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嶼處處看見上帝奇妙作為/盧俊義牧師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4-08-31 23:13
八月2至4日,我們一行六個人,包括我和淑英、東基的劉漢鼎醫師,以及和信醫院的邱倫瑋醫師夫婦、護理師謝佩玲等六個人,我們一起相約去蘭嶼參加「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創辦人張淑蘭長老所推動創立的「希望療園」建築工程落成感恩禮拜。
我們是在2日中午十二點半從台東富岡碼頭搭乘交通船過去,卻沒有想到在候船室,我們與前三一教會徐信得牧師夫婦、三一現任陳思豪牧師相遇,也聽說東門的葉志達牧師夫婦已經先在八月1日過去了。很多同工都害怕會暈船,但當天卻是風平浪靜。我們在下午約快三點時抵達蘭嶼東清碼頭,幫我們租車的竟然是從東基轉到台北和信的病人,因此,劉醫師、邱醫師和佩玲一看見都好像看見自己的親人一樣,他們非常親切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也因為劉醫師經常去蘭嶼協助張淑蘭長老、張一凡牧師的居家醫療服務病人,因此,對蘭嶼的道路、村落都非常熟悉,這三天都是他開車。真是辛苦了他。
會創辦這間「希望療園」,是因為張淑蘭長老本身就是蘭嶼人,又是最早紀守常神父培育訓練出來的護理師,她曾獲得政府頒發「南丁格爾特殊貢獻獎」。她非常清楚自己族人對長者、重症者存在著許多傳統觀念所存留下來的忌諱,為使這些面臨臨終的末期病人獲得比較好的照顧,或是使這種病人的家屬有個喘息的機會,因此,從最早1999年創立的「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進而在2017年設立了「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直到今年八月3日舉行籌建多年的「希望療園」落成,這一路走來真的非常艱辛。但卻也因此看見上帝的手扶持著張淑蘭長老和幾位同工的愛心,使得她們這群同工一路走來雖是那樣的辛苦,卻使她們深深地體會到上帝用許多特殊方式在幫助她們實現愛同胞的願景。
「希望療園」是從2021年開始籌建,這時剛好是爆發「武漢肺炎」最熾的一年,幾乎所有的教會都停止聚會,即使想要去問安募款也難。但也在這一年,張一凡牧師獲得「牧師資格」後,隨即辭去原本所牧養且可被封立牧師的教會,隻身跑去蘭嶼加入張淑蘭長老正在籌建的這所「希望療園」的行列。其實,張一凡牧師不是要去加入募款的工作,而是去幫助「居家護理所」照顧重症病人,她這樣的愛心讓我深受感動,一個當時還沒有結婚的年輕女牧師,願意到離島的蘭嶼,且是放下身段為重症病人潔身、吟唱詩歌,並且傳達聖經信息和帶領病人祈禱,這種靈性的關懷工作,正好補足了居家護理所的缺。
可是張淑蘭長老創辦的這個機構並不屬於咱總會的,因此張一凡牧師過去,就會失去咱總會的「傳道師籍」。當我聽到在東基服務的劉漢鼎醫師傳來這訊息後,就開始到處尋找看有哪間教會可以聘張一凡牧師為「副牧」,派駐蘭嶼去關懷這些需要照顧的居家病人。感謝上帝,此事獲得當時牧養台北三一教會的徐信得牧師首肯,他因為擔任過總會傳道幹事、普世幹事,很清楚整個教會生態。於是他將此案告訴教會小會,並且獲得通過。因此,就由台北三一教會聘張一凡牧師為副牧,在2021年9月封立她為牧師派駐蘭嶼專心照顧需要關心的病人。有許多兄姊透過我寫的臉書知道此事,也紛紛出手參與奉獻的行列。
