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爭勝甚麼?
作者: 林瑞隆 牧師 日期: 2017-07-16 17:48
聖經:哥林多前書9:24-27(和合p.238, 現中p.262, 台漢p.194)
啟應:第3篇
聖詩:22、478、386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生命發展如一場爭鬥」,因此生命的主要目標大概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出人頭地」,或是通俗的台語所說的「出頭天」。不論是出人頭地或出頭天,本意即在「爭勝」,都隱含著要將所有有形、無形的對手擊倒在地的意思。在中國文化裡「爭勝」就是「鬥爭」,而在台灣,我們多少也可以感覺出似乎整個社會都鼓勵、甚至放任「競爭」;手段可能沒有「鬥爭」那麼慘烈,但目的大概也是要打倒別人、壓制別人,讓自己出頭或掌控可能的一切。
競爭似乎是人類社會常存的一種生存技巧,不善競爭者常常無可奈何地淪為社會的「魯蛇」而遭人歧視,因此爭勝的觀念和社會氣氛似乎難以避免。影響所及,許多愛爭勝的人因此擅長結黨、爭權奪利,利用散布謠言、歪曲事實或其他更惡劣的手段抹黑、打擊敵人或不利自己的人,讓自己可以冒出頭佔據領頭的位置。
習慣爭勝的人有時不知道在競爭的過程和氛圍中人性容易受到扭曲,產生個人自大,輕視別人,甚至認為自己都對,別人皆非的錯覺。好爭勝的人傾向「自以為是」、「自以為大」的態度是很自然的,甚至認可自己本該擁有這樣的態度。其實,〈創世記〉第2章的伊甸園亞當、夏娃違逆上帝旨意的犯罪和第11章人類意圖建造巴別塔的故事都指出了人類甚至要和上帝爭勝的題旨或母題(motif)。這個題旨最終所呈現的便是當人與上帝爭勝之後,最後就是自認為是上帝,而這卻是聖經所啟示人最大的罪。也因此,耶穌基督甚至以自己的生命教導他的跟隨者學習「謙卑」,並且全然「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下。(參考腓2:5-11)
一、 努力競爭
就某個層面來看,人生的發展確實有如參與一場競賽。在學習如何獨立的過程中,沒有某種形式的競爭是不可能的。保羅在他的〈哥林多前書〉中提到「運動場」競跑的比喻,的確可以適度說明人生奮鬥的實況,但其重點可能不在於強調一般人心裡所想的「打倒對手」,而在於「挑戰自己」或「爭取榮譽」。
多年前,山葉鋼琴一支通俗的廣告影片主題強調「不要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使許多為人父母者無形中感到振奮,開始注意孩子的未來,也因此使不少有能力的家長努力投資要栽培自己的小孩,特別是在起跑點上的教育。但這支廣告確實有問題,因為真正贏在起跑點上的人幾乎只能有一位,要讓所有小孩都贏在起跑點上是不可能的。其次,決勝點實際上不在起跑點而在終點,並且也幾乎只有一人獲勝。不過,即使輸在終點的人也不見得就意味輸掉全場,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競賽者總是有許多寶貴的學習可以累積成豐富的經驗。所以,整個運動的過程中「參與」和「義力」才是真正重要的。
保羅使用第一世紀的人可以了解之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的賽跑,說明了人生競賽中的迷失和基督徒應該採取的態度。他指出賽跑運動最後得獎的只能有一人,所得的也只是一頂將來必會朽壞的桂冠,但參賽者總是盡力而為。他勉勵基督徒也要這樣認真參與人生的賽跑而得獎賞。保羅所強調的獎賞不是屬世的而是屬天的,言外之意係指必須努力追尋人生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非僅是俗世之權勢、地位、和財富。
現代人為了得獎牌有時使用欺騙或不當手段設法贏取運動獎牌,以致有時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賭博賺錢,完全不理會運動精神所重視的榮譽心。保羅所提的人生賽跑之主要目標卻在贏取生命的榮譽。生命無法停止,必須努力向前,要爭就要盡力爭,也得準備接受失敗,但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爭,而非和別人爭。
二、 競爭者的節制
有意義的是保羅在經文中提到競賽者「在各方面都要有節制」(林前9:25a)。「節制」意味著自律、規矩,或某種程度的自我控制和禁止放縱。用淺顯的話說,就是在為人處事各方面都有分寸、不逾越規矩。
運動員都知道比賽前必須努力在各方面控制自己,不放縱或隨便,使自己能夠保持最佳的體能狀態,如此才有希望在比賽中得勝。用這一點來說明基督徒的生命賽跑也十分恰當,因為基督徒過的便是有節制的生活:比賽前節制-自律、規矩,比賽時節制-光明正大、不欺騙,比賽後節制-勝不驕、敗不餒。這樣的生命豈不正是上帝啟示人過的正當生活?
