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善的信仰

聖經:申命記32:1~4; 馬太福音6:1~6, 16~18
啟應:第53篇
聖詩:301、505、390

即使有人倡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類理性的發展,宗教必然會從人類的歷史中被淘汰而消失,但這樣的預言並未成真。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普遍掀起宗教復興的現象,宗教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科學持續發展與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重視。有些西方人甚至捨棄原來擁有的基督宗教和哲學傳統,轉而對東方神祕宗教與哲學思想產生了莫大興趣,印度的瑜珈、佛教的禪宗、超覺靜坐等帶有非理性、神秘元素的宗教及活動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和參與,一時還蔚為風潮。

有些學者認為上述現象係因科技及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而產生。由於感官享受幾乎到達極致,反倒使人的精神感受極大之苦悶,導致心靈空虛與不滿,轉而尋求各式各樣的宗教和精神之慰藉。畢竟,人的生命和存在不僅只有肉體和感官的需求,尚有精神層面的需要。宗教和信仰在滿足人的精神與心靈層面的需求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宗教、沒有信仰,則人心的苦悶必然孳生。

信仰是人的生命與存在的指針和動力,沒有信仰的人難逃心靈苦悶的侵襲,也很容易落入只為自己、只靠自己的自私情態而迷失人生方向。信仰至少提供人關於生命努力的方向和對生命意義的更深了解,有信仰的人多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踏實,無信仰的人借著物慾滿足需要,卻無法長久持續,因此患得患失,常常無所適從而迷失方向。其實,追求各種宗教慰藉和幫助的過程中也充滿危機,因為宗教有真假之分,信仰也有真實與虛偽之別,選擇「正信」及建立正確之信仰遂而重要。

一、 真實的宗教

世間的宗教五花八門,各有主張和特色,但難免參差不齊,甚至真假混淆。在經濟不景氣、人心越徬徨的時候,許多人寄望藉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來指點迷津,宗教因此變得越有市場。有人因此乘機將宗教當成企業,以經營生意的方式操作,大賺其金錢利益。這樣的情況導致宗教趨向商業化、企業化,信仰則趨於價格化。這不僅只是宗教和信仰的扭曲,可能還是一種需要嚴厲批判的墮落。讓人頗感遺憾的是,這種商業經營的理念甚至滲透到教會和基督徒的圈子裡,嚴重汙染了基督信仰的單純與真實。這種利用商業手段和方法經營及發展的宗教團體,其出發點當然不對,其經營也往往藏汙納垢,隱藏著信仰必須強力批判的「罪」。在這種情況中,人要怎樣分別真實的宗教和虛假的宗教?

宗教墮落必然造成信仰的墮落,反之亦然。在這種宗教和信仰產生危機的時代,原本純正的信仰失去其本質,變成無法指引光明道路的胡言亂語。然則,一般人無從分辨真假,在人生危急、徬徨時因而被神棍欺騙者大有人在。

分辨真假宗教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神聖經典」(the sacred scriptures) 之有無及其根據經典而來的教導。實際上,幾乎所有的正信宗教都有流傳許久的神聖經典,例如聖經、佛經、可蘭經...等,這些經書歷經千百年流傳而不改,自有其無法抹煞的價值。然而,經書的價值非因其存在歷史之悠久,乃因其內容教導歷經千年不多變動且持續傳講的基本道理。這又間接證明了經書的價值合乎人類社會的需要,這些神聖經典的教導還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指針和幫助。

簡單說,真宗教最重要的特色是擁有經典和基於經典的正確教導。有些宗教欠缺神聖經典和正面的教導,常常因此讓宗教師有信口開河,胡扯一番的詐騙空間,這是值得注意防範的地方。但以正信宗教來說,即使無法完全免除欺騙的錯誤,這樣的空間明顯較小。就猶太教和基督教而言,「妥拉」(Torah:教導) 或「上帝的話」就是該宗教信仰的核心。長久以來,也多半形成了正當解釋的傳統,不容許隨意曲解經典。佛教和伊斯蘭宗教其實也都以經書的教導為重,可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書的閱讀權和解釋權一直都掌控在教士階層手中,信眾平日很難受益於經典的教導。這些宗教欠缺了像16世紀基督宗教改革運動所帶來的刺激和挑戰,以致停滯在某個地方。

真宗教之作用和價值在於:○1指導人生方向;○2賦予人生意義;○3豐富生命內容;○4提升人性,假宗教則不僅無法提供這樣的作用,反而常常使人沉淪。真宗教引導人面對上帝或神聖者,同時面對有罪的自己,並因此尋求得救的機會,假宗教則無此作用,有時反倒使人陷入無知愚昧或自大。因此,認識及分辨真假宗教和信仰的能力是認真追求信仰的人必須具備的。


