樣的喜樂。
2. 您認為要怎樣做才能使上帝的道成為信徒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
3. 您願意怎樣和人分享自己對耶穌基督的信仰體驗?(簡單說:基督的信仰帶給您甚麼樣的好處?)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