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關於「抄襲」的問題

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經常需要外食,再加上有時候需要一些社交活動,包括應酬、與親人、朋友聚餐,因此,餐廳、小吃店林立。這些餐廳中,有些是連鎖的,有些是個別店家別無分號。有時候,我們喜歡選擇連鎖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喜歡吃這家的口味,特別是對其他餐廳不熟的時候,選擇連鎖店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他們大部分食材都是由中央廚房烹調,或者是有所謂的SOP標準化作業的做法,所以口味比較不會差異太多。不過,這也是有些人,或我們有些時候不想選擇連鎖店的原因,因為口味差異不大,少了許多的新鮮感、新奇感。不過相對的,選擇個別店家就必須冒險,特別是第一次去嘗試的時候,可能會找到出乎意料好吃的餐廳,但也可能如同年輕人所用的詞,一不小心就會踩雷了。

[閱讀全文]

三十三天的歐洲管風琴旅行/湛濠銘

管風琴應該是世界上最特別的樂器,沒有之一,理由是:第一,不會有兩台長得一模一樣的管風琴,即使是同一家公司製造。第二,管風琴是基督宗教第一個在禮拜或彌撒程序中被認同使用的樂器,比鋼琴早了將近一千年進入教會使用,因此和教會淵源深厚。第三:管風琴的外型設計常搭配禮拜堂建築一起考量,有管風琴的禮拜堂,管風琴常常就是建築的一部分。
原本每年7月或8月,我都會安排私人海外旅行,這習慣也只有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中斷過一次,自2021年起又恢復了。最近教會為了要購買機械管風琴,身為教會同工,決定把今年旅行訂為歐洲管風琴之旅,從7月8日到8月10日。

[閱讀全文]

人性本惡vs.人性本善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女主角禹英禑患有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從小對法律有很高的天分,最後也以接近滿分的分數考上韓國的律師執照。這齣劇吸引我的是關於高功能自閉症的議題,戲劇卻總是只能用比較讓一般人看得懂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患者的行為表現,的確無法完全透過這齣戲劇來了解他們的全貌。當然,其精彩之處,不只是在於高功能自閉症的探討,在各種不同角色中所展現的人性,那才是更值得探討的。

[閱讀全文]

《人間條件7》觀看感

吳念真導演所屬的綠光劇團,它的《人生條件》系列舞台劇,往往描述早期台灣的生活,讓觀看的人透過戲劇能夠了解早期台灣生活的困境和挑戰。過去,《人間條件》系列已經上演了六集,這幾年,因疫情的關係,劇團無法正常演出,打亂劇團整個運作。不過,去年,劇團為了保持喜歡看戲劇的人的熱誠,也為了拓展新的觀看者,在疫情最嚴峻的六月,在YouTube限時播出完整的六集,吸引了280萬的點閱率,可見《人生條件》系列這種談論過去台灣處境的戲劇是有吸引力的。這兩週,其新的舞台劇《人生條件7~我是一片雲》正好在國家戲劇廳上演。原本這個檔期是在今年5月,不過,因疫情的關係延後到最近。在網路上得到消息,趕緊上網買票,帶著全家一起去觀看。

[閱讀全文]

鬼月談鬼

女兒學校的line群組,她的導師傳了一個影片,是一台靜止的機車,在沒有人騎的情況下突然地暴衝。在平常,這段影片可能會從機車的機械原理來討論暴衝的可能性,不過,在農曆七月的現在,這段影片就開始穿鑿附會地與鬼月做個連結,導向暴衝與鬼有關的可能性。每一年的農曆七月,無論是在現實生活或者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鬼」這個議題就會不斷地出現。其實,「鬼」這個議題,不只是台灣或者是東方才有,在西方世界中,譬如「萬聖節」,這個在每年十月最後一天的節日,也是與「鬼」有關的節日。

[閱讀全文]

勇敢離開舒適圈的七七團隊/林孟鴻

七七歌仔戲團成立六年多來,感謝台北東門教會的支持,每週六全日在教育館練習。受到疫情的影響,自2020年11月1日於西門紅樓演出後,即先暫停登台的演出,但是團隊成員及顧問們並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在創作新的劇本、詞、曲,以及研發可能的宣教影音媒材技術;這其間也在疫情稍緩的時段,參與了總會平安基金會婦展在淡水為小朋友舉辦的小芥子歌仔戲三天的營會及成果發表的演出,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更積極找尋更多的宣教形態及機會。

[閱讀全文]

女性牧者的角色

在1949年3月29日,當時的高雄中會封立李幫助為前金教會牧師,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牧師,距離現今已經超過70年以上。相對於2016年,拉脫維亞信義宗教會(ELCL)在2016年6月3日的大會中通過禁止女性封牧的修正案,明文禁止女性成為牧師。兩者相比,似乎台灣教會界對於女性封牧的接受度高上許多。的確,在女性封牧這個議題上,若與拉脫維亞信義宗等至今仍抱持保守立場來相比,台灣確實是相對進步。然而,這不代表女性牧者,在台灣教會界就受到相對平等的對待。筆者曾經在一場總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裡,聽聞一位牧長提問的時候,說出了「我們已經給了女性牧者那麼多空間了,還要怎樣呢?」光是「給了」這句話,就已經表達出女性牧者在教會中的困境。

[閱讀全文]

網紅曾博恩「我為什麼不信基督教」之回應

最近,網紅曾博恩在他主持的podcast「博音」發表了一個「我為什麼不信基督教」的節目。他告白自己從小是基督教家庭長大,特別是從高中、大學到研究所,他是一個熱心追求基督信仰的年輕人。直到研究所的某個時間點,他放棄了追求信仰。在整個節目中,可以確認他的確曾經投入信仰的追求,讓他可以很自然地使用聖經經文,也很清楚地講出基督信仰語言。就如他自己說的,他在追求信仰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感受到上帝;但他想要追求,當時的他也認為他先假裝有,最終也會真正感受到上帝。可惜的是,他一直都沒有感受到,最後他就完全離開基督信仰,從此成為他自己所說的「不可知論」,也就是他不強烈排除有超越人類可以理解的存在,但在還沒看到證據之前也不會相信。若我們不先用批判的角度來聽這個節目,其實,我們會讚嘆他對於聖經、信仰語言的熟悉。只可惜,如他自己所站的「不可知論」立場,他想要看到證據才相信。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他整個節目所展現的就是因為他沒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卻看到自己所不想看到的,所以他決定不相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