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福音受苦

聖經:耶利米書1:4~16; 彼得前書2:19~25
啟應:第11篇
聖詩:228、533、360 (聖餐用)、619

今天是世界公同聖餐主日,全世界的基督教會都在這一個主日舉行聖餐,記念耶穌的死和復活,也在靈裡再一次體會即使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教會分屬不同的傳統或教派,但所有奉基督之名而設立的教會是一體的,不是分裂的。藉著舉行世界性的公同聖餐,所有教會也再一次宣告「耶穌基督是唯一的主」。

正如保羅所說:教會是基督的身子,而基督是教會的頭 (弗4:11~16, 5:22~30;林前12:27)。她的根基則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以及耶穌基督之生、死、和復活的事實上。耶穌基督在他人生的徹底失敗中成為百分之百的魯蛇,上帝卻藉著他的復活向人確認他是真正的救主,能為世界帶來希望。換句話說,耶穌基督經歷了生、死、復活的生命過程,接受最大的苦難成為魯蛇;但他未被擊倒,反而突破死亡的轄制,讓人感知生命在上帝裡的無窮希望和不被摧毀的巨大力量。

教會紀念耶穌的生、死、和復活,也在傳揚基督耶穌之福音中經受巨大的苦難,並在忍受巨大的苦楚中站立起來。她不停留在苦難中,反倒藉著苦難看見從上帝而來的恩典,又藉著克服苦難看見未來的盼望,獲得更大的生之勇氣。今天的教會不應該忘記苦難,更不應該忘記基督耶穌留下受苦的榜樣,是要叫我們跟著走。我們不能只強調向前看、向福氣與祝福看,卻忘記向後看基督耶穌以及從前信徒的犧牲和所經歷的苦難。他們所做的真正值得我們記念,他們的犧牲和苦難締造了我們得恩典和福氣的基礎。為信仰、為福音受苦可說是教會的使命之一,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藉著聖經的教導一起學習的功課。

一、 耶利米受召傳揚上帝的話

先知受揀選擔任上帝的傳話人。這不是一個輕鬆愉快且有高報酬率的職分,而是一個充滿危險與挑戰,極可能受難或甚至遭遇死亡、讓人心生害怕的不可能之任務 (mission impossible)。

年輕的耶利米出身於祭司家族,有很大的機會繼承家族傳統而成為祭司。雖然和先知一樣都是上帝的僕人,從事的也都是服事上帝的工作,但祭司的職分相對於先知職分來說是比較不具危險性的,因為祭司的工作場域基本上是在相對安全的聖殿裡面;先知卻必須置身在充滿種種可能之危險的世界中。耶利米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為他的國家遭到強敵侵略而滅亡,男子和年輕族群被擄至外邦當奴隸。那裏沒有屬於猶太人的聖殿,祭司也沒有機會和地方從事宗教禮儀的事奉。在這種尷尬窘境中,耶利米被上帝呼召擔任先知的職分,將上帝的話傳給被擄的以色列同胞,在苦難的環境中鼓勵、安慰他們,對他們講述希望的信息,也不忘提醒、呼籲他們好好面對上帝和自己的罪。

耶利米成為先知可說是極其無奈的,因為這是環境造成的。他知道先知沒有自由,只能任由上帝差遣,該到哪裡去、該說甚麼話都是出於上帝的命令,沒有推辭、自由選擇的空間。他是上帝的「器具」。但上帝要藉著先知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的事,這是一件極有意義又重要的事:祂要改變以色列這個悖逆之民族的生命和命運,而這一件事也只能藉著受選的先知一起參與去完成。耶利米正是那位被選中的先知。

為了在悖逆且硬頸的百姓中傳揚上帝所交託這些能讓生命更新的「福音」,先知受盡苦楚。教會也是這樣。耶穌曾經警告門徒:他們受差遣是要進入危險的豺狼群中宣揚上帝的道 (路10:3)。他們可能被拒絕,甚至被殺害、吞噬。門徒及教會為福音受苦是正常也應該;若無受苦的感覺,反倒是值得注意及警惕的信號,因為教會可能已經在不經意中被「俗化」而成為一個和「世界」無差別的人的機構或組織了。

二、 為基督而受苦

受苦有甚麼意義?宗教不就是要引導人趨吉避凶、得更多的福氣嗎?為何信徒必須受苦?信徒在生活中遭到苦難,難道不應該在宗教中得到消災解厄的幫助和慰藉嗎?為甚麼還要因為信仰的緣故而受苦?這樣的苦難有何意義?而耶穌基督的受苦又有甚麼意義?他不能起來反抗,甚至將迫害者 (猶太的宗教權貴如祭司長、法利賽人、經學士) 打倒嗎?

