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多大恩典就多大/曾一心

8月的第二主日禮拜,博賢傳道師帶來的講道〈相信盼望嗎?〉

「長大後想做什麼?」這是一個小時候常被問,長大後又問小朋友的世代問答。

「做總統、做醫生」是典型置入式答案。長大後發現總統只有一個,純真中也嗅到競爭淘汰的味兒;做醫生,醫學院難考,這是負面影響;逆向回溯,達標志願的人的成長過程,一定不難發現堅持不懈怠的特質。

小時候我也是做醫生那一掛的,因為不姓蔣,自知不能當總統(那個年代「蔣總統」三個字是一個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從救很多很多人、仁心仁術、到懸壺濟世, 鴻圖一路延展到國中,因為數學不好,短短幾年光景,醫生的志願被幾隻雞鴨兔宣告夭折,至今我仍然沒弄懂誰會把雞鴨兔關在同一個籠子裡。

除了做總統做醫生,還有「當我自己」的答案卡住博賢傳道師和小朋友的對話;「我自己」又是什麼呢?它可以像雪球一樣滾出許多答問;耶穌行神蹟也有醫治能力,結果為什麼是「被釘死十字架上」?志願可以是興趣卻也帶有使命。

搬戲,尤其是搬歌仔戲,從來都不在我長大後的規劃當中。演一齣戲,貓仔毛比天高;送件、申請、審核,過關就有場地可以做福音戲劇事工,沒過關只能繼續努力。許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裡,更無法等觀眾坐滿位才開鑼。聖經中有十個提油燈的童女,五個勤奮五個懶惰,積極怠惰、正向負面,五五波,取決自己哪隻腳使力多。在反覆的送件與退件中,藉此檢視我們油燈內的燈油是否夠份量;撇開好高騖遠的泥澇,只要有機會我們就送件,注睛在「信心多大恩典就多大」的應允中,持續排練。

五餅二魚的神蹟令人嚮往,如果小孩不拿出來他的魚餅呢?小孩付出自己的那一部分,神蹟就在蝴蝶效應的發酵中顯現。我問自己「相信盼望嗎?」通常我們會將盼望放在很久以後,如果替換一個字「長大了想做什麼」,長大了,可以是將來也可以是現在,盼望可以是明年,也可以是月底。每天一點點練習,一週完成一個樂句套身段,不斷累積練習與完成,堅定持守添柴火燈油的人看見「盼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