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使徒信經(11)—基督再臨與末日審判

聖經:詩篇50:3-6; 啟示錄22:6-17
啟應:第66篇
聖詩:125、46、386

世人對「時間」的看法大略有兩種:一種是循環式的時間觀,另一種是直線式的時間觀。「循環式」的時間觀大都存在於非基督的宗教和文化如埃及、希臘、印度、中國...等裡面。舊約〈傳道書〉表達的也屬於這一類型的觀點:「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太陽上升,太陽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停旋轉,繞回原路。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回原處。萬事令人厭倦,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4-9) 這種觀念認為時間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它是一種不斷重複的單調循環。

[閱讀全文]

使徒信經(10)—耶穌升天坐上帝右邊

聖經:創世記5:21-24 (和合p.5, 現中p.7, 台漢p.5)
使徒行傳1:6-11(和合p.163, 現中p.185, 台漢p.134)
啟應:第65篇
聖詩:109、160、392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復活之後招聚門徒在伯大尼對面 (亦即橄欖山) 聚集 (24:50)。他在那裡對他們講說「上帝國的事」,告訴他們聖靈要降在他們身上,然後吩咐他們為他做見證「直到地極」之處,並祝福他們。隨後,耶穌被接升天 (徒1:9-11)。〈使徒行傳〉這一段的記述傳遞了一個最基本而清楚的信息:耶穌升天是發生在門徒眼前的一個「事件」(event),不是門徒的想像。

[閱讀全文]

使徒信經(9)—耶穌基督的復活

聖經:列王紀下13:14-21; 哥林多前書15:12-19
啟應:第3篇
聖詩:98、102、388


今天是復活節,是全世界教會和基督徒都以讚美、感恩的禮拜記念、慶祝的一天,因為耶穌基督在兩千多年前這個時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埋葬,三天後卻復活了。這確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件事,即使一部分猶太人如法利賽人,相信世界末日時所有過世的人都要復活,但要相信一個被以酷刑處死後三天又復活的耶穌,還是很困難。然而對早期跟隨耶穌的信徒來說,上帝使這位拿撒勒來的拉比死了三天後復活,證明了他就是上帝所揀選的基督彌賽亞。

[閱讀全文]

騎驢駒的君王

聖經:撒迦利亞書9:9-12; 馬太福音21:1-9
啟應:第9篇
聖詩:84、113、386

今天是一個值得高興、大聲歡呼的日子,因為拿撒勒人耶穌要進入耶路撒冷做王了!他是上帝派來的彌賽亞基督、是救主,又是大衛的子孫。許多人手中激動地揮舞著象徵歡迎旗幟的棕樹枝,有些人還砍下棕樹枝鋪在地上,甚至還有人把自己身上披著的衣服脫下來鋪在上面,要讓耶穌走過。這些群眾興奮地呼喊著說:「萬歲!和散那!」他們的激動、興奮是有道理的:這一位來自猶太地北部加利利拿撒勒城的耶穌四處傳揚「上帝國」的信息,這是一個由上帝掌權、治理的國度,是最理想的國家,以色列人熱切期待的國度。這一位耶穌真誠地關心、安慰社會的貧弱階級,常常和他們在一起,解說先知的道理給他們聽。不僅這樣,他還會行醫病、趕鬼的神蹟,幫助處在絕望中的人重新站立起來。如果他是上帝在世上掌權的代理者,國家真的由他來統治,那麼以色列就有希望對抗史無前例的強大帝國羅馬,把俗世的外邦羅馬殖民政府趕出去,甚至擊敗它!

[閱讀全文]

使徒信經(8)—埋葬、落陰府

聖經:詩篇30:1-4; 彼得前書3:17-22
啟應:第58篇
聖詩:116、122、387

拿撒勒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他的身體在安息日開始前被取下,埋葬在富有而尊貴的議員亞利馬太人約瑟所提供的墓穴裡 (參考可15:42-47)。拿撒勒耶穌的死和所有的人相同,呼吸不再、肉體不動,也需要一個地方埋葬。而這一位被宣告為基督的耶穌,他肉體裡面的靈則在形式上也和其他人一樣,落在陰間,不過其意義卻大不相同。

[閱讀全文]

使徒信經(7)—被釘十字架上死

聖經:民數記21:4~9; 使徒行傳2:36~39
啟應:第48篇
聖詩:281、115、386

彌賽亞、基督、救主被釘十字架上而死,這怎麼可能?「救主」代表人的希望,救主死了,希望當然破滅了!救主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可能是真的救主?上帝怎麼可能派遣一個這樣的救主來救以色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猶太人的祭司長、經學教師、長老,羅馬官府以及其他民眾從底下看著他,譏諷地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救救你自己吧!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呀!」(太27:40) 又有人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他倚靠上帝,上帝若願意,現在就來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上帝的兒子。』」(太27:42-43) 耶穌終究沒有神奇地從十字架上走下來,他死在十字架上!

[閱讀全文]

使徒信經(6)—受苦的上帝

聖經:以賽亞書63:8~10; 彼得前書2:21~25
啟應:第50篇
聖詩:68、542、355 (聖餐用)、390

上帝是全能的、榮耀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若如此,祂會受苦嗎?第一、二世紀的教會面對靈智派 (Gnosticism,又譯為「諾斯底主義」) 主張上帝是靈,有永恆性,不可能和屬物質且只有暫時性的肉體結合,因此不可能受苦。所以,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和受苦、釘十字架...等都只是「幻影」,而非實際。上帝之所以用「幻影」呈現在人面前是不得已的事,因為一般人缺乏可以認識「靈」的智慧。上帝必須用具體「形象」的方式讓人認識祂,但這只是幻象,而不是實體。

[閱讀全文]

道成肉身

聖經:詩篇33:6~12; 約翰福音1:1~5
啟應:第54篇
聖詩:298、552、399


教會是甚麼?教會的使命又是甚麼?這是教會和基督徒必須清楚知道的道理。〈彼得前書〉2:9說:「不過,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使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這一節經文的前半段說明了教會的本質:教會係被上帝呼召、揀選之信徒的集合體,擁有祭司、上帝子民、和聖潔團體的貴重特質;後半段則指出它的使命是去「宣揚」上帝拯救世人的美德,但這「世人」首先指的就是信徒自己。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