2023年10月4日發生世界氣象觀測史上第三大的颱風--「小犬颱風」,橫掃了蘭嶼,瞬間風速高達95.2公里。雅布書卡嫩的辦公室、養護中心幾乎門窗都被颶風吹走,辦公室幾乎全毀,包括電腦等設備。這強大颱風一過,蘭嶼全島幾乎有長達兩個禮拜時間都處於停電、停水的狀態,更不用說,根本找不到工人可幫忙修繕,因為幾乎是家家戶戶都遭受損害,整個蘭嶼島可說是滿目瘡痍。可以想像得到張淑蘭長老所創辦的「希望療園」建築工程也因此停擺。
而在這之前,原本工程甚為順利進行,有一天台灣某個社團聽到「希望療園」工程的需要,該社團特地去參訪,並且向淑蘭長老表示願意捐獻五百萬元工程費,好讓「希望療園」可以順利完工,但有個條件,就是要將該社的標誌(Logo)鑲在牆壁上。但淑蘭長老認為整棟建築物超過二千萬元,很多人奉獻的,甚至是微小的一百、二百元的都有,若這樣放置該社團標誌在該建築物體上,很容易被誤會整棟建築物都是該社團捐贈的,因此淑蘭長老婉拒該社團的要求,結果該社團表示這樣就不捐了。
我聽到之後,非常難過,因為這種事過去也發生在台東關山天主教療養院,捐獻者也是要求要將他們團體的名字刻在牆壁上。我真的不知道怎會有這樣的社團。但上帝就是這樣奇妙,剛好有一對從日本回來的年老夫婦聽到了我轉述這件消息,他們隔天就自己到銀行去匯了五百萬元給該護理所,就這樣使得「希望療園」的建築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我們抵達預訂的民宿,稍微整理一下衣物之後,就走路到鄰近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張一凡牧師看見我們就非常興奮地接待我們,她很體貼,怕我們對新環境的不熟,還特地抽空來帶我們走一圈,介紹整個環境的大概,並帶我們去看隔天要落成啟用的「希望療園」。然後她就去忙碌為3日要舉行啟用禮拜的彩排。在那各種物資都非常貧乏的環境下,要創辦「居家護理所」已經非常不容易,又創辦「希望療園」,這若不是上帝在暗中出手相助,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為單單土地的事就是一件很麻煩的手續。原住民對土地的概念,確實跟我們平地人的看法大不相同。但上帝知道淑蘭長老是全心全力要照顧重病的鄉親,以及改變鄉親過去許多傳統卻不是正確的習俗,因此使這件在人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工和工程,卻這樣一一實現了。也因這樣,隔天八月3日,幾乎所有蘭嶼的傳道者都出現了,不但這樣,東清部落的年輕鄉親幾乎都來當義工,協助整理環境,很有秩序地分配工作。我也看到最驚訝的事,就是林介雲牧師(張一凡牧師的先生)負責主持當天的節目,他主持得非常美好。我還跟他說可以去當電視綜藝節目的主持人了。他真的是準備十足,從對「居家護理所」到「希望療園」的開始,直到完成的整個過程非常清楚地逐一插入在表演節目中說明出來。
八月2日下午走過一圈希望療園的環境,然後就回民宿休息,大家相約去用餐,找到一家餐廳的名字是「以斯帖」的,就知道那是信徒開的。吃過飯,我們就決定徒步走路到已經退休的張海嶼牧師的家去訪問。他從在台南神學院讀書開始,一直是我關心的對象,也是我曾送去紐西蘭訪問毛利族一個月的四個原住民代表之一。後來又聽說他罹患癌症。這次去訪問才知道他早已經退休,而他的孩子張傑傳道師接續了他牧養東清教會。張海嶼牧師夫婦退休後開設民宿。我們走了約半小時多的路程才抵達他的家。他夫婦知道我們會去造訪,所以有特別準備烤飛魚招待我們。當天上午感恩奉獻禮拜時,有安排我講幾句話,她們就特別要張海嶼牧師替我翻譯成達悟族語。那天晚上在他的家,就從他夫婦口中聽到許多有趣的故事。當天晚上,我們十點才離開,回到住宿的民宿,已經快十一點了。
