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公平

一年一度的「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快樂兒童/少年營」於上週一到六舉辦,透過許多幕前、幕後的同工通力合作下,順利且圓滿的落幕。在這當中,看見上帝給予每個同工有不同的恩賜、能力,在營會中無私地奉獻出來,實在是每看一次就感動一次。

在這次營會的第四天,主題是《對生活貧困的人有愛》,經文是馬太福音20:1-15。這段聖經故事是很難讓人理解的,因為,故事是葡萄園的主人去到市場上找工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從清早、上午九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以及下午五點都找到一些工人來工作。直到傍晚,他們工作結束,每個人領工資的時候,居然一律「平等」,每個人都領了一塊錢。這看似「平等」的結果,當然會引發清早就來工作的工人抗議,因為他們的「工時」最長,卻和「工時」最短的人領一樣多。我們可以想像,即使那些不是最早來的,多多少少都會埋怨才對,大家同樣是來葡萄園工作,為什麼做得多的和做得少的人得到的工錢是一樣的。就如同我在最後的時候問小孩子,今天的聖經故事公不公平呢?許多人回答「不公平。」

當天的家長班就有許多的討論,有人認為上帝的恩典要給誰就給誰,不要用抱怨的,而是用感恩的心領受;也有人認為世上都是不平等的,但上帝會補足那些欠缺的人;也有人說,上帝的公平和人所想的公平是不一樣的。不過,有很多時候這樣的說法連說的人都無法接受,怎麼去告訴孩子或未信主的人呢?或許,我們必須先承認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必然也會引起我們的抗議,因為「做工的得工價」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如同勞基法的規定,無論是兼職或全職的工作都有其「基本工資」的規定。反過來說,一個人付出勞力有多少,就必須得到符合規定的工資,付出較多的得到較多工資,付出較少的得到較少的工資。

不過,當我們回到經文故事中,工人所領到的一塊銀幣的工資,可以說是當時候只能提供一個家庭一天的基本開銷。也就是說,若有人領到比一塊銀幣還少的工資,他們的家庭可能會陷入經濟的困境之中。另外,若仔細看馬太20:6-7的描述。下午五點,當主人再次回到市場看到還有一些工人站在那裡看似「無所事事」,卻如他們回答的「因為沒有人雇用他們」。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清早就在市場尋找工作機會,但他們卻找不到,只好繼續等待。按照剛才所說的「平等」的概念,他們越晚可能越難找到工作,即使他們找到工作,領到的工資可能也不夠他們家庭所需。因此,從這個角度,主人「平等地」給予每個人一樣的工資,其出發點就是關懷他們的基本生活,讓他們不會因為工作時間過短而陷入困頓之中。

面對這段經文故事,必須試圖轉換我們對於「公平」的角度才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涵。一般來說,我們常常用齊頭式平等來談「公平」,按照每個人所發的時間、能力給予符合其價值的工資。這樣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每個人的恩賜、能力各自不相同。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即使人所擁有的恩賜、能力是靠著自己不斷努力才得著的,卻別忘了,那也是上帝賞賜的,其中的原因就是有人做出同樣的努力卻無法得著相同的結果。就如同一樣是從小學音樂,甚至同樣的老師教導,有人可以成為音樂家,有人卻只能彈琴自娛。因此,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恩賜、能力來自上帝,那麼就必須用感恩的心來領受,並好好使用它來服事上帝,服事他人。

就如同在兒少營的同工中,上班的人犧牲自己的休假,上學的人犧牲自己的暑假時間,為了就是服事來教會參加營會的孩子,好讓他們有一個難忘的營會經驗,長大後可以認識上帝,進入教會的團契生活之中。在教會以及社會上,我們也必須付出恩賜、能力,讓那些需要的人得著幫助。真正的公平是有能力、恩賜的人幫助比較弱勢、弱小的人,讓所有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上帝的恩典與祝福。在社會中,有許多人有能力賺錢、有恩賜能夠幫助別人,即使沒有領到「應有」的工資,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所成就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夠「公平地」得到基本的生活所需,飢餓的人得著溫飽,居無定所的人有地方可睡。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