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未知的旅程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4-08-10 11:59
帶著忐忑的心踏上交通船,不知道今天前往蘭嶼的路上將要遇到的風浪是哪個等級的,是風平浪靜還是大風大浪呢?然而,告訴自己不用怕,即使自己的身體是易暈車、暈船的體質,仍然要勇敢地面對前面的旅程。果然,船一到外海就感受到風浪的威力,船長握著船舵乘風破浪地向著蘭嶼前進,而整艘船就像去遊樂園坐海盜船一樣,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緊閉著雙眼的我,盼望自己能夠趕快入眠卻不可得,一張開眼看手錶就覺得天旋地轉。不過,感謝上帝,透過張一凡牧師所給予的暈船藥,開船後三十分鐘後開始發揮作用,在不知不覺之中睡著了,直到船接近蘭嶼才醒來。事前所有的擔心似乎變成了笑話,上帝早就預備好所有一切,即使遇到一凡牧師所形容的十分中六分之風浪,身體卻沒有一絲絲的不舒服。
這次來到蘭嶼的最重要任務,就是代表東門教會參與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希望療園」感恩落成典禮。就如去年三月,一凡牧師來到東門教會募款所分享的,護理所所做的事工是相當艱辛的。就如行船在海上一樣,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有些許風浪,卻也有時是大風大浪,踏上這個事工的旅程是一個未知的旅途。旅途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挑戰,包括醫療資源的匱乏、傳統觀念的束縛、護理所以及居家關懷的護理師、同工的不足以及經費的缺乏。單單任何一個挑戰,都可能讓整個計畫停滯進而放棄,特別是親自來蘭嶼一趟,更能體會推展這個事工的困難度,絕對比在台灣本島上所能想像的還大。
「希望療園」來自於發起人張淑蘭長老,在年輕時完成居家護理訓練之後,回到故鄉蘭嶼服務時所發想的。當時,她看到某個族人在面臨死亡時,因著傳統的禁忌無法接近所嚮往的大海,最終鬱鬱而死。因此,她盼望讓癌末安寧或生重病瀕臨死亡的族人,在生命中的最後日子可以有一個地方看到大海。她這樣的想法與做法,讓我想起了日本天主教作家遠滕周作所著的《深河》中的大津神父,他經常在恆河河畔出現,通常是背著瀕臨死亡的印度教徒來到河裡沐浴。因為印度教徒盼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到恆河裡沐浴潔淨,但有些人卻可能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在途中。淑蘭長老與大津神父有同樣的願望,就是讓瀕臨死亡的人,可以一償所願地來到他們所嚮往之地。
在「希望療園」落成典禮上,發起人淑蘭長老致詞的第一句話說「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簡單地一句話,道盡了這個事工並不是倚靠人,而是倚靠上帝的大能。這樣說,並不是否定所有人或團體的努力與奉獻,而是知道若沒有上帝,無法讓所有人與團體同心願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淑蘭長老面對自己的發想,不只是奉獻自己的一生,她的家族也奉獻土地,許多人更因著她的付出與努力,願意為蘭嶼的醫療付出心力,其中包括去年三月來東門教會募款的三一教會宣教牧師一凡牧師,受到上帝的呼召願意在靈性關顧上幫助病人與同工。當然,整個「希望療園」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因著淑蘭長老、一凡牧師以及護理所同工所做的一切,感動各種不同的團體願意為此事工奉獻,包括了東門教會眾兄姊甘心樂意的奉獻。
隨著「希望療園」的落成,就如在落成典禮的紀念刊物中,東門教會所差派的劉漢鼎醫師所分享的經文「住在黑暗中看見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亮他們。」(太4:16)讓蘭嶼島上的居民,透過「希望療園」的服務,讓他們的生命中有上帝的光照,即使面對生命中的任何挑戰心中仍有光明。然而,「希望療園」的事工卻沒有隨著落成而結束,護理所的資源仍是匱乏,而淑蘭長老的發想能夠實現,還有待更多上帝的帶領。讓生病的族人和家人可以來到「希望療園」的心靈小屋喝咖啡、看海。因此,心靈小屋有了咖啡廳的外觀,仍需要各種不同的資源投入。由於「希望療園」不是營利機構,「心靈小屋」的咖啡廳必須免費提供,若提供咖啡、點心,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只如此,護理所也需要更多護理人員、同工或義工的投入,才能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族人。因此,「希望療園」的發想仍然還持續踏上未知的旅途,前面的路充滿大小不一的挑戰,但就如張一凡牧師在紀念刊物所分享的經文「耶和華必在你面前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害怕,也不要驚慌。」(申31:8)上帝將繼續帶領雅布書卡嫩護理所以及「希望療園」所做的事工,即使在風浪之中,仍不用害怕,這地方將成為「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記號。