八月3日整個上午就是「希望療園」落成感恩活動,中午大家一起用餐,這些餐點就是一群義工分配做成的。之後,就在希望療園一樓交誼廳有個座談、聯誼。我在當中有表達一個看法:「現在觀光客湧入蘭嶼的越來越多,特別是禮拜五、六、日,或連續假日更是。但我很擔心信徒為了要做觀光客生意,連原本禮拜日要去參加主日禮拜的時間都沒有了,或是根本就忘記了。這樣,有一天大家都賺了錢,卻失去了信仰,這對蘭嶼未來的發展是否值得注意?現在歐洲幾個出名的觀光勝地都開始在反省這樣的功課。是否可以考慮發起一個運動:禮拜六、日不做生意。歡迎觀光客週間來?」當然有人提出蘭嶼可來的時間只有四月到九月這半年時間,因為十月開始到隔年三月,幾乎都是吹東北季風甚強的時候,交通往往因此阻斷。蘭嶼的人就是要利用這段時間賺錢,才能足夠養活家庭的需要。也有人提出:可以推動禮拜日上午10到12點不營業,這樣可以參加禮拜,生意影響不會太大。我是向張淑蘭長老提出的,因為她現在在蘭嶼是逐漸有了影響力。但她很客氣且謙虛地說,她也有注意到這點,但不敢說要影響大家,只能從身邊的同工開始,從每日靈修、祈禱,一步步的推動,只要能影響一個人,就可以期望第二個人。她這點說明讓我深受感動。也在談話中,她也提出希望有人可以幫忙捐助一個護理師的薪水,這樣她們在希望療園和居家護理所的人事費用就可以減輕負擔。我記住她的這句話。
八月4日禮拜天,我們原本要搭上午的船班回台東,然後趕去關山探望瑞士修女,為饒修女和裴修女慶生,可惜船班臨時取消,只好改搭下午三點的。也因此我們得以有機會去東清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張傑傳道講道是很用心,只可惜看到聚會的會友幾乎都是婦女,也沒有看到小孩。這對未來教會的發展確實是一件很值得省思的事。
禮拜後,我們開車到碼頭,想說找個簡便的餐廳用餐之後,稍事休息就可以搭船回台東。卻沒有想到怎樣都找不到適合可用餐和談話的餐廳,就又開車到鄰近的「椰油部落」,走啊走,突然看到斜坡路上正好有一間很美麗的禮拜堂,走近一看,原來是「椰油長老教會」,因為外觀很漂亮,想說多拍幾張紀念照,卻沒有想到走道教會門口,周施恩牧師看見了我和劉漢鼎醫師,就打招呼要我們進去一起用餐,原來他們當天慶祝父親節有愛餐。我們感覺非常不好意思。周牧師的父親就是「野銀教會」周定頌牧師,雖說已經年老退休,卻還在牧養該教會。其實我們在八月3日晚餐前有先開車去野銀部落看一下,也是到年老周牧師的教會去,他帶我們去看尚且保留下來的「地下屋」。
我們走進椰油教會禮拜堂時,也遇到了張淑蘭長老一手栽培起來的護理師「草莓」女士;她是台北人嫁到蘭嶼的。不但考過了護理師證照,現在正在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院就讀「護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而她和劉漢鼎醫師、謝佩玲護理師都很熟。但更令我驚訝的是,在椰油教會禮拜堂用愛餐時,有一位在蘭嶼高中教書的王桂清老師非常興奮地說:「盧牧師,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你,現在終於看到你。因為你講『魏克琳宣教師故事』,這是我們小時候聽到媽媽講她的故事。」於是他馬上跑回家去拿我寫的《這些人 這些事》這本書來,他說看這本書看到流淚,並且要我簽名。不但這樣,還述說他母親在他們還小時常會跟他們說有關魏克琳宣教師的故事。他媽媽就是跟著魏克琳宣教師學羅馬拼音、讀聖經、聽耶穌的故事,並且告訴他們有關蘭嶼女人不可以生雙胞胎,若有,第二個出生的一定要捏死丟棄的故事。我問他說:「魏克琳宣教師幫忙存活下來的那對雙胞胎是否還活著?」他說「是,就在隔壁朗島部落。」我驚嚇到,決定要請江淑文長老一定要來拜訪王老師,到時請他幫忙帶淑文長老去訪問這對雙胞胎,因為我們計畫在明年出版介紹魏克琳宣教師的兒童繪本。王老師並且告訴我們另一個雙胞胎的故事,就是有一對夫婦將第二個小嬰兒放在籃子裡送到海上,很像摩西出生時的際遇。結果適巧有一艘綠島漁船經過,漁夫發現了,將那籃子裡的嬰兒抱回去綠島扶養。有一天,蘭嶼這個大女兒長大去世了,而蘭嶼有漁夫到綠島看見那被從海中撿拾起來抱回去扶養長大的小女兒時,嚇到了,怎會在蘭嶼死去的,卻在綠島復活起來!這長大的女子才說她小時,父母都跟她說是從蘭嶼的海上撿回來扶養的。但蘭嶼的人從小就被禁止談到有關生雙胞胎的故事。
