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風和浪都聽他的

聖經:詩篇65:5~8; 馬可福音4:35~41
啟應:第5篇
聖詩:301、304、386

今天是總會所定的世界環境主日,希望藉此機會喚醒信徒注意自然環境保護的問題。這幾年來,全球各地溫度持續上升已經造成嚴重的環境危機,而這一切問題的產生除了自然本身所形成以外,咸信和人類的破壞有密切之關係。這些破壞包括過度開發、濫墾、工業發展副產品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以及各類廢棄物氾濫等有關。

除此之外,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濫用、基因改造食品的潮流,追求生活更舒適及奢華所需超量能源使用與浪費...等,因而導致各地氣溫升高和氣候急遽變化,也造成極地冰山溶解、海平面上升、河水氾濫等災難;相反地,有些地區卻發生旱災,土地缺水龜裂無法栽種,糧食短缺,人民因飢餓而死亡,有些地區則因政治意識形態衝突或爭奪資源、權力等而發生戰爭,引發難民潮;而最近亦有不少地區地震不斷,除了自然因素的理由之外,或也可能起因於某種形式的人為地下爆炸所造成。

種種跡象顯示,問題的發生基本上來自人類本身。猶記得二十世紀5、60年代,人類科學研究及科技發展迅速,許多科學家自信假以時日人類當可解開宇宙的奧秘並征服之。一般人亦因此受影響而常常用我們「征服了」這座山、這片海來表達自己超越自然的能力。當時普遍流行著「人定勝天」的口號,許多正在進行開挖的工地如巨型水庫、鑿山開路工程的工地常常掛著大型看板或以特大字體書寫「人定勝天」的標語,在在顯示人的驕傲與自信。

今日則因多數國家將施政重點聚焦在經濟發展和表示的數據,無形中刺激過度開發,也造成了消費主義的擴張和過度的浪費。以台北市為例,每日浪費丟棄的廚餘高達175公噸,平均每人約1公斤,全台灣則在6100公噸左右,約等於70座101大樓的容積;以此推算,全世界每日浪費丟棄的食物數量實在難以想像,卻有不少居住在資源貧乏或戰亂地區的人們必須忍飢挨餓,顯然國際貧富差距的問題更為嚴重。

在海洋產業方面,流刺網捕魚的弊害和可怕已經明顯造成魚類大量減少,可能幾年內漁獲量將趨近於零,屆時受害最大的就是人類本身。原因是什麼?表面上好像這是人類不思節制、浪費之行為所造成的惡果,較深層的原因則可能是人類誤解自己是地球的「主人」,而不相信人只是聖經所說的「管家」。許多人未能意識到地球不是人類「自己的」,而是上帝「給我們的」,並且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和生活的唯一場域,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家」。我們也忘了人是「天生地養」的,而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還有許多和我們一起存在、生活的動、植物,這些是提供我們生命及生活所需的資源,若我們非妥善利用,而是浪費亂用,最後的害處則人類自己必須承擔。

一、 上帝是主宰

如上所述,面對所居住的世界和浩瀚宇宙,人最大的迷思和錯誤是把自己視為主人,以為「智慧人」可以勝過各種挑戰,克服一切困難「征服」並利用世界。他們相信「人定勝天」,卻不察覺這只是空泛的說詞和夢想。好在科學越發達,越使人認清真相,原來宇宙之大無從想像,人類現在所知的僅只是其中極小、極少的一部分,實在微不足道;意圖「征服」宇宙則只有「不可能」這個答案。

聖經提醒我們:人絕對不是世界的主人,上帝才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人只是受託的管家。相對於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人本主義思想的主張,信仰上帝的聖經作者告訴我們:惟有上帝才是世界和宇宙的真正主宰。〈詩篇〉第65篇的作者說:「你 (上帝) ...用力量安定諸山,使諸海的響聲和其中波浪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都平靜了。」(vs.6~7) 詩人清楚地告訴我們:惟有上帝才真正有力量控制自然。

簡單的事實也同樣告訴我們:即使人類可以用許多高效率的工具鑿山開路、遇水架橋,用炸藥炸開地殼或坑洞建造避難所,但人類卻沒有能力讓被破壞的自然重生或創造一個更好的自然加以利用。簡單說,人只有破壞的力量,卻沒有創造生成的能力。誠實面對這些事實,那麼究竟「誰才是主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清楚的。

二、 海與風的象徵

今日選讀的新約經文敘述了耶穌所行的一個「超自然神蹟」,裡面出現了海與風的象徵,值得我們用心思想。「海」在舊約聖經中常常代表可怕、讓人驚嚇的深淵,有象徵「死亡」的意含。在古代,由於缺乏科學探測儀器的幫助,海之深與大無人可知,但在人的經驗中,它常帶來死亡的威脅。海常常吞噬人命和航行的船隻,因此藉著人們想像的描述,海之所以可怕的理由乃是因為海裡住著一隻沒有人能夠清楚描述與形容的海怪「利維坦」 (Leviathan),這隻海怪是人們內心對大海或巨大湖泊心生恐懼的源頭。