保羅說在競技場上爭勝的運動員「不過是要得會朽壞的冠冕」(林前9:25a),但他們十分認真與專注,而在生命運動場上賽跑的基督信徒「卻是要得不會朽壞的冠冕」(林前9:25b),豈不是更應該全力以赴嗎?可惜,許多人 (甚至包括基督信徒)在爭地上事的時候極度認真,而在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屬天的事時卻無所謂,這可說是生命最重大的迷失。
三、 爭所要爭的
保羅清楚知道基督信徒應該追求更有價值的,因此他說:「我奔跑,不像無目標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9:26)簡單說,就是目標清楚,意義明白,完全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樣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前者的終極追求不屬於這個世界,而是屬神的國度;換句話說,基督徒的生命雖是「在世」卻不「屬世」。他們認真追求的是從天上賜下來的「生命之糧」或「永生的食物」(參考約6:32-51),不是地上必朽壞的食物。
此外,保羅也說自己在服事的事工上「克制己身,使它完全順服」(林前9:27)。「克制」和前述的「節制」似乎接近,但「克制」更需要用心、用力才能達到「完全順服」的目標。不過,誰或甚麼是「己身或我」順服的對象?從經文的脈絡看,保羅所指的順服對象是基督或上帝。服事教會事工者態度上的最難之處乃在「完全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下。從經驗上看,許多服事者要非有自己強烈的主張和堅持,使自己變成事實上的「主」,否則就是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事奉的「功勞」,生怕別人不知他的貢獻或甚至忘記他的名。耶穌曾經警告那些喜歡在人面前吹噓自己的行善、施捨、祈禱和禁食之操練的人,「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6:2, 5, 16) 耶穌的警告特別值得服事者留心傾聽。
保羅自我警惕說他怕自己雖然努力傳福音,最終卻被淘汰。(林前9:27)其實,不少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充滿了不可理解的矛盾:他們表現得很敬虔和謙卑,卻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敬虔和謙卑;他們表現得很順服,卻處處要別人聽從他們的話;他們表現得似乎很有信心且願意倚靠上帝的帶領,卻總是無法戒除憂慮而相信自己的規劃才是最有保障的。這樣的態度其實正是最缺乏信仰的表現。
結語:
生命究竟要爭的是甚麼?不少人傾向追求實際的、看得見的、摸得到的、可數算的事物,但這些事物不見得就能提供所謂的保障。有人一生爭勝,擊倒無數對手而出頭天,卻在一夕之間失去全部財富甚至健康與生命,辛苦累積了大半生的所得,最後卻連享受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爭勝所為何來?生命的本質既是不斷向前而無法停止,人也總是處在生命競賽的過程裡,爭勝似乎逃脫不掉,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該爭的是甚麼,不需要爭的是甚麼,並且爭勝的對象不是打倒別人而是挑戰自己,和自己競賽,因為基督信徒爭勝真正要得到的是「天上的冠冕」。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自己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最需要爭取的是甚麼?都得到了嗎?
2. 在生命競賽中的節制是甚麼意義?