王桂清老師大學畢業後,回到蘭嶼高中教書,他非常用心投入蘭嶼生態方面的研究。他親自簽名送我兩本他寫的書:一是《蘭嶼動物生態文化》、二是他和「鄭漢文」先生合著的《雅美族鳥類文化》等。這兩本都是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他可說是個生態學家,很用心地在觀察和記錄蘭嶼的生態環境之變化,也用來教導學生怎樣維護蘭嶼的一草一木,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他可說是非常好的典範:蘭嶼人,回蘭嶼守護自己的家園。
去蘭嶼觀光的旅客非常多,當天下午連開三班船回台東富岡港。我們在三點10分離開,和信和東基的癌症病人特地去碼頭送我們,而介雲牧師是慢我們一班,因此我們也在碼頭相遇。
在船上我沒有睡覺,而是一直在想著:應該積極地來籌募支援張淑蘭長老所呼籲的資助一位「護理師」的薪水。也同時想著:怎樣讓張一凡牧師的謝禮持續下去?我跟上帝許願:只要我活著的一天,懇求上帝幫助我使這個心願不至於落空。我多麼期盼大家一起來響應張淑蘭長老的呼籲:讓我們一起來同心協力捐獻支援護理師的薪水。我們伸出手,就可以幫助她們照顧蘭嶼這欠缺醫療照護的資源。你可直接匯款: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 復興分行
帳號:018-03-303089-1
戶名:台東縣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
(請記得註明:為護理師薪水)
我們是在2日中午十二點半從台東富岡碼頭搭乘交通船過去,卻沒有想到在候船室,我們與前三一教會徐信得牧師夫婦、三一現任陳思豪牧師相遇,也聽說東門的葉志達牧師夫婦已經先在八月1日過去了。很多同工都害怕會暈船,但當天卻是風平浪靜。我們在下午約快三點時抵達蘭嶼東清碼頭,幫我們租車的竟然是從東基轉到台北和信的病人,因此,劉醫師、邱醫師和佩玲一看見都好像看見自己的親人一樣,他們非常親切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也因為劉醫師經常去蘭嶼協助張淑蘭長老、張一凡牧師的居家醫療服務病人,因此,對蘭嶼的道路、村落都非常熟悉,這三天都是他開車。真是辛苦了他。
會創辦這間「希望療園」,是因為張淑蘭長老本身就是蘭嶼人,又是最早紀守常神父培育訓練出來的護理師,她曾獲得政府頒發「南丁格爾特殊貢獻獎」。她非常清楚自己族人對長者、重症者存在著許多傳統觀念所存留下來的忌諱,為使這些面臨臨終的末期病人獲得比較好的照顧,或是使這種病人的家屬有個喘息的機會,因此,從最早1999年創立的「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進而在2017年設立了「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直到今年八月3日舉行籌建多年的「希望療園」落成,這一路走來真的非常艱辛。但卻也因此看見上帝的手扶持著張淑蘭長老和幾位同工的愛心,使得她們這群同工一路走來雖是那樣的辛苦,卻使她們深深地體會到上帝用許多特殊方式在幫助她們實現愛同胞的願景。
