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在聖餐中認罪並得赦免

對於基督信仰來說,認罪並且蒙得赦免,是一個最基本的信仰觀點。不過,許多人誤把認罪當作是一種虔誠的行為,而不認為認罪且蒙得赦免,完全是因為上帝給予的恩典。潘霍華在其著作的《團契生活》一書的第五章〈認罪和聖餐〉中,提到了認罪的人,應該提防自己把認罪變為敬虔的行為,最終,可能會變成「內心最後的、最令人恨惡的、最無藥可救的、最骯髒的穢行,是放縱自己情慾的閒扯。」甚至,他認為這樣的認罪是魔鬼的想法,是靈性上的死亡。因為他認為認罪是倚靠上帝的應許,其根基與目的僅僅是罪得赦免。

[閱讀全文]

RE: 信仰嗎?事奉嗎?/賴思吟

2023/5/14週報的會友園地有一篇文章,是鐵樹兄分享了對於「大型敬拜讚美」的疑惑,以及「東門教會第二場禮拜既有用華語,也有敬拜讚美,青年要求的都有了!如果扣除陪伴的爸爸媽媽們,年輕人出席人數實在少的可憐,除了嘆息,實在束手無策!」「現代基督徒在禮拜天去做禮拜是要享受敬拜的屬靈氣氛,長老教會的信徒則是帶著敬虔謙卑的使命去獻祭,敬拜上主,這種本質上的差異是無法藉著禮拜方式去跨越,更不喜歡那種情緒被操控的感覺。」等等心得分享。

[閱讀全文]

漫談小孩教育

上主日,在母親節的主日禮拜中,有三位小朋友上台說出對媽媽的感恩,並且祝福每位擔任母職的人,母親節快樂。台上三位小朋友各有特色,楊以欣小朋友用很溫柔地道出對媽媽的感恩,葉皙宥小朋友用略顯生澀的台語,小小的爆料媽媽私下生活的情況,以及林時任小朋友用很詼諧的方式表達對於媽媽的愛與期待。在三位小朋友的帶動之下,整個禮拜讓人倍感溫馨與歡樂。當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太19:14)確實,小孩子的單純,有他們參與在禮拜中,讓我們享受在天國的滋味。禮拜後,許多人向牧師問,葉皙宥小朋友的文稿是我幫他寫的,還是他自己寫的。這個文稿是由他和姊姊葉芷愉一起想出來的,而我只是潤稿,並幫它翻譯成台語而已;當然,也有人讚美皙宥能夠使用台語,並問到是他自願用台語還是我要求的。事實是我提出邀請,他也願意接受挑戰。

[閱讀全文]

走在信仰生命之路~ 電影「一點小信仰」觀後感

最近,有一位長輩知道我都有在看電影,因此推薦了一部電影「一點小信仰」。這部電影是2011年出品,是作家米奇艾爾邦同名勵志故事原作改編,他也是暢銷書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這個故事是由真實人物故事改寫,透過兩位上帝僕人的故事,作者米奇與閱讀書籍、或觀看電影的人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特別是,信仰中比較核心的罪人得赦免,以及如何相信上帝的存在。

[閱讀全文]

信仰嗎?事奉嗎?/鄭鐵樹弟兄

四月三十日禮拜天趕到東門教會參加小組聚會,我們小組分享為什麼那些有大型敬拜讚美團的教會參加的年輕人那麼多?成千上萬。我們東門教會第二場禮拜既有用華語,也有敬拜讚美,青年要求的都有了!如果扣除陪伴的爸爸媽媽們,年輕人出席人數實在少的可憐,除了嘆息,實在束手無策!這現象在美國看到的也是如此,大場面的,唱的跳的很忘我,如痴如醉,小型的一樣人數了了。

[閱讀全文]

信靠上帝的盼望(靈修筆記)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終於在病毒流感化的趨勢下,漸漸地緩和了。在這期間,許多人隨著疫情的波動,有時候充滿盼望,有時候卻跌入谷底。疫情除了讓我們看到病毒的可怕以外,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不同的思維。過去,我們若相信科學、醫學,可能不會相信一個小小的病毒,讓世界大亂,也讓人更覺得生命的脆弱。不只疫情的影響,包括戰爭、地震都帶給人有不少負面的影響。有時候,我們會很宿命地說,人的生命就是如此,就是經歷這些大大小小的災難,直到死前都無法避免。

[閱讀全文]

活水泉福音中心代禱信/拿出證據來/

今天清晨的探訪有兩位朋友讓我印象深刻。老朋友林小姐有腰傷,不容易挺直站立。她很反常的問我:「上帝是全能的神嗎?」

[閱讀全文]

七星中會西小區快樂感恩行/陳春梅姊妹

星期三,一個微風細雨的日子,大家雖都有七十不惑之年了,內心仍朝氣蓬勃興奮洋溢來旅遊。各個心中喜悅面帶笑容,相互寒暄在主內姊妹溝通特別暢達,因有人遲到,所以車慢了近半小時才出發,正逢塞車,到火炎山生態教育館11點了。館內人員詳盡介紹火炎山的形成及如何保護,--大家藉此增廣見聞真是一舉兩得!

[閱讀全文]