實際上,海變幻莫測,平時看似溫和,景色安詳美麗,船隻可以順利航行,輕鬆愉快;但何時海會翻臉則無可預知,翻臉時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則無人可以阻擋和控制,這是海的可怕。

啟程之前,勞累一天的耶穌吩咐門徒將船渡到對岸,讓身體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原本這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也是應該有的,沒有人想到意外之事的發生。然而這一幕情景也提供我們思考的素材:在繁忙的人生過程中,我們盼望最後可以平安抵達真正得到安息的彼岸,卻在途中發生許多「意外」。佛教也用「海」來象徵人的生命場域;人生是從海之「此岸」渡到「彼岸」,過程中充滿種種掙扎、痛苦,人生因此被形容為「苦海」。

「風」的希臘文則是anemos,有從「天」或「地」之四角產生之巨大力量的意思,它是自然界可畏懼的一個力量。對人而言,不論是海或風都是可怕的。

的確,自然界的海和風雖有正面功能,卻可能也是毀滅的力量。耶穌和門徒及其他人坐著小船意圖渡到「彼岸」休息,不料途中起了意外的極大風浪,這是許多人都可能經驗到的人生實境 (the existential situation)。處在這樣的實境中,絕大多數的人必然和耶穌的門徒一樣心生恐懼、害怕,因為人可能在此危險的實境中喪失生命,即使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是經驗豐富、老到的「討海人」。

希臘文另有pnuma這個字用來描述「風」,它的本意是「靈」,或是「呼吸」、「氣息」。這風來自上帝,非自然本身產生的風,而是帶有創造、創新等正面意義的神靈之風。〈創世記〉描述上帝的「風」(靈) 吹在淵面 (混沌之水),宇宙、秩序、和諧遂逐漸形成。這屬上帝的靈風,吹在甚麼人身上,他就成為受祝福而擁有「才能」或特別之「靈性」的人。

三、 連風和浪都順從他

在耶穌與門徒同船渡海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危急中的門徒心生恐懼,因為連水都大量潑進船裡,船將沉沒,耶穌卻在船尾依舊枕著頭睡覺不醒,是太累?太有信心?或無知而不知風浪的危險力量?或不管門徒之生死?但門徒面對危險,驚懼反應而叫喊,吵醒耶穌,埋怨他為何置之不理?

被吵醒的耶穌醒來立即「斥責那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平靜了。」(v.39) 我們從這一件事得知耶穌的話有著超越自然的特別能力,這能力也呈現在上帝創造宇宙的時候 (參考〈創世記〉第一章)。祂「說」甚麼,自然界就「生成」甚麼。舊約時代的詩人說:「諸天藉耶和華的話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他聚集海水如壘,收藏深洋在庫房。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願世上的居民都懼怕他!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33:6~9)

耶穌讓風和浪平靜之後,轉過頭來問門徒:「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v.40) 這是極尖銳的問題。每天跟著耶穌同進出,聽盡他所講的道理,看遍他所行的神蹟,又隨著他四處傳道的門徒,信心卻在面對困苦挑戰的這一刻完全崩盤,徹底暴露自己靈性上的虛空,退回未跟隨耶穌之前的原點,和一位毫無信心的人一樣,證實了過去這一段追隨耶穌的時間不管多長都是一片空白,沒有學到甚麼。

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也有可能和門徒一樣面對意料之外的困境,那時我們可能也像門徒那樣,看清自己原來是一位信仰的空心人,知道自己的信心原來是無根的,即使上帝或耶穌確實和我們同在,我們卻完全沒「不信」!

結語:

在這一則故事裡,我們十分不解的是:門徒看見了耶穌所做的事,他們不但沒有因此對耶穌生出信仰的認識,反倒因此心生「非常懼怕」,彼此詢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v.41) 門徒的懼怕提醒我們再次仔細思考我們跟隨的究竟是誰:只是一位在我們憂傷、痛苦中安慰,危急中提供遮蓋和保護,欠缺中補足我們所需至豐富有餘的上帝?或是一位我們必須敬畏、順從他的「主」?

耶穌究竟是誰,怎有能力叫風和浪都聽從他?答案很顯然:他擁有超越自然界的權柄,是自然和宇宙的主,而門徒和所有的人都只是藉著自然維生的被造者,我們沒有權利濫用或蹂躪自然。

【問題思考】
1. 從耶穌命令風和海平靜的神蹟作為中,您怎樣看耶穌?
2. 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自然界生態及環境保護的問題?
3. 請說說看您對「管家」倫理的看法。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