「希望療園」是從2021年開始籌建,這時剛好是爆發「武漢肺炎」最熾的一年,幾乎所有的教會都停止聚會,即使想要去問安募款也難。但也在這一年,張一凡牧師獲得「牧師資格」後,隨即辭去原本所牧養且可被封立牧師的教會,隻身跑去蘭嶼加入張淑蘭長老正在籌建的這所「希望療園」的行列。其實,張一凡牧師不是要去加入募款的工作,而是去幫助「居家護理所」照顧重症病人,她這樣的愛心讓我深受感動,一個當時還沒有結婚的年輕女牧師,願意到離島的蘭嶼,且是放下身段為重症病人潔身、吟唱詩歌,並且傳達聖經信息和帶領病人祈禱,這種靈性的關懷工作,正好補足了居家護理所的缺。
可是張淑蘭長老創辦的這個機構並不屬於咱總會的,因此張一凡牧師過去,就會失去咱總會的「傳道師籍」。當我聽到在東基服務的劉漢鼎醫師傳來這訊息後,就開始到處尋找看有哪間教會可以聘張一凡牧師為「副牧」,派駐蘭嶼去關懷這些需要照顧的居家病人。感謝上帝,此事獲得當時牧養台北三一教會的徐信得牧師首肯,他因為擔任過總會傳道幹事、普世幹事,很清楚整個教會生態。於是他將此案告訴教會小會,並且獲得通過。因此,就由台北三一教會聘張一凡牧師為副牧,在2021年9月封立她為牧師派駐蘭嶼專心照顧需要關心的病人。有許多兄姊透過我寫的臉書知道此事,也紛紛出手參與奉獻的行列。
2023年10月4日發生世界氣象觀測史上第三大的颱風--「小犬颱風」,橫掃了蘭嶼,瞬間風速高達95.2公里。雅布書卡嫩的辦公室、養護中心幾乎門窗都被颶風吹走,辦公室幾乎全毀,包括電腦等設備。這強大颱風一過,蘭嶼全島幾乎有長達兩個禮拜時間都處於停電、停水的狀態,更不用說,根本找不到工人可幫忙修繕,因為幾乎是家家戶戶都遭受損害,整個蘭嶼島可說是滿目瘡痍。可以想像得到張淑蘭長老所創辦的「希望療園」建築工程也因此停擺。
而在這之前,原本工程甚為順利進行,有一天台灣某個社團聽到「希望療園」工程的需要,該社團特地去參訪,並且向淑蘭長老表示願意捐獻五百萬元工程費,好讓「希望療園」可以順利完工,但有個條件,就是要將該社的標誌(Logo)鑲在牆壁上。但淑蘭長老認為整棟建築物超過二千萬元,很多人奉獻的,甚至是微小的一百、二百元的都有,若這樣放置該社團標誌在該建築物體上,很容易被誤會整棟建築物都是該社團捐贈的,因此淑蘭長老婉拒該社團的要求,結果該社團表示這樣就不捐了。
我聽到之後,非常難過,因為這種事過去也發生在台東關山天主教療養院,捐獻者也是要求要將他們團體的名字刻在牆壁上。我真的不知道怎會有這樣的社團。但上帝就是這樣奇妙,剛好有一對從日本回來的年老夫婦聽到了我轉述這件消息,他們隔天就自己到銀行去匯了五百萬元給該護理所,就這樣使得「希望療園」的建築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我們抵達預訂的民宿,稍微整理一下衣物之後,就走路到鄰近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張一凡牧師看見我們就非常興奮地接待我們,她很體貼,怕我們對新環境的不熟,還特地抽空來帶我們走一圈,介紹整個環境的大概,並帶我們去看隔天要落成啟用的「希望療園」。然後她就去忙碌為3日要舉行啟用禮拜的彩排。在那各種物資都非常貧乏的環境下,要創辦「居家護理所」已經非常不容易,又創辦「希望療園」,這若不是上帝在暗中出手相助,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為單單土地的事就是一件很麻煩的手續。原住民對土地的概念,確實跟我們平地人的看法大不相同。但上帝知道淑蘭長老是全心全力要照顧重病的鄉親,以及改變鄉親過去許多傳統卻不是正確的習俗,因此使這件在人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工和工程,卻這樣一一實現了。也因這樣,隔天八月3日,幾乎所有蘭嶼的傳道者都出現了,不但這樣,東清部落的年輕鄉親幾乎都來當義工,協助整理環境,很有秩序地分配工作。我也看到最驚訝的事,就是林介雲牧師(張一凡牧師的先生)負責主持當天的節目,他主持得非常美好。我還跟他說可以去當電視綜藝節目的主持人了。他真的是準備十足,從對「居家護理所」到「希望療園」的開始,直到完成的整個過程非常清楚地逐一插入在表演節目中說明出來。
