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作為是不受限的

對於基督徒來說,一方面我們期待上帝是一個全能的神,好滿足我們各樣的需要;另一方面,卻用人的思維來限制上帝的作為。不過,這往往讓我們陷入想要控制上帝的試探之中,實際上,這是一種「偶像崇拜」。就如同,當我們找不到停車位的時候,總是想要透過禱告,讓自己可以找到車位。試想想,若找到,我們感謝上帝,若找不到,那麼我們的反應為何呢?我想,有一些時候可能會抱怨上帝,大部分的時候,可能就只能暗自接受這樣的結果,但我們曾經因為找不到車位仍然感謝上帝嗎?當然,我們不能太過矯情地說,當禱告不蒙應允的時候,都不能有一絲絲埋怨上帝的想法。不過,必須自我省思一下,那只是一時的情緒,還是內心深處是抱著想要控制上帝的心呢?

在舊約《約伯記》中,透過討論苦難與犯罪的關係,實際上,便是在探討人是否想要藉由所抱持的信仰觀點來控制上帝。一開始,約伯被描述成「一個正直的好人,敬畏上帝,不做任何壞事」(伯1:1),他也因此受到上帝賜福,有著許多的兒女以及財產,是一個得著豐盛的人。不過,撒但認為約伯的敬虔是因為他知道「有利可圖」(伯1:9),可以受到上帝保護並且得到豐盛(伯1:10)。但是,即使處於極大的災難之中,約伯仍保持他的敬虔(伯2:3),這讓撒但連續兩次輸掉了與上帝的賭局。至此,約伯似乎成為了所有信仰者的典範,就如保羅所說的「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我已經得到祕訣:飽足也好,飢餓也好;豐富也好,缺乏也好,隨時隨地,我都知足。藉著基督所賜的力量,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腓4:12-13)

不過,他的苦難仍持續著,這讓約伯的三位朋友可以評論他的處境,並直指他的受苦是來自於犯罪。他們這樣的觀念是來自於聖經的智慧傳統,就如箴言所說「禍患追蹤罪人;義人卻得善報。」(箴13:21)在約伯和三位朋友討論之中,漸漸發現約伯並沒有否認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反倒是他的疑問來自於他認為自己沒有犯罪,怎麼會遭到這樣的苦難。在經過三輪的討論之後,這三位朋友不改自己的立場,斷定約伯的苦難若不是來自於自己犯罪,就是來自於他的家人犯罪。這三位朋友似乎認為自己是最了解上帝的作為,卻不小心陷入了想要限制上帝作為的試探之中。直到了第四位朋友以利戶出現,似乎想要終止約伯與三位朋友的爭論,卻仍未脫離約伯受苦是來自於犯罪的結論。

最終,在上帝的裁決下,約伯的三位朋友必須為自己的罪獻上燒化祭。他們所犯的罪不是因為所持的信仰觀點是錯誤的,而是他們用這樣的觀念限制了上帝的作為。人所遭遇的苦難確實有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罪,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性,約伯的苦難經驗就不是如此。約伯記的故事中,約伯得著豐盛,原因是他敬畏上帝,最終成為「正直的人」,而不是因為他是「正直的人」而得著豐盛。因此,他受到苦難,也未必證明他不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若仔細想想,約伯的受苦反倒是因為撒但發現他的敬虔,為了證實他不是因為得著豐盛才敬畏上帝,他才受到苦難。或許,我們認為約伯很冤枉,上帝為什麼讓他走這一遭呢?這就是上帝的奧秘,是人無法測透的。不過,這也可以證明,人不可用自己的思維限制上帝的作為。因為只有上帝的作為不受限,才有更多超越人所求所想的神蹟發生,更讓人可以在任何處境之中,都存著感謝上帝的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