〈彼得前書〉作者寫信給初代教會受苦中的信徒,要他們知道「受苦」是「蒙召」的一部分。他說:「你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為要使你們跟隨他的腳蹤。」(v.21) 基督耶穌留下「為義受苦」的榜樣,隨後的信徒也跟著他的榜樣行出為義受苦的事。幾個世代下來,人心改變、社會改變,基督信徒的人數增加,信仰也被普遍接受。耶穌的行為所傳達的信息正是「以善勝惡」,不是「以更強大的惡勝較小的惡」,如此才能達成化解報復、暴戾而得到和平的終極目標。

初代教會信徒為了信仰耶穌基督而受迫害,四處逃難。今日中東及非洲、亞洲部分地區的基督徒也是如此。比起他們,台灣的基督徒應該深深感謝上帝,因為祂庇護我們免於遭受苦難。但今日信徒免於受苦是因為前人的犧牲和努力,他們過去的宣揚和信仰見證改變了社會與人心,使得今日的信徒不必再遭受誤解和迫害。這是我們這時代的信徒應該感謝的地方。

三、 相信上帝

關於耶穌基督所留受苦的榜樣,〈彼得前書〉的作者說:「他被辱罵不還口,受害也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給公義的審判者。」(v.23) 耶穌的受苦與受難而死是無辜的,羅馬總督彼拉多經過仔細審理後也證實了耶穌的清白。可是已經墮落的猶太宗教權貴不放過他,繼續煽動群眾大喊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惡意殺死一位無辜者的罪是何等地大,群眾卻盲目且激情地大聲喊叫,宣稱自己和後代子孫都願意承擔這樣的大罪和懲罰。這是公然挑戰上帝的行為,可見這一群宗教人和無知群眾的愚昧之罪及大膽是何等可怕!

在世上成為拿撒勒人的耶穌不是鄉愿,也絕對不是沒有勇氣和邪惡權貴對抗的弱者,而是深深相信上帝的一位傳道者。他教導人真確地認識上帝,祂是公義的、會發義怒的神,也是充滿慈悲、憐憫與愛的「天父」。在世上被欺壓而受苦的人雖然遭到苦難,上帝卻為他們施行公義的判斷,替他們伸冤與平反。耶穌相信這樣的一位上帝,確信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會保護、照顧我們不受惡的終極侵害與毀滅。因此,耶穌全然順服上帝,活在祂的旨意下。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他和上帝合而為一:他在父裡面,父也在他裡面。(約14:11)

此外,〈希伯來書〉的作者確信耶穌的死成就了上帝拯救世人的事工:「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得了醫治。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回你們靈魂的牧人和監督了。」(vs.24~25) 耶穌不是白白受死,他的死有著豐富的拯救效果,世人所需要的。

結語:

今日我們和基督耶穌以及全世界的基督徒一起坐桌,享受上帝在基督裡的恩典之餘,也應該一起記念他受過的苦難,以及這世界仍然存在的許多苦難。由於人自私的罪,以自我為中心對抗上帝,悖逆上帝的旨意,偏行自己的道路,造成今日世界難以解決的紛亂和苦難。因此,唯有讓人再回到上帝面前,尊祂為大,願意行天理,實踐公義和愛的社會倫理原則,讓各類型的弱勢者也能獲得照顧,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回復祥和,得到真正的平安。

願上帝的靈幫助我們重新立志,叫我們願意奉獻自己成為上帝的器具,承擔宣揚福音、賙濟窮苦的使命,幫助減輕世人因罪而生的苦難。

【問題思考】
1. 先知的職分是甚麼?他有甚麼權柄?
2. 為甚麼義人也要受苦?受苦有甚麼意義?
3. 您認為基督徒所擔的是自己的苦難,或是別人的苦難?為甚麼?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