八月2日下午走過一圈希望療園的環境,然後就回民宿休息,大家相約去用餐,找到一家餐廳的名字是「以斯帖」的,就知道那是信徒開的。吃過飯,我們就決定徒步走路到已經退休的張海嶼牧師的家去訪問。他從在台南神學院讀書開始,一直是我關心的對象,也是我曾送去紐西蘭訪問毛利族一個月的四個原住民代表之一。後來又聽說他罹患癌症。這次去訪問才知道他早已經退休,而他的孩子張傑傳道師接續了他牧養東清教會。張海嶼牧師夫婦退休後開設民宿。我們走了約半小時多的路程才抵達他的家。他夫婦知道我們會去造訪,所以有特別準備烤飛魚招待我們。當天上午感恩奉獻禮拜時,有安排我講幾句話,她們就特別要張海嶼牧師替我翻譯成達悟族語。那天晚上在他的家,就從他夫婦口中聽到許多有趣的故事。當天晚上,我們十點才離開,回到住宿的民宿,已經快十一點了。
八月3日整個上午就是「希望療園」落成感恩活動,中午大家一起用餐,這些餐點就是一群義工分配做成的。之後,就在希望療園一樓交誼廳有個座談、聯誼。我在當中有表達一個看法:「現在觀光客湧入蘭嶼的越來越多,特別是禮拜五、六、日,或連續假日更是。但我很擔心信徒為了要做觀光客生意,連原本禮拜日要去參加主日禮拜的時間都沒有了,或是根本就忘記了。這樣,有一天大家都賺了錢,卻失去了信仰,這對蘭嶼未來的發展是否值得注意?現在歐洲幾個出名的觀光勝地都開始在反省這樣的功課。是否可以考慮發起一個運動:禮拜六、日不做生意。歡迎觀光客週間來?」當然有人提出蘭嶼可來的時間只有四月到九月這半年時間,因為十月開始到隔年三月,幾乎都是吹東北季風甚強的時候,交通往往因此阻斷。蘭嶼的人就是要利用這段時間賺錢,才能足夠養活家庭的需要。也有人提出:可以推動禮拜日上午10到12點不營業,這樣可以參加禮拜,生意影響不會太大。我是向張淑蘭長老提出的,因為她現在在蘭嶼是逐漸有了影響力。但她很客氣且謙虛地說,她也有注意到這點,但不敢說要影響大家,只能從身邊的同工開始,從每日靈修、祈禱,一步步的推動,只要能影響一個人,就可以期望第二個人。她這點說明讓我深受感動。也在談話中,她也提出希望有人可以幫忙捐助一個護理師的薪水,這樣她們在希望療園和居家護理所的人事費用就可以減輕負擔。我記住她的這句話。
八月4日禮拜天,我們原本要搭上午的船班回台東,然後趕去關山探望瑞士修女,為饒修女和裴修女慶生,可惜船班臨時取消,只好改搭下午三點的。也因此我們得以有機會去東清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張傑傳道講道是很用心,只可惜看到聚會的會友幾乎都是婦女,也沒有看到小孩。這對未來教會的發展確實是一件很值得省思的事。
禮拜後,我們開車到碼頭,想說找個簡便的餐廳用餐之後,稍事休息就可以搭船回台東。卻沒有想到怎樣都找不到適合可用餐和談話的餐廳,就又開車到鄰近的「椰油部落」,走啊走,突然看到斜坡路上正好有一間很美麗的禮拜堂,走近一看,原來是「椰油長老教會」,因為外觀很漂亮,想說多拍幾張紀念照,卻沒有想到走道教會門口,周施恩牧師看見了我和劉漢鼎醫師,就打招呼要我們進去一起用餐,原來他們當天慶祝父親節有愛餐。我們感覺非常不好意思。周牧師的父親就是「野銀教會」周定頌牧師,雖說已經年老退休,卻還在牧養該教會。其實我們在八月3日晚餐前有先開車去野銀部落看一下,也是到年老周牧師的教會去,他帶我們去看尚且保留下來的「地下屋」。
