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潔淨聖殿

聖經:撒迦利亞書13:1~9;馬太福音21:12~17
啟應:第 40 篇
聖詩:71、175、392

今天是棕樹主日,是紀念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受到群眾熱烈歡呼迎接之盛況的日子。耶穌公開傳道始於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地區,離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耶路撒冷有一段距離。然而,耶穌傳揚「上帝國」的宣教事工,在短期間內就獲得社會群眾的巨大迴響,甚至形成一種現代學者所稱的「耶穌運動」,震撼了當時的以色列社會,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許多人從耶穌所傳的信息和所行醫病、趕鬼的神蹟看見了未來的希望。而耶穌的傳道活動也逐漸從北部南移逼近首都耶路撒冷。當他抵達耶路撒冷時,群眾報以熱烈歡迎。〈馬太福音〉第21章6~11節的經文簡要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耶穌騎著驢駒,眾人則多半把衣服脫下來鋪在路上,也有人砍下樹枝鋪路,更多的人則前呼後擁口中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和散那」有「救主」的意思。

[閱讀全文]

假先知的話/林瑞隆牧師

聖經:耶利米書23:16~22;馬可福音8:34~38
聖詩:241、153、397
啟應:第33篇


以色列國的先知通常出現在國家、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刻,指出人民的罪行,警告他們可能面對上帝的審判,並積極喚醒他們的信仰良知,強力勸戒他們悔改,免惹上帝的怒氣,並遭懲罰而致釀成災禍。

[閱讀全文]

作貴人,呣通作貴族

聖經:創世記12:1~4; 羅馬書15:1~6
聖詩:298、547、402
啟應:第 25 篇

台灣雖然是個宗教興盛的國家,卻是一個以人而非以神為中心的社會,宗教大都只具供人祈求平安與祝福的功能,鮮少有教化人心改變社會的作用。造成這種現象與結果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但某些宗教教義的模糊、歧義性以及宗教團體本身缺乏自律與反省能力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一個以人而不以神為中心的社會輕易塑造了爭出頭、重競爭的社會氛圍和文化。隨後,如何利用或甚至擊倒別人而成為人上人的方法或也因此成為流行思潮重視的人生目標,使得芸芸眾生爭相學習,徒增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怨懟和對立,這樣的社會必然產生許多困難的問題而無法和諧。

[閱讀全文]

生命的操練

聖經:耶利米哀歌3:26~39 (和合p.964, 現中p.1036, 台漢p.910)
彼得前書4:12~19 (和合p.339, 現中p.363, 台漢p.270)

根據學者的研究,〈耶利米哀歌〉的宣讀時機應是在公眾集會的時候。會眾透過吟唱來記念以色列遭遇的苦難並哀傷痛悔,仰望上帝的赦免恩典。吟唱的過程中,會眾一方面學習與明白歌詞的教導,另一方面也獲得心靈的安慰。這本簡短的書雖然掛上了耶利米的名字,但學者認為作者是誰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哀歌〉的內容可能真實地反映了耶利米先知所處的時代情境,其內容主要是為耶路撒冷淪陷,以及猶大亡國而舉哀。

[閱讀全文]

虛情假意vs.真相

聖經:耶利米書6:9~15;馬可福音5:1~20
聖詩:298、547、356 (聖餐)、402
啟應:第 25 篇

今天是總會所定的婦女事工紀念主日,感謝姊妹參與禮拜的服事,也請兄姊一起多為婦女事工的異象代禱。婦女事工指的不是膳食準備、廚房洗刷,或是清潔打掃等馬大型的雜事,是指信仰造就、服事操練、福音宣揚這些馬利亞型的事奉。透過造就與實際操練,使姊妹信徒皆能受到良好裝備而為主所用,並藉著姊妹們的宣揚、分享、服事,與見證,讓社會更多婦女有機會接觸福音信息,建立信仰,得到鼓勵並豐富生命。我們的社會充滿許多問題,不少婦女也因這些問題而受苦,不得解脫,教會姊妹若能積極投入這個領域來服事,相信更多的婦女必能獲得幫助。

[閱讀全文]

所當誇口的

經文:耶利米書9:23~24; 哥林多前書1:18~25
啟應:第 62 篇
聖詩:411、538、386

加拿大傳播理論學者麥克魯漢 (Herbert Marshall McLuhan, 1911/7/21 ~ 1980/11/31) 曾經在1960年代提出「媒體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這個概念,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實際上扮演一個擁有形塑社會之巨大力量的角色。麥氏的理論果然是事實,媒體及廣告的確展現出對現代社會,甚至對人的思考方式與生活型態的無與倫比之重大影響。從1980年代起一直到今天,我們就處在一個受媒體及廣告宰制的社會環境中,媒體及廣告大大影響人的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的選擇。花鉅資買廣告的產品通常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即使其成本十分低廉;鉅額廣告費用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吃虧的還是消費者自己。不僅如此,媒體廣告還能塑造流行文化,支配人的思考選擇和生活型態。掌握政治權力的人也漸漸明白操控媒體就能夠主宰人的思想,所以控制媒體幾乎是所有集權政府首要的執政方針。媒體就像思想餵食機一般,閱聽大眾長期接受特定的思想食物,自然受制約成為不思考的動物,任由極權政府宰制。

[閱讀全文]

基督的推薦信

經文:但以理書7:9~10, 13~14;哥林多後書3:1~9
啟應:第 29 篇
聖詩:153、505、390


哥林多是一個海港城市,商業鼎盛,各地移民雜居而文化顯得多元但粗鄙,宗教信仰則多和性的崇拜有關。城內一座六、七百公尺高的山丘上有希臘愛神阿芙蘿蒂特 (羅馬名為維納斯) 的大廟,廟裡一千多名神妓在黃昏時分下山從事性交易。此外,也有展現男性俊美英姿的太陽神阿波羅的廟,還有其他和生殖力崇拜有關的神廟,社會風氣呈現淫亂。

[閱讀全文]

神能的權柄

經文:申命記18:15~20; 馬可福音1:21~28
啟應:第 21 篇
聖詩:4、469、391

當代許多教會與牧者喜歡談論權柄,好像不談權柄就無法順利運作或做事的樣子。權柄 (authority) 究竟是什麼?宗教或信仰的權柄又是什麼?它具有神奇的威力嗎?它的真正意義和內涵是什麼?這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今日選讀的新約經文,記載耶穌首次在迦百農傳道就給猶太會堂的會眾一個深刻印象:「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馬可1:22) 為什麼耶穌的教訓讓人感到有權柄,和文士不一樣?難道專門研究聖經的學者文士沒有權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