二、 虛偽的信仰

遺憾地,真宗教即使具有正面的價值,但也可能產生假信徒。這些假信徒表面上積極參與禮拜、聚會或交誼活動,心中卻無所相信,追求的也不是信仰。他們對真理或道理沒有興趣,所追求的不是信仰而是利益。他們的動機、目的可能是要搏得別人的欣賞、讚揚,或只是要建立人際關係網絡,好方便促進個人利益的進一步發展。

今日所讀新約經文記載了耶穌關於施捨、祈禱、禁食等的教導,這些都是重要的宗教和信仰活動,但耶穌指出有些人參與這些活動可能只是一場騙局。假信徒在這些活動中追求的是從人那裏得來好名聲,而非真誠信仰的自然表現。因此,這些假信徒施捨的時候還「故意在人面前表現虔誠」(太6:1),目的是「故意要得人的稱讚」(太6:2)。他們請人敲鑼打鼓,大肆張揚,卻在人前故作謙虛。現代版的則是大費周章召開記者會,還假謙虛地自我吹噓一番,藉此搏新聞版面,贏得人的讚許。假信徒祈禱的時候,則「故意讓人看見」(太6:6),站在人多之處如十字路口或大群會眾聚集的會堂大聲祈禱,也不忘藉著禱詞宣揚自己的虔誠和優點,偶而還譴責一下不敬虔的罪人,將祈禱當作演說與教訓。此外,假信徒而在遵行宗教禮儀規定的禁食之時,故意在人面前裝出愁容滿面,憂傷十足的樣子,「故意讓人看出」(太6:16) 他正在禁食。耶穌認為這些假信徒「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6:2, 5, 16),也滿足了他們的目的,上帝不需要再替他們多費心思。

真信仰追求的是上帝和祂的肯定。保羅在論述僕人服侍主人的適當態度時這樣說:「作僕人的,你們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人的眼前這樣做,像僅是討人的喜歡,而是作基督的僕人,從心裏遵行上帝的旨意,甘心服侍,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因為知道每個人所做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必按所做的從主得到賞賜。」(弗6:6~8) 此外,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為自己的案件受審時,提及自己的信仰經歷和宣揚耶穌基督以及悔改的道理時這樣說:「因此,亞基帕王啊,我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我先在大馬士革,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上帝,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26:19~20)

同樣,1521年4月18日馬丁‧路德受皇帝查裡五世和教會代表合組的沃姆斯議會召喚,在皇帝主持的議會中被要求替自己發表的〈95條論說文〉辯護並公開宣告撤回以免被逐出教會;面對威脅的路德卻說:「除非聖經的證據或清楚的理性說服我 (因為我既不信任教皇也無法單單相信主教團,大家熟知他們常常犯錯又自我矛盾),否則我必受自己引用的聖經經文之約束,我的良心也受上帝的話語所俘虜,所以我不會也不能撤回任何東西,因為違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對。願上帝幫助我,阿們。」上述這些信仰鬥士們的單純信心就是誠心「面對上帝」。

三、 面對上帝

今日選讀的舊、新約經文都告訴我們:真宗教所敬拜和追求的對象是上帝,真信仰引領人面對上帝或超越的神。所有的正信宗教皆在乎引導處於凡俗世界受盡煩惱攪擾和苦難捆綁的人面對神聖者,並藉著這位超越的神聖者的呼召和吸引而真實地面對自己,操練自己,並提升自己的人性。用基督教信仰的話來說,就是「面對上帝,誠心悔改,變化自己」。唯有誠心面對神聖的上帝或超越的神,人才有機會檢視自己的罪與人性的缺陷,並因此認罪、祈求赦免、悔改,重新調整生命方向,使生命得到更新與改變,成為聖徒。

改革宗信仰與神學的重點之一就是面對上帝的神聖或聖潔時,人立刻看見自己的罪和不完全,因此才知道怎樣改變自己,得到拯救。換句話說,聖潔的上帝是闇黑人性的一面照妖鏡,面對上帝就是真誠地面對無可逃避的自己,這是真宗教與真信仰的最大價值。而真信仰使人性在面對上帝和反省自己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因此而更接近上帝。

結語:

偽善的信仰提醒我們注意在信仰的追求過程中佈滿了令人迷失的陷阱和危機,人有時掉進去卻不自知。例如法利賽人原係追求聖潔和虔信的一群信徒,最後卻可能變成偽善的宗教徒,徒有外表的敬虔,卻失去了宗教最重視的愛心和憐憫,而失去的這些正是最寶貴的「宗教心」。沒有了宗教心,怎麼可能有真誠的信仰?耶穌的教導提醒認真追求信仰的基督徒要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上見證上帝的教導,不要讓這些教導變成沒有基礎的空虛理論。


【問題思考】
1. 我們要如何分辨真假的宗教?
2. 如何防止虛偽的信仰?
3. 人如何從面對上帝生出真誠的信仰而成為真實的信徒?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