我們走進椰油教會禮拜堂時,也遇到了張淑蘭長老一手栽培起來的護理師「草莓」女士;她是台北人嫁到蘭嶼的。不但考過了護理師證照,現在正在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院就讀「護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而她和劉漢鼎醫師、謝佩玲護理師都很熟。但更令我驚訝的是,在椰油教會禮拜堂用愛餐時,有一位在蘭嶼高中教書的王桂清老師非常興奮地說:「盧牧師,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你,現在終於看到你。因為你講『魏克琳宣教師故事』,這是我們小時候聽到媽媽講她的故事。」於是他馬上跑回家去拿我寫的《這些人 這些事》這本書來,他說看這本書看到流淚,並且要我簽名。不但這樣,還述說他母親在他們還小時常會跟他們說有關魏克琳宣教師的故事。他媽媽就是跟著魏克琳宣教師學羅馬拼音、讀聖經、聽耶穌的故事,並且告訴他們有關蘭嶼女人不可以生雙胞胎,若有,第二個出生的一定要捏死丟棄的故事。我問他說:「魏克琳宣教師幫忙存活下來的那對雙胞胎是否還活著?」他說「是,就在隔壁朗島部落。」我驚嚇到,決定要請江淑文長老一定要來拜訪王老師,到時請他幫忙帶淑文長老去訪問這對雙胞胎,因為我們計畫在明年出版介紹魏克琳宣教師的兒童繪本。王老師並且告訴我們另一個雙胞胎的故事,就是有一對夫婦將第二個小嬰兒放在籃子裡送到海上,很像摩西出生時的際遇。結果適巧有一艘綠島漁船經過,漁夫發現了,將那籃子裡的嬰兒抱回去綠島扶養。有一天,蘭嶼這個大女兒長大去世了,而蘭嶼有漁夫到綠島看見那被從海中撿拾起來抱回去扶養長大的小女兒時,嚇到了,怎會在蘭嶼死去的,卻在綠島復活起來!這長大的女子才說她小時,父母都跟她說是從蘭嶼的海上撿回來扶養的。但蘭嶼的人從小就被禁止談到有關生雙胞胎的故事。
王桂清老師大學畢業後,回到蘭嶼高中教書,他非常用心投入蘭嶼生態方面的研究。他親自簽名送我兩本他寫的書:一是《蘭嶼動物生態文化》、二是他和「鄭漢文」先生合著的《雅美族鳥類文化》等。這兩本都是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他可說是個生態學家,很用心地在觀察和記錄蘭嶼的生態環境之變化,也用來教導學生怎樣維護蘭嶼的一草一木,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他可說是非常好的典範:蘭嶼人,回蘭嶼守護自己的家園。
去蘭嶼觀光的旅客非常多,當天下午連開三班船回台東富岡港。我們在三點10分離開,和信和東基的癌症病人特地去碼頭送我們,而介雲牧師是慢我們一班,因此我們也在碼頭相遇。
在船上我沒有睡覺,而是一直在想著:應該積極地來籌募支援張淑蘭長老所呼籲的資助一位「護理師」的薪水。也同時想著:怎樣讓張一凡牧師的謝禮持續下去?我跟上帝許願:只要我活著的一天,懇求上帝幫助我使這個心願不至於落空。我多麼期盼大家一起來響應張淑蘭長老的呼籲:讓我們一起來同心協力捐獻支援護理師的薪水。我們伸出手,就可以幫助她們照顧蘭嶼這欠缺醫療照護的資源。你可直接匯款: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 復興分行
帳號:018-03-303089-1
戶名:台東縣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
(請記得註明:為護理師薪水)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