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2016-「大齋節期」簡介

「大齋節」又叫做「預苦期」,英文名稱叫做「the Lent」,是從「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或譯為「聖灰日」) 這一天起算,一直到受難週 (英文名稱是the Holy Week,第一天是棕樹主日Palm Sunday) 最後一天星期六止。這一段期間包括6個主日和40天 (所以也稱做「四旬齋」),總共46天。2016年大齋節期的起算日是2月10日 (「聖灰星期三」或「聖灰日」,適逢台灣習俗春節的初三),2月14日是今年大齋節期的第一主日,受難週則是從3月20日 (棕樹主日) 起至26日止,3月25日 (星期五) 是基督受難日,27日是「復活節」。

[閱讀全文]

靈修是什麼?

靈修是宗教信徒生活中的重要事項,虔誠的信徒會遵循每日靈修的習慣做信心培育和操練的功課。有些信徒甚至維持每日早、晚靈修的習慣,稱之為早課、晚課。從字眼上看,靈修是一種「功課」,必須勤加修練才能進步。但,是甚麼樣的功課呢?目的何在?

[閱讀全文]

所謂菁英

根據中文字典的定義,「菁英」一詞意謂精華,但若指著人說,就是英文的elite,係指社會上一小群擁有高學歷,知識與能力俱佳的雋秀人才。這一小群人因其出類拔萃的特殊性,而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等領域能夠擁有令人欽羨的地位和權力,又因其「優異性」而自成一個階級,也總是和一般人民保持相當的距離,年深月久則逐漸形成所謂的「權貴」。

[閱讀全文]

歷史的真相?

歷史從來都不是客觀的,要從成文歷史中找客觀的真相無異緣木求魚,即使經過比對,也很難確定真相是甚麼。苦苦追求真相,未免太過天真。

最近有機會受邀觀賞李崗監製,許明淳執導拍攝的紀錄影片《阿罩霧風雲II:落子》,除了深受監製人和導演的用心感動之外,也更堅信絕大多數歷史其實是過往發生之事件的一種解釋,主觀成分終究難免。

[閱讀全文]

民粹vs.菁英

每逢台灣主要的選舉或遇有重大社會議題爭論的時刻,不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總會出現一些代表某種利益團體立場發聲的言論,激烈批評另一些站在人民或普羅大眾立場發聲的言論。前者常常譴責替一般人民發聲的論者為「搞民粹」。在激烈的爭辯中,可能大多數人不太清楚什麼是「民粹」或「民粹主義」,只覺得被批評的東西是不好、低俗、沒水準,又欠缺道德或甚至是邪惡的,所以應該全力排斥。

[閱讀全文]

上帝活活的話語

談論聖經本質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聖經是上帝活活的話語。」這樣的主張說明了聖經雖然是古代信徒流傳下來的信仰文件,但作為上帝的「道」的見證集,聖經絕對不是古董,因為它是「活」的,現在仍然對我們說話。它的書寫雖然是不再通用的古典文字,但它的啟示或所傳遞的信息卻是「現代的」、「當下的」。

[閱讀全文]

聖經的解釋

聖經是基督徒信仰的根源、基礎,也是判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這樣說:「我們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做為我們信仰與生活的準則。」基督徒相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生命的道(話語),因此,讀聖經就是讀上帝的話,目的是要明白上帝對我們說什麼。

[閱讀全文]

從讀經、查經到生活實踐

讀經、查經的目的是要知道、瞭解上帝的話,但如果只是為了知道與瞭解聖經的內容和教導,這是不夠的。因為讀經、查經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要「實踐」聖經中的教導,或是說要讓上帝的話具體實行在生活中。「上帝的話」是生命與生活之道,也是俗稱的「天理」,守天理、行天理乃是生命之原則。行天理,才能使生命真正受益,這也是新舊約聖經中常有的訓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