這次來到蘭嶼的最重要任務,就是代表東門教會參與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希望療園」感恩落成典禮。就如去年三月,一凡牧師來到東門教會募款所分享的,護理所所做的事工是相當艱辛的。就如行船在海上一樣,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有些許風浪,卻也有時是大風大浪,踏上這個事工的旅程是一個未知的旅途。旅途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挑戰,包括醫療資源的匱乏、傳統觀念的束縛、護理所以及居家關懷的護理師、同工的不足以及經費的缺乏。單單任何一個挑戰,都可能讓整個計畫停滯進而放棄,特別是親自來蘭嶼一趟,更能體會推展這個事工的困難度,絕對比在台灣本島上所能想像的還大。
「希望療園」來自於發起人張淑蘭長老,在年輕時完成居家護理訓練之後,回到故鄉蘭嶼服務時所發想的。當時,她看到某個族人在面臨死亡時,因著傳統的禁忌無法接近所嚮往的大海,最終鬱鬱而死。因此,她盼望讓癌末安寧或生重病瀕臨死亡的族人,在生命中的最後日子可以有一個地方看到大海。她這樣的想法與做法,讓我想起了日本天主教作家遠滕周作所著的《深河》中的大津神父,他經常在恆河河畔出現,通常是背著瀕臨死亡的印度教徒來到河裡沐浴。因為印度教徒盼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到恆河裡沐浴潔淨,但有些人卻可能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在途中。淑蘭長老與大津神父有同樣的願望,就是讓瀕臨死亡的人,可以一償所願地來到他們所嚮往之地。
在「希望療園」落成典禮上,發起人淑蘭長老致詞的第一句話說「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簡單地一句話,道盡了這個事工並不是倚靠人,而是倚靠上帝的大能。這樣說,並不是否定所有人或團體的努力與奉獻,而是知道若沒有上帝,無法讓所有人與團體同心願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淑蘭長老面對自己的發想,不只是奉獻自己的一生,她的家族也奉獻土地,許多人更因著她的付出與努力,願意為蘭嶼的醫療付出心力,其中包括去年三月來東門教會募款的三一教會宣教牧師一凡牧師,受到上帝的呼召願意在靈性關顧上幫助病人與同工。當然,整個「希望療園」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因著淑蘭長老、一凡牧師以及護理所同工所做的一切,感動各種不同的團體願意為此事工奉獻,包括了東門教會眾兄姊甘心樂意的奉獻。
隨著「希望療園」的落成,就如在落成典禮的紀念刊物中,東門教會所差派的劉漢鼎醫師所分享的經文「住在黑暗中看見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亮他們。」(太4:16)讓蘭嶼島上的居民,透過「希望療園」的服務,讓他們的生命中有上帝的光照,即使面對生命中的任何挑戰心中仍有光明。然而,「希望療園」的事工卻沒有隨著落成而結束,護理所的資源仍是匱乏,而淑蘭長老的發想能夠實現,還有待更多上帝的帶領。讓生病的族人和家人可以來到「希望療園」的心靈小屋喝咖啡、看海。因此,心靈小屋有了咖啡廳的外觀,仍需要各種不同的資源投入。由於「希望療園」不是營利機構,「心靈小屋」的咖啡廳必須免費提供,若提供咖啡、點心,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只如此,護理所也需要更多護理人員、同工或義工的投入,才能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族人。因此,「希望療園」的發想仍然還持續踏上未知的旅途,前面的路充滿大小不一的挑戰,但就如張一凡牧師在紀念刊物所分享的經文「耶和華必在你面前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害怕,也不要驚慌。」(申31:8)上帝將繼續帶領雅布書卡嫩護理所以及「希望療園」所做的事工,即使在風浪之中,仍不用害怕,這地方將成為「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記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