3. 基督徒要如何克制己身,使它完全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下?
啟應:第3篇
聖詩:22、478、386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生命發展如一場爭鬥」,因此生命的主要目標大概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出人頭地」,或是通俗的台語所說的「出頭天」。不論是出人頭地或出頭天,本意即在「爭勝」,都隱含著要將所有有形、無形的對手擊倒在地的意思。在中國文化裡「爭勝」就是「鬥爭」,而在台灣,我們多少也可以感覺出似乎整個社會都鼓勵、甚至放任「競爭」;手段可能沒有「鬥爭」那麼慘烈,但目的大概也是要打倒別人、壓制別人,讓自己出頭或掌控可能的一切。
競爭似乎是人類社會常存的一種生存技巧,不善競爭者常常無可奈何地淪為社會的「魯蛇」而遭人歧視,因此爭勝的觀念和社會氣氛似乎難以避免。影響所及,許多愛爭勝的人因此擅長結黨、爭權奪利,利用散布謠言、歪曲事實或其他更惡劣的手段抹黑、打擊敵人或不利自己的人,讓自己可以冒出頭佔據領頭的位置。
習慣爭勝的人有時不知道在競爭的過程和氛圍中人性容易受到扭曲,產生個人自大,輕視別人,甚至認為自己都對,別人皆非的錯覺。好爭勝的人傾向「自以為是」、「自以為大」的態度是很自然的,甚至認可自己本該擁有這樣的態度。其實,〈創世記〉第2章的伊甸園亞當、夏娃違逆上帝旨意的犯罪和第11章人類意圖建造巴別塔的故事都指出了人類甚至要和上帝爭勝的題旨或母題(motif)。這個題旨最終所呈現的便是當人與上帝爭勝之後,最後就是自認為是上帝,而這卻是聖經所啟示人最大的罪。也因此,耶穌基督甚至以自己的生命教導他的跟隨者學習「謙卑」,並且全然「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下。(參考腓2:5-11)
一、 努力競爭
就某個層面來看,人生的發展確實有如參與一場競賽。在學習如何獨立的過程中,沒有某種形式的競爭是不可能的。保羅在他的〈哥林多前書〉中提到「運動場」競跑的比喻,的確可以適度說明人生奮鬥的實況,但其重點可能不在於強調一般人心裡所想的「打倒對手」,而在於「挑戰自己」或「爭取榮譽」。
多年前,山葉鋼琴一支通俗的廣告影片主題強調「不要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使許多為人父母者無形中感到振奮,開始注意孩子的未來,也因此使不少有能力的家長努力投資要栽培自己的小孩,特別是在起跑點上的教育。但這支廣告確實有問題,因為真正贏在起跑點上的人幾乎只能有一位,要讓所有小孩都贏在起跑點上是不可能的。其次,決勝點實際上不在起跑點而在終點,並且也幾乎只有一人獲勝。不過,即使輸在終點的人也不見得就意味輸掉全場,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競賽者總是有許多寶貴的學習可以累積成豐富的經驗。所以,整個運動的過程中「參與」和「義力」才是真正重要的。
保羅使用第一世紀的人可以了解之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的賽跑,說明了人生競賽中的迷失和基督徒應該採取的態度。他指出賽跑運動最後得獎的只能有一人,所得的也只是一頂將來必會朽壞的桂冠,但參賽者總是盡力而為。他勉勵基督徒也要這樣認真參與人生的賽跑而得獎賞。保羅所強調的獎賞不是屬世的而是屬天的,言外之意係指必須努力追尋人生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非僅是俗世之權勢、地位、和財富。
現代人為了得獎牌有時使用欺騙或不當手段設法贏取運動獎牌,以致有時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賭博賺錢,完全不理會運動精神所重視的榮譽心。保羅所提的人生賽跑之主要目標卻在贏取生命的榮譽。生命無法停止,必須努力向前,要爭就要盡力爭,也得準備接受失敗,但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爭,而非和別人爭。
二、 競爭者的節制
有意義的是保羅在經文中提到競賽者「在各方面都要有節制」(林前9:25a)。「節制」意味著自律、規矩,或某種程度的自我控制和禁止放縱。用淺顯的話說,就是在為人處事各方面都有分寸、不逾越規矩。
運動員都知道比賽前必須努力在各方面控制自己,不放縱或隨便,使自己能夠保持最佳的體能狀態,如此才有希望在比賽中得勝。用這一點來說明基督徒的生命賽跑也十分恰當,因為基督徒過的便是有節制的生活:比賽前節制-自律、規矩,比賽時節制-光明正大、不欺騙,比賽後節制-勝不驕、敗不餒。這樣的生命豈不正是上帝啟示人過的正當生活?
