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聖潔的生命等待

日本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深河》,描述一位日本神父天津,在印度恆河附近幫助想要完成印度教徒在死前到恆河中沐浴的心願。因為他發現有許多重病、年老垂死的人,他們費盡力氣想要完成心願,卻因為體力、行動不方便的原因,導致他們可能無法如願以償。若是如此,他們可能會抱憾而死。或許,對非印度教徒來說,即使恆河被視為「聖河」,卻也必須正視恆河的污染問題。這卻不影響印度教徒對其神聖的認知,他們深信這條河對於他們靈性的幫助,並認為這是他們生命和來世的依歸。

身為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大津神父,即使不相信印度教的教義,仍願意服事他們,這是多麼有愛的行動。這樣的做法卻引起其他神父的不諒解,認為大津神父所做的是他們無法認同的事,是有損基督福音的宣揚。不過,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對許多基督徒來說,認為自己所信的是聖潔的,而其他宗教則是不聖潔的。真的是如此嗎?難道這樣有愛的行動就不是「神聖」、「聖潔」的事工嗎?大津神父因著他所做的事已經不聖潔了嗎?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可能是保羅最早所寫的書信,是寫給他非常關心的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他在那裡宣教的時候,因為受到攻擊而被迫離開。因為掛念初信的教會信徒,他深知他們會面臨極大的信仰挑戰。他們必須放棄過去祭拜鬼神的習慣以及生活上價值觀,更受到來自統治者、社會上以及街坊鄰居的各種壓力,好逼迫他們放棄信仰。不過,保羅似乎多慮了,透過差派提摩太前往探望之後,發現他們仍持守信仰,因此他得著了安慰及鼓勵(帖前3︰8),並因此向上帝獻上感謝。

在得知消息之後,保羅繼續為他們的信仰成長來祈求,特別強調了「愛心」和「聖潔」。保羅盼望他們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帖前3︰12)這樣的「愛」有保羅作為他們學習的對象,因為除了保羅傳福音給他們這些「外邦人」,更把他們當作孩子在愛,即使離開了他們,卻好像沒有離開一樣地愛他們。因此,這樣的愛不只是停留在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即使保羅離開他們仍持續愛著他們。

而他們必須學習這樣的愛,不只是停留在自己的人,不只是教會弟兄姊妹,也愛教會之外的人。這樣的愛,最終延伸到了保羅所認為的「聖潔」。在保羅的禱告中,他說「這樣,他會使你們心志堅定,在我們的主耶穌和他的信徒們來臨的時候,能夠在我們的父上帝面前聖潔,沒有缺點。」(帖前3︰13)在信仰上談到「聖潔」,基本上就是上帝的作為,也就是祂將我們分別為聖,成為一個聖潔的人。

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忽略自己本身的責任,而是提醒我們,「聖潔」不是與非基督徒劃清界線,而是透過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愛,成為世上的光和鹽。若一定要說其中的分別,那就是透過有「愛」的行動,讓我們的生命可以彰顯上帝的榮耀。

大津神父的故事就是如此,若用「宗教」的角度來看他所做的事,他是幫助印度教徒做基督教徒認為污穢的事。然而,大津神父所做的卻是一種愛的行動,透過他的生命見證分別出真正的基督徒所應該彰顯出來的「聖潔」。正如德雷莎修女曾說:「若你總是在評論別人,你便沒有時間去愛他們。」當我們不去愛人,只想要去評論人,自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那麼就不會成為聖潔的人了。

這禮拜開始進入「待降節期」,在待降節第一主日,象徵「期待、盼望」,也就是基督徒期待耶穌基督的降生,也盼望基督再來,在這樣的期間我們應該活出怎樣的生命呢?從本文來看,就是用愛的行動活出聖潔的生命,好證明我們是上帝分別為聖的人,並見證上帝的榮耀。在這個待降節第一主日,我們就以愛的行動所帶出來的「聖潔的生命」來等待基督的再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