保羅說在競技場上爭勝的運動員「不過是要得會朽壞的冠冕」(林前9:25a),但他們十分認真與專注,而在生命運動場上賽跑的基督信徒「卻是要得不會朽壞的冠冕」(林前9:25b),豈不是更應該全力以赴嗎?可惜,許多人 (甚至包括基督信徒)在爭地上事的時候極度認真,而在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屬天的事時卻無所謂,這可說是生命最重大的迷失。
三、 爭所要爭的
保羅清楚知道基督信徒應該追求更有價值的,因此他說:「我奔跑,不像無目標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9:26)簡單說,就是目標清楚,意義明白,完全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樣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前者的終極追求不屬於這個世界,而是屬神的國度;換句話說,基督徒的生命雖是「在世」卻不「屬世」。他們認真追求的是從天上賜下來的「生命之糧」或「永生的食物」(參考約6:32-51),不是地上必朽壞的食物。
此外,保羅也說自己在服事的事工上「克制己身,使它完全順服」(林前9:27)。「克制」和前述的「節制」似乎接近,但「克制」更需要用心、用力才能達到「完全順服」的目標。不過,誰或甚麼是「己身或我」順服的對象?從經文的脈絡看,保羅所指的順服對象是基督或上帝。服事教會事工者態度上的最難之處乃在「完全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下。從經驗上看,許多服事者要非有自己強烈的主張和堅持,使自己變成事實上的「主」,否則就是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事奉的「功勞」,生怕別人不知他的貢獻或甚至忘記他的名。耶穌曾經警告那些喜歡在人面前吹噓自己的行善、施捨、祈禱和禁食之操練的人,「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6:2, 5, 16) 耶穌的警告特別值得服事者留心傾聽。
保羅自我警惕說他怕自己雖然努力傳福音,最終卻被淘汰。(林前9:27)其實,不少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充滿了不可理解的矛盾:他們表現得很敬虔和謙卑,卻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敬虔和謙卑;他們表現得很順服,卻處處要別人聽從他們的話;他們表現得似乎很有信心且願意倚靠上帝的帶領,卻總是無法戒除憂慮而相信自己的規劃才是最有保障的。這樣的態度其實正是最缺乏信仰的表現。
結語:
生命究竟要爭的是甚麼?不少人傾向追求實際的、看得見的、摸得到的、可數算的事物,但這些事物不見得就能提供所謂的保障。有人一生爭勝,擊倒無數對手而出頭天,卻在一夕之間失去全部財富甚至健康與生命,辛苦累積了大半生的所得,最後卻連享受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爭勝所為何來?生命的本質既是不斷向前而無法停止,人也總是處在生命競賽的過程裡,爭勝似乎逃脫不掉,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該爭的是甚麼,不需要爭的是甚麼,並且爭勝的對象不是打倒別人而是挑戰自己,和自己競賽,因為基督信徒爭勝真正要得到的是「天上的冠冕」。
【問題思考】
1. 您認為自己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最需要爭取的是甚麼?都得到了嗎?
2. 在生命競賽中的節制是甚麼意義?
3. 基督徒要如何克制己